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首頁
    我們榮寶齋這麼大規模,至少現在還沒有哪家店有這個能力,能獨自承擔起供應政府部門文房用品的業務,這對我們榮寶齋來說,的确是個機會。

    ” 王仁山思忖着:“既然政府可以長出腿兒跑到南京去,那我們榮寶齋為什麼不能長出腿兒來呢?我們跟着政府跑,政府跑到哪兒,我們就跟到哪兒。

    ” “這樣吧,仁山帶着雲生先去南京探探路,如果可能,租個地方争取辦個‘榮寶齋文房用品展賣會’,店裡把需要的貨品從郵局發過去,咱們先看看行情,要是還不錯,再核計開分店的事;張喜兒就留在北平照顧鋪子,這邊也離不開人。

    ”張幼林一錘子定音。

     王仁山點頭:“好,我帶雲生走一趟,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就不信在南京立不住腳。

    ”他顯得信心十足。

     王仁山果然能幹,到了南京,他租房子、登廣告,三下兩下就聯系上了以前的老客戶,熱熱鬧鬧地辦了十來天的“榮寶齋文房用品展賣會”,大獲成功,緊接着就在南京辦起了榮寶齋的第一家分店。

     要不怎麼說是風水輪流轉呢,自打國民政府遷到南京以後,榮寶齋北平總店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南京分店的營業額卻一路攀升,勢頭很猛。

    轉眼之間兩年過去了,格局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張喜兒正在榮寶齋後院的北屋裡皺着眉頭打算盤,張幼林推門進來:“算出來了嗎?” 張喜兒擡起頭:“東家,本地的生意還是不看好,南京分店的營業額已經超過了北平總店。

    ” 張幼林面露喜色:“看來當初這步棋走對了,要是還窩在琉璃廠,榮寶齋可就是罐裡養王八,越養越抽抽了。

    ” 張喜兒倒上茶:“王經理心氣兒挺高,他打算按照南京的路數,在南方的幾個大城市陸續都辦起榮寶齋的分店。

    ” “這是好事兒啊。

    ” “可是……”張喜兒有些猶豫,“東家,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 “但說無妨。

    ” “王經理可沒打算給您白幹,我瞧他的心思……”張喜兒搖了搖頭。

     張幼林一時愣住了:“他有什麼想法?” 張喜兒還沒來得及回答,學徒徐海拿着一摞訂貨單走進來:“張經理,南京又有一批訂貨單過來了,要大批的卷宗、信封和信箋,他們當地趕不出來,讓咱們把庫存的先發過去,可我算了算,咱們把庫存的全發過去也不夠啊。

    ’張喜兒看了看訂貨單:“讓帖套作趕緊加印,忙不過來就臨時雇幾個人過來幫忙兒,我待會兒再跟慧遠閣的陳掌櫃商量商量,調他點兒貨,到時候給他分成兒就是了。

    ”張喜兒又從桌子上拿起一張紙遞給徐海,“順道兒把訂畫兒的尺寸給溥先生送過去,溥先生堂幅六尺是一百二十元,先潤後墨,去的時候别忘了帶上錢。

    ” 徐海轉身出去了,張幼林沉思着:“看來,往後榮寶齋大宗的買賣要靠南方了。

    ” “王經理正是号準了這個脈,東家,我思來想去,這是個死結:榮寶齋不到南邊開分店,就在琉璃廠坐地刨坑兒,将來是死路一條――明擺着政府部門和有錢的人都到了南京、上海,這兒的買賣是越來越蕭條;開分店,又離不開王經理這樣有想法、能折騰的人,可這人要是太能折騰了……” 張幼林的目光直視着張喜兒:“王經理到底什麼意思?” “鈴――”電話鈴聲響起,張喜兒拿起聽筒,是王仁山打來的,他把聽筒遞給了張幼林,張幼林聽着聽着,臉色陰沉起來。

    放下電話,張幼林沒再說什麼,站起身走了。

     幾天之後,又到了張李氏的忌日,張幼林、何佳碧按慣例來到法源寺,給供奉在大殿内的母親的牌位上香、鞠躬,請僧人做法事。

    法事結束,張幼林走出了大殿,何佳碧則跪到佛像前虔誠地禮佛,随着何佳碧每一次跪下給如來佛祖磕頭,旁邊肅立的僧人莊嚴地敲一下鐘,鐘聲悠揚,在高大的殿堂裡向上升騰着,不絕如縷。

     張幼林站在大殿外的菩提樹下凝神靜思,不一會兒,何佳碧從大殿裡出來,二人緩步向外走去。

    何佳碧問道:“幼林,你想出辦法來了嗚?” 張幼林搖搖頭:“我到了這兒好像思維停滞了,心反而靜下來;哎,你把要請佛祖保佑的事兒跟她老人家都念叨啦?” 何佳碧看了他一眼:“沒有的事兒,你以為拜佛就是求佛辦事兒?告訴你吧,佛祖才不管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 張幼林感到很詫異:“那你幹嗎給佛跪着磕頭?” 何佳碧微微一笑:“上回我去見明岸法師,他老人家說了,拜佛的真谛是在禮佛的過程中使一顆紛亂的心靜下來,靜能生慧,有了智慧才好對事物下判斷。

    幼林,你對王仁山提的要求怎麼看?”這件事這幾天攪得他們兩口子不得安生。

     張幼林歎了口氣:“王仁山的意思很明白,以後在外地建的榮寶齋分店賺的錢,一半兒留在分店擴大經營和夥計們分成兒,當然,主要是王仁山自己拿大頭兒;另一半兒交北平總店,但主要資金還得用在繼續選點兒辦分店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