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成品書《大巴山野史》。
這消息消去了古華的氣,心情恢複正常,可以開始吃飯了。
不然當心得“氣裹食”?病呢!
不一會兒,古華又來氣了:“依梅,你看你,晚上耍過半夜不睡覺,白天正要作晚飯你磕睡來了,片刻間連犯三個錯誤,一上床躺着把穿着髒鞋子的腳放在床上、二不看電視了也不關、三進出門不關照門簾是否合縫,讓夜蚊子進來,說一千次養不成一樣良好的行為習慣,隻是任性而為。
我也說累了,太累了,我本來不愛多說話,你将我改造成婆娘嘴,而不是我将你塑造成了好孩子,我早些走,還我本來性情,懶得管你了。
”
唉,我的三維世界,我的人生,古華不時勾起感歎,人生就是這樣嗎?超塵的心靈卻難脫俗,這社會交際、這家庭父女恩怨,何時才能占勝自我,升化靈魂?古華夠堅強的了,這堅強出自大悟的人生觀,他沒有悲傷,隻有剛強與平常心,感歎的是生命現象。
依梅的兩辍學夥伴去中學,幾人議論要複學,或下學期去縣職中報個名,說不上課隻要交錢到時也可以拿畢業證。
這可說活了依梅也要複學。
這時代學生也多不是為了學知識而是混文憑,古華感歎,唉,社會如此退步還空談什麼中華複興?毛澤東時代早複興了,現在卻敗壞了。
幾天後依梅在古華語言名詞知識的補充下叙說完整了一段話:“聽馬甜甜說,我們這一屆初中上畢要普及高中,不用考試了。
說動員一切辍學的,一個也不能缺,必須上學,接受義務教育。
我要接着初二學,從初一上我不!”
“唉……”古華千言萬語懶得多言,心情複雜。
你這個折騰人的東西,早知現在,何必當初?住在學校上在學校這好的上學條件被你幾番糟蹋,你能轉變為學生角色并扛得穩麼?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怪誰?當初多麼希望你是一個象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正常成長的女孩呢?你把本不該受折騰的病殘老子折騰得死去又活來,現在上學了,我又怎麼辦?
“這樣吧,”古華說,“我隻好去敬老院,就不愁生活不規範了,生活質量好轉有保障,這樣你背鋪蓋卷住宿學校。
”
“我才不住學生宿舍呢,臭!”
“當初正常學習、成長,不一切自然就過來了嗎?哪有如今的麻煩?怪誰?”
“那我不複讀了,?說不上就不上了!”?依梅首次表現出拿得定主意的堅決态度。
“又上學?能上最好。
”古華語氣中有些無奈的酸楚,依梅專業護理爸爸生活就差勁,何況又去上學?同時依梅多次的折騰,他一時還無思想準備,新的概念還未在心裡生長成熟。
署假學校的空虛,使無所亊事的依梅空虛得煩燥不安。
“爸爸,我要進城買個東西,才8元。
”
“在家呆了一段時間又膩了,想出去玩玩就說想玩一玩,别說去買東西的話,”古華說,“為買8元錢的東西掏百多元差旅費虧你想得天真,上次從綠園山莊回來,幾天就等不住了,工資就不要借車費回來,10元單程車費你卻借三姑夫40元!這次去給他還了,想叫你代我去了解一下敬老院情況,你擔當不起這個差事,罷了。
”古華見依梅稍能靜得下來一些,有進步,見她空虛,反倒心生恻隐,讓她不時外出新鮮新鮮。
其實,如果依梅從來就是他所希冀的乖女孩,古華反倒會體諒她并作出适當的自我犧牲。
這就叫相得益彰,感情良性循環,可惜,自始就進入了感情惡性循環境地。
古華令依梅給他買了兩桶酸萊方便面、一次煮了三頓的、愛吃的紅小豆飯、在街上餐館買回了一鍋炖雞湯、盛滿水桶、水壺的水,這樣依梅走了,生活可以方便地管三兩天了。
依梅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