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首頁
    這樣,當初就該讓強盜宰了他。

    ”張幼林憤憤不平,他轉念一想,“大叔,咱得想辦法呀,總不能就在這兒關着。

    ” 霍震西歎了口氣:“我的錢都壓在貨上了,這回進京吃了官司,貨又讓官府給扣了,說是贓物。

    我在京城倒有幾個熟人,可要疏通我的案子,恐怕得花不少銀子,我朋友的情況我都知道,他們現在也遇到了難處,拿不出這麼多銀子來,看來老子隻能在這兒待下去啦。

    ” “大叔,我要是能出去,我幫您想想辦法。

    ”張幼林說得很真誠,霍震西看着他,愛憐地胡噜了一下他的腦袋:“扯淡!你個小毛孩子,能有什麼辦法?行啦,大叔我心領了,你睡覺去吧。

    ”霍震西側身躺下,很快就打起了呼噜,可張幼林卻很久都沒有睡着,他睜着兩隻大眼睛出神地想着,這個世道也太不公平了,當好人怎麼就要遭人陷害呢?霍大叔真冤啊…… 山西按察使司衙門裡,按察使額爾慶尼正坐在條案前批改公文。

    額爾慶尼三十出頭,身高五尺,長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在官場上也算是少年得志。

    不過這位仁兄不是靠本事上來的,他能謀得這樣一個官職,還得從他的發小貝子爺說起。

     貝子爺比額爾慶尼大兩歲,有純正的皇族血統,姓愛新覺羅名溥偲,他的祖父是道光皇帝的親弟弟,被封為多羅郡王,二十多歲就故去了,爵位傳給了他的父親。

    按照清制,子承父位要降襲一等,所以貝子爺的父親承襲的是貝勒爵,到了他這兒自然再降一等成為貝子。

    額爾慶尼的父親就任雲貴總督的時候,他正在給溥偲當伴讀,倆人一塊兒學習四書五經、弓馬騎射,溥偲隻有姐妹沒有兄弟,他拿額爾慶尼當親弟弟看待,可謂關愛有加;額爾慶尼的父親也不大願意把兒子帶到西南邊陲,就做了個順水人情讓他留在了貝勒府,這樣,額爾慶尼和溥偲一起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代的大部分時光。

    額爾慶尼的父親過世以後,他出于對自己前程的考慮,決定涉足官場,幫忙的人自然就是兄長溥偲了,溥偲這時已經承襲了父親的爵位,人稱貝子爺。

    皇宮裡上上下下都是貝子爺的親戚,再加上他和老佛爺的關系不錯,所以,沒費多大力氣就舉薦額爾慶尼到山西補了按察使的缺。

     這山西按察使為正三品,負責掌管一省的風紀,澄清吏治、審核刑獄,隸屬于總督和巡撫,也是一省的重要官員之一。

    不過,額爾慶尼對政務和官場上的應酬都不是太有興趣,經常心不在焉。

    遠離京城之後,他愈加懷念起過去吃喝玩樂的日子,特别是每天早上遛完鳥之後,和一幫有同好的貴族、官宦子弟聚在泰豐樓黃鳥兒座的茶館裡,喝着明前的龍井,就着泰豐樓特制的宮廷小點心,天南地北地一通兒神侃,那份舒坦喲……孰料,太原府提籠架鳥之風遠遜于京城,額爾慶尼來了好幾個月居然就沒有相中一個理想的去處,不免心灰意冷起來,直想脫下這身官服一走了之。

    倒是貝子爺寫了一封長信勸他先忍着點,好歹混個一年半載的,他在京城裡再幫着尋摸個合适的職位,額爾慶尼這才安頓下來。

     平心而論,額爾慶尼的心眼兒不壞,就是腦子不大好使,處理起事情來往往瞻前不顧後,又好認個死理,再加上凡事漫不經心的性格,所以時不常的會發出一些顯而易見腦子不夠使的指令,讓下屬苦不堪言。

     這時,額爾慶尼還坐在條案前批改公文,他的貼身侍從三郎風塵仆仆地走進來:“禀報大人,我回來了。

    ”三郎二十四五歲,一副精明強悍的樣子。

     額爾慶尼擡起頭來,端詳了三郎好一會兒,才問了一句不關痛癢的話:“剛到吧?” 三郎頓時警覺起來:“剛到,我把令尊大人護送到京城,沒敢耽擱,立刻就往回趕了,這一路上還算順利。

    ” “順利就好,這段日子不得踏實,家事、國事哪個也不能耽誤,家事了了,操心的就剩下國事了!”額爾慶尼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院子裡唧唧喳喳鳴叫的鳥兒顯得憂心忡忡。

     “這日子不是過得太太平平的嗎?大人有什麼國事可操心的?”三郎用白布小褂抹着頭上的汗水。

     額爾慶尼轉過身來:“你不懂,打從春天起,咱們的鄰國朝鮮,農民鬧什麼‘東學黨’,這亂子朝鮮皇上鎮壓不下去,請咱大清國出兵,這原本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給鄰居幫個忙兒嘛,可日本人愣是在裡頭插了一杠子,借着咱們往朝鮮派兵,他們也派了兵,居然還搶占了從仁川到漢城一帶的要地。

    ” “這不明擺着跟咱大清國較勁嗎?我看他們是沒安好心!”三郎的火兒也被勾起來了。

     額爾慶尼擺擺手:“唉,不跟你說這些了,近來政務繁忙,要啟禀聖上的事情很多,白折兒眼看要用完了,你趕緊再去趟京城,記住,到城南琉璃廠,買松竹齋的,快去快回。

    ” 三郎立刻就蔫兒了:“是大人,小的明日就啟程。

    ”從額大人的房間裡出來,三郎就嘟囔起來:“怎麼不早說啊,這剛從京城回來,又他媽得折回去……” 這段時間,秋月回了趟浙江紹興老家,把祖父母、父母還有奶媽的遺骨都帶來了,在京城郊外給他們修了新墳,這樣她就能在京城安心長住了。

    秋月原本打算等楊憲基在刑部重審當年父親蒙冤的那件案子有了結果再去張家謝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