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邪叢生。
連老人退休費都不能保證,被官方堂而皇之的借口拿去上市炒股,心中哪還裝有廣大下層老百姓?私有化喲,令老百姓各顧各,自生自滅,必然産生惡性竟争,重關系輕才能,扭曲正常社會關系,必然産生妓、黑、派、假、霸……
第二天午後,障礙撤去,估計是工錢有着落了。
古華從後門出去,在兩居民樓邊遇見張娟的爸爸張東林。
張東林乃古華退休中學後面的農民,與衆多的山區老鄉一樣移民搬遷來到這裡買廉價房,小三室一廚8、9萬元。
古華的大方與親和力,張東林已視古華為貼心人,談及經濟困難。
古華心慈悲,念及單親撫養兩初中生女兒不易,說:“我借給你一千元,等幾天就取。
至于已放棄其女兒張娟的感情,那不影響他的慈悲心。
他的修為功底,早已不是金錢利弊主義者。
張東林說:“前幾天我正想去找你借一千元呢!”
翌日中午,古華驅車上街,恰好遇見張娟向他招手緻意,并大方地開口說:“給我五十塊錢嘛!”張娟的左手凍瘡很嚴重,皮開肉綻。
他本不想再理她,卻又不由自主地掏錢。
下午,張娟又登門:“能不能再給我百多元?”
“不行。
”但仍再掏出了近五十元零錢。
張娟每次要到錢,就稱有這事那事立即離去。
切!古華心中道,這父女倆,我上輩子欠他們的?還債來了?說:“再要錢,明年你爸外出打工後,你就晚上來我這裡睡一覺!”張娟答應。
但實際會不會呢?況且,張娟相貌一般般且無妩媚處,古華思想淡漠已成習慣。
覺得把心思放在“性”情上已不值得,是犯賤了。
這已是種境界,一種超塵脫俗的境界。
古華由此體會到菩薩為什麼對色性已不能動心的緣故了。
就如愛逗可愛的小孩一樣往往自讨沒趣被輕慢,如果古華瞧不起農民,出行目不斜視,人們往往不愛與這樣性情的人打交道,自然不會開口向這樣的人借錢了,也就少了麻煩。
但這是就事論事,得不知日久善有善報呢?而古華并非出自目的性為之,而是率性而為。
這輩子,古華縱有滿腹珠玑,卻缺乏說服力,或不被人相信,你講佛理于人吧,你自己就是個殘疾報的人,有什麼說服力?無法取信于人。
佛教說前世妄言者,今世縱是說正道亦無人聽。
古華反思,難道自己屬于這類報應?自己前世妄言了?
他相信至少不全是這個緣故,因為他此生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說不來假話,那怕一句客套話就覺得不舒服。
對于事物,對于佛教理,他有疑問不等于謗佛吧?古華不是盲目崇信的憨人,是一顆愛探思道理的頭腦。
如果一個教門容不下半點疑窦,隻準盲目服從,那這種教門太小氣了吧?還配教人嗎?縱然從因果論,質疑就種罪因,也太沒道理了吧!他的“疑”是為了“通”,而非無理诽謗。
所以古華從不在人面前誇誇其談佛理,以免因人微言輕,身殘形象讓人懷疑佛教的偉大,冒文字造罪之風險間接地渡那上根人。
這一生,多病遮掩了他的佛光,蠻荒之地困住了他才華的展示。
一個因果矛盾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