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也不大好!”
最後這句話才真的打動了慈禧太後的心,但并未立即準許,隻說,“先讓他進京來再說。
”
※※※
袁世凱打點進京以前,第一件大事是催辦貢獻慈禧太後的壽禮。
這份禮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着手預備,以服禦為主,兩襲大毛袍褂,玄狐、白狐各一;一枝旗妝大梁頭的玉簪;兩枝伽楠香木鑲寶石的珠鳳;再有一枝六尺的珊瑚樹,配上紅木座子,就比人還高了。
這份壽禮,是與岑春煊的八扇琉璃屏媲美,但後來居上的卻是盛宣懷的一份。
由于慈禧太後每天跟宮中“女清客”缪素筠寫字作畫,興趣正濃,所以盛宣懷投其所好,覓了以錢舜舉為首的,宋、元、明三朝九名家的手卷,配上親王永瑆所寫的扇面冊頁九本,既珍貴,又雅緻。
但看上去輕飄飄地,似乎分量不夠,因而以足純金一千兩,打造了九柄如意,用獨塊紅木作架,外面加玻璃罩。
這九柄如意有個名堂,叫作“天保九如”。
同時,盛宣懷又送了一份重禮,托掌印鑰的内務府大臣世續格外照應。
世續格外檢點以後,關照專差,另外再備一個玻璃罩。
果然,擡進甯壽宮時,玻璃罩打碎了一面,幸而世續有先見之明,等安置停當,換上個新罩就是,否則隻好不加罩子,那就遜色得太多了。
慈禧太後見過無數奇珍異寶,但這樣金光燦爛的九柄如意,卻還是平生初睹,覺得它俗得有趣,信口問了句:“是真金?”
“足赤純金。
”李蓮英答說:“底下有打造鋪子的字号。
”
“倒難為他了!”慈禧太後說:“差官也該犒賞。
”
解送貢品的差官,每處賜宴一桌,犒賞二百兩。
另外對三大臣另有賞賜,袁世凱是雙桃紅碧玺金頭帶,岑春煊是翡翠佩件,盛宣懷是打簧金表,都是文宗生前禦用之物。
※※※
在袁世凱未進京以前,奕劻已為他作了周密的部署,直接間接地在慈禧太後面前鼓吹一種見解:袁世凱在北洋辦洋務,并不遜于李鴻章。
隻看日俄戰争時,他能籠絡日本而又不遭俄國的怨恨,足見手段。
又說當今辦洋務的長才,如唐紹儀、梁士诒等等,都佩服袁世凱,如果由他來當外務部尚書,一定可以得心應手。
這話說得多了,自然能夠轉移慈禧太後的想法。
本來她就覺得呂海寰的資格淺了些,而外務部居各部之首,應該由重臣充任尚書,才能表示尊重各國,力求修睦的本意。
因此,袁世凱在七月二十二日進京,召見了兩次以後,慈禧太後便作了決定,調袁世凱為外務部尚書,原任尚書呂海寰調為會辦稅務大臣。
同一天另有一道上谕:“着張之洞、袁世凱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
兩總督同時内召,連帶疆臣亦有一番大調動。
直隸總督由山東巡撫楊士骧署任;湖廣總督則調趙爾巽接充,他早在三月間便授為四川總督,一直不肯到任,川督由他的胞弟,四川藩司趙爾豐署理。
如今改調湖廣,遺缺由江蘇巡撫陳夔龍升任,這一來,趙爾豐亦無須回避,是個很妥帖的安排。
八月裡,張之洞交卸了鄂督,到京接任。
宮門請安,立刻便由慈禧太後傳谕,第二天一早召見。
“張之洞是同治二年的探花。
”慈禧太後對李蓮英說:“他是我手裡取中的!”
這句話中所包含的感慨少得意多,李蓮英便擺出笑容說道:“這麼說,張中堂簡直就是老佛爺的門生!”
“也可以這麼說!”慈禧太後的回憶,一下子跳到四十年前,“那一榜的狀元是翁同龢的侄子,叫翁曾源,有羊角風,一發起來,人事不知,怕人得很,居然會中了狀元,也是怪事。
”
“那是老佛爺的庇護,不然,有羊角風的人,一到了保和殿,看那勢派,豈有個不吓得發病的道理?”
“是啊!不過,他就是狀元,也不能做官。
他那一榜,數學問好,還是張之洞。
”慈禧太後眨着眼笑道,“我記得召見三鼎甲的那天,張之洞進殿差點摔一跤。
他人長得瘦小,不講究邊幅,走路一跳一蹦的,有人說他是個猴相,一點不錯。
”
就為了這份念舊之情,所以在召見張之洞時,慈禧太後特有一份親切喜悅的感覺。
但一見張之洞頭白如銀,回想他當年的“猴相”,不由得深緻感慨:“你可真是老了!”
“慈聖在上操勞國事,臣何敢言老?”張之洞答說。
“你今年多大?”
“臣道光十七年出生,今年七十有一。
”
“那比我小二歲。
”慈禧太後問道:“眼睛、耳朵都還好吧?”
“視力稍差、耳聰如昔。
”
“你這比王文韶、鹿傳霖強得多了。
”慈禧太後說:“王文韶當差很謹慎,我本來也不願意讓他退出軍機,隻因為他的耳朵實在聾得厲害,沒法子,隻好準他告老。
你跟他常有來往吧?”
“王文韶家住杭州,歲時令節,常有書信往來的。
”
“衣服新的好,人是舊的好。
這趟調你進京,可不是讓你養老!好在你的精神還很好,你要替國家盡力。
”
“是!隻要有益于國,臣不敢以衰邁而有所诿避。
”
“如今外患總算平了下來,可是内憂還在。
革命黨到處鬧事,你看該怎麼辦?”
“茲事體大,不是片刻之間,可以回奏得清楚的。
”張之洞緊接着說:“不過,有一句話,臣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
“你說!”
“滿漢畛域,務當化除。
臣記得與前督臣劉坤一會奏,整頓國事辦法十二條,其中‘籌八旗生計’一節,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