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三分之七;
????4.讓學生學會分數加減乘除,小數加減乘除;
????5.讓學生學會計算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面積。
這些内容我們小學三、四年級就已經學了。
另外,我們現在的高中已經把大學一、二年級的内容都已經學了。
這就是造成我們目前學校領導苦抓、老師苦教、學生苦學的悲慘景象的罪魁禍首——超越了孩子身心發展、心智發展以及認知能力的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長的教育制度!!!僅僅照搬了西方學校教育的皮毛,而沒有學到西方學校教育的精髓——兒童中心本位的科學教育思想。
正是由于我們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長的教育制度,把我們下一代的快樂童年消滅了、把我們下一代的天賦個性泯滅了、把我們下一代的創新探索欲望澆滅了。
第三、教條的僵化的“公平”的高考制度,真是“太公平了”!它隻錄取理解能力比較強的聰明人和記憶能力超強的應試人才,而把想像力豐富的人、創新能力極強的人、動手能力最巧的人排斥在外。
雲南教育廳長羅崇敏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狀元’有137位,至今無一位成為行業領軍人物或國際大師。
”為什麼呢?因為高考‘狀元’都是理解能力超強的聰明人!都是記憶能力超強的答題人!都是知識淵博的書呆子。
他們既沒有想象力、又缺乏創造力、更沒有操作動手的能力!去年,一個搞科研的高材生,向導師主動提出不搞科研了,要回學校教書,引起輿論一片嘩然!!他深知自己搞科研不會有出息,但給學生傳授知識卻沒有任何問題。
這是一個聰明人的正确抉擇。
中國的高考制度就是:大象、猴子、金魚、兔子站在同一位置上準備,結果考試題卻是“看誰先爬到樹頂”。
呵呵……很形象的描述了目前高考制度的公平與荒謬:公平的是——大象、猴子、金魚、兔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争;荒謬的是——不同的動物,一樣的試題、一樣的答案、一樣的标準。
結果——低分高能的奇人奇才——“大象”,就必然早早地被淘汰!理解力,特别是記憶力超強的高分低能的平庸之人——“猴子”,卻考上了大學,由于這些人缺乏豐富的想象力、極強的創新能力、極巧的動手能力,大學四年成績平平,畢業後在學術上也沒有什麼創新、也沒有什麼建樹、也沒有多大出息。
這樣的人在單位應對日常事務還是響當當的骨幹,如果有機遇當官,也是硬梆梆的人才。
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是表面的公平,虛假的公平,因為在分數面前有個性、有特長、有創新的學生,經過12年的應試教育,已經逐漸淘汰出局了,個别漏網之魚,經過高考一網打盡。
這就是我們30多年來沒有培養出世界級尖端人才,沒有培養出科學技術方面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根本原因。
也是回答錢學森之問——錢老臨終前對前來探望他的溫總理發問:“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的标準答案。
之前出了陳景潤等幾位大家。
我們為了表面的公平,虛假的公平,犧牲了本質的公平、真正的公平。
也就是說,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幾十年年來我們培養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統一規格、統一尺寸、統一質地的整齊劃一的“标準件”,但其中沒有一個在科學技術方面獲得諾貝爾獎的世界級科學家。
你看我們的教育制度問題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