那樣裡(離)家進(近)些,可以照顧你。
馬婷她媽去給我和她報名的,我可以在超市上班。
古華:己說成了嗎?
依梅:不知道,昨晚她給她媽說的,她媽過幾天去給我們報名。
幼稚!以為什麼亊說風就有雨,怪不得經不起煽動。
古華心下埋怨,回話:你最好在那幹,半年後我要進城郊光榮院。
依梅:啊?那我手機咋辦??
古華:超市要你嗎?要知道你不夠14歲。
聯系成功了再與馬婷回來,反正我有人護理生活,你不願失去我就改正毛病,盡你的責任,這樣可以原諒你過去。
手機,回來拿500元,多了不行。
若你再哄我,又聯系野男朋友們胡跑,那你就徹底完了。
不過,從依梅QQ首語的變化,古華覺得她有所省悟了,出現了這樣的語言,雖然是轉載的,她無那文學水平:
光弄花了影,分辯不清怎樣救贖自已。
角落裡,欲哭無淚。
古華幸災樂禍:哭,就是要你哭,哭才說明你有進歩。
第二天,古華又想到了新的語句:你願回來,但若不收心,敷衍了事作家務,待不住幾天又跑,不如不回來,反正你把人整怕了,誰都難以相信你了,護理我到光榮院後,再給你找工作,其實光榮院也肯定要服務員,負責的有我同學。
你要回來,好,對老闆說,就說知錯了,回去護理爸爸,等幾個月後爸爸進了光榮院你又去綠園山莊。
依梅回話:哦哦,知道了。
行。
我們後天就回。
看來有轉變了,是否真的轉變?古華沒料到依梅決定回來,雖然并非為了專業護理自己,稍感欣慰中不免後怕。
這個專來折磨我的依梅呀,會不會為了得到手機騙人?
這個依梅,古華多次絕望後又出現希望,也許她必然的折騰、後來的變遷、保姆的出現,隻有經過這樣的體驗才使她感到了生存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