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九章

首頁
    “大爺,你快回府去吧!老爺子不知急成什麼樣兒了。

    有話不會到天津再說嗎?” “嗐,翠喜,你不懂!”載振又愁又急,“剛才我是寬你的心,說過幾天到天津來看你,其實那一天才能到天津呐?你要知道,我們的行動比誰都不自由,不奉旨不能離京,這個時候,你倒替我想想,我拿什麼理由跟上頭去說,我要到天津?” 載振心亂如麻,除了憂急愁煩以外,什麼事都不能做。

    就這時候來了個人,官拜農工部右參議,姓袁名克定,字雲台,正是袁世凱嫡出的長子。

    他是載振的部屬,但場面上稱“大人”,私底下叫“大叔”。

    載振一見是他,愁懷略解,拉着他的手到僻處說話。

     “大叔!”袁克定說:“我父親已經知道這回事了,有電報來,請王爺跟大叔别着急。

    風浪雖大,消得很快,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 “喔,”載振問說:“電報是打給誰的?” “打給楊杏丞的。

    他此刻到中堂那去了,一會兒會來,必有妥當的辦法。

    ” 聽得這一說,載振心神略定,愁緒稍減而怒氣反增,憤憤地說道:“人心太險!雲台,咱們就是《紅樓夢》上的話,‘一榮皆榮,一枯皆枯’。

    你看見這情形了,隻怕對你父親也還有不利的舉動。

    ” “是!‘一榮皆榮,一枯皆枯’,我父親拿王爺跟大叔的事,當自己的事一樣。

    好的是要查的人,都在天津,多少是有把握的。

    ” 載振讓他提醒了,頓時精神一振,“不錯啊!人都在天津,還怕逃得出你父親的掌心。

    ”他說:“咱們等杏丞來了好好商量一下,事情要辦得幹淨利落。

    ” 正說到這裡,聽差來報:“楊大人到。

    ”接着隻見楊士琦步履安閑地踱了進來,見面緻禮,換到載振的書房去密談。

     “請姨奶奶趕緊預備,回頭就有人來護送她到天津。

    可不能修飾,最好亂頭粗服。

    不過,要遮人耳目也難。

    ”楊士琦念了句唐詩:“天生麗質難自棄。

    ” 載振為之啼笑皆非,“這是什麼時候,杏丞,”他苦笑着說:“你居然還有開玩笑的心情!” “要有開玩笑的心情,才能化險為夷。

    育公,請你先進去關照姨奶奶,檢點随身衣服等在那裡,說走就走,片刻不能耽擱。

    ” “原就預備好了的。

    ”載振突然想起,大聲喊一句:“來人!” 走來的是個俊俏小厮,是載振的貼身跟班小福,進來先向楊士琦與袁克定請了安,才走到主人面前去聽使喚。

     “你進去告訴姨奶奶,别戴首飾,尤其是那隻戒指最惹眼。

     你得看着,讓她卸下來。

    ” “是了!”小福答應着,轉身便走。

     “杏丞,我得知道,翠喜到了天津,怎麼安頓她?” “隻有安頓在王益孫那裡。

    ” “安頓在他那裡?”載振不由得心裡嘀咕,“不能安頓在别處嗎?” “不能!有移花接木一計在,非王益孫頂個名不可。

    ” “真的隻是頂個名?” 這話楊士琦無法回答。

    “嗐,育公!”他不以為然地:“這時還顧得那許多?” “大叔,”袁克定率直地說:“禍水去之唯恐不速,何必自尋煩惱。

    ” “好吧。

    ”載振扭過臉去揮一揮手,就象楊翠喜此時在他眼前似的。

     “育公,”楊士琦又說:“醇王跟燮老,當然不能親自到天津去查,已經派定兩個人了。

    一個是正紅旗滿洲印務參領恩志,一個是内閣侍讀潤昌。

    恩志不必管,潤昌那裡該打個招呼。

    能不能賞一張名片,我派人傳育公的話,向他緻意?” “那有什麼不能?”說着,載振親自找出一張名片來,遞給楊士琦。

     “還有件事,”楊士琦說:“我是轉達那中堂的意思,這一案即使水落石出,盡皆子虛,可是在育公似乎不能沒有表示!” “表示?”載振愕然:“表示什麼?” “應該有個閉門思過的表示。

    ” 載振想了好一會,爽然若失地說:“是要我辭官?” “是!差缺都要辭。

    ” “這!”載振問道:“老爺子怎麼說?” “王爺的意思,大叔,”袁克定插嘴:“你該想得到。

    ” “有句成語,叫做‘上陣還須父子兵’,”楊士琦緊接着說: “育公,試想父子上陣,誰個當先?” 載振恍然大悟!父子同時被劾,如果不能兩全,當然是他退避言路。

    體會到此,反有如釋重負之感!因為他很清楚,是自己“罪孽深重”,禍延老父,所以一直不敢回府。

    如今有此護父之功,稍減不孝之罪,可以少挨多少罵,自然樂從。

     “杏丞,這樣辦很好。

    所難者是這個折子的措詞,就煩大筆,如何?” “理當效勞。

    ”楊士琦安慰地說:“育公,一時頓挫,不必介懷,所謂盤根錯節,乃見利器。

    隻要慈眷仍在,必能三兩年内複起。

    ” “那是以後的話了。

    ”載振泰然地,“反正隻要把這場風波壓下去,無所不可。

    ” ※※※ 正紅旗滿洲印務參領恩志與内閣侍讀潤昌坐頭等火車到天津時,是由北洋衙門派出一名候補知府在迎接。

    此人名叫世壽,籍隸鑲紅旗,是潤昌同旗的好友。

    由于恩志與潤昌,算是奉醇王載沣及大學士孫家鼐所委任,到天津來私下查訪。

    為了遮人耳目,不便由首府或首縣公然迎送,因而特地挑中世壽來負招待的總責。

     下了火車上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