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首頁
    得西太後那句“男不拜月”的話,馬上想到拜月是女孩子的事,所以悄悄跟她弟弟商量,要一盤月餅,小皇帝十分慷慨,不但傳旨照賞,而且指定要很多個。

     這很多個一共是十三個,由大而小,疊成一座實塔似地,等捧進殿來,大公主非常高興,回身向她弟弟笑道:“謝皇帝的賞。

    ” 小皇帝笑一笑問道:“你在那兒供月亮?” 大公主很懂事了,不敢亂出主意,隻望着西太後的臉色,她跟東太後在談話,根本未曾發覺。

    于是雙喜作了主張:“上後院去供。

    ” 宮女們七手八腳地在殿後空庭中,擺好幾案,設了拜墊,供上瓜果月餅,燃的卻是白蠟燭,又有一個宮女,不知從那裡找來了一個香鬥,點了起來,香煙缭繞,氣氛頓見不同。

    “這才象個八月半的樣子,”雙喜滿意地說,“就差一個兔兒爺了!” 這句話惹出了麻煩。

    “那好!”小皇帝大聲說道,“我要兔兒爺。

    快拿!要大的。

    ” 雙喜一聽這話,心裡喊聲:壞了!“我的小萬歲爺,”她說,“這會兒那裡給找兔兒爺去?” “為什麼?多派人去找。

    ” “人再多也不行。

    要京城裡才有,離着幾百裡地呢。

    ” “我不管!”小皇帝頓着足,大聲說道:“我要!非要不可!” 随便雙喜怎麼哄,連大公主幫着勸,小皇帝隻是不依。

    正鬧得不可開交時,西太後出現了,站在走廊上喝道:“幹什麼?” 這一問,滿庭靜寂,小皇帝不敢再鬧,卻有無限委屈,嘴一癟要淌眼淚了。

     雙喜大驚,知道西太後最見不得小皇帝這副樣子,要想辦法阻止,卻已來不及,小皇帝忍不住哭出聲來。

    雙喜情急,一伸手捂住他的嘴,拉了就走。

     看在節日的分上,西太後沒有說什麼,隻管自己回到西暖閣,自覺無趣,早早關了房門,一個人坐在窗前,百無聊賴地望着月色。

     月色與去年在喀拉河屯行宮所見的一樣,依然是那麼圓、那麼大、那麼亮,似乎隐隐看得見蟾影桂樹。

    可是那時候到底還不是寡婦,縱使君恩已衰,而且病骨支離,但畢竟有個指望。

    如今呢?貴為太後,其實一無所有,漫漫長夜,除卻細聽八音鐘所奏的十二個調子以外,竟不知如何打發?而還有比活到現在更長的一段日子在後面,怎麼得了呢? 一想到此,不由得心悸,她急于要找一件能夠使她集中全副心力的事去做,好讓她忘掉自己。

     于是喊一聲:“來啊!”等召來宮女,随又吩咐:“開小書房!” 原說是中秋息一天,不看公事,偏偏要看公事了,卻又隻有一件。

    照例,逢年過節除非特别重要,奏折旨稿總是少的,那些有忌諱的文件,譬如報大臣病故之類的章奏,也不會拿上來。

    這一天也許是顧命大臣為了表示為兩宮太後賀節,送上來的一件奏折,事由是内閣恭拟兩宮的徽号,請旨定奪。

     所拟的兩宮太後的徽号,第一個字都是“慈”字,母後皇太後是“慈安”,聖母皇太後是“慈禧。

    ” “慈禧,慈禧!”西太後輕輕念了兩遍,相當滿意,便拿了那道奏折到東暖閣來看“慈安太後。

    ” 東暖閣裡,靜悄悄地隻有兩名宮女在看屋子,見了西太後一齊請安,年長些的便說:“母後皇太後在後院。

    ” “呃!你主子幹什麼來着?” “在逗着皇上和大公主說笑。

    ”那宮女又問:“請懿旨,可是要把母後皇太後請了來?” “不用了。

    我自己去吧!” 于是西太後一個人繞着回廊,走到東暖閣後面。

    空庭月滿,笑語盈盈,小皇帝正盤踞在一張花梨木的大椅子上,聽東太後講神仙的故事,他跟偎倚在母後身邊的大公主一樣,早該是歸寝的時候了,卻都精神抖擻地玩得正高興。

     西太後停住了腳,心中不免感觸,而且也有些妒嫉。

    何以孩子們都樂于親近東太後呢?是不是自己太嚴厲了些?這樣想着,便又自問:該不該嚴厲?女孩子不妨随和些,她想到一句成語:“玉不琢,不成器。

    ”對兒子非嚴不可! 于是她再次移動腳步,走入月光所照之處,在廊上伺候的宮女,便請個安,大聲喊道:“聖母皇太後來了!” 這一喊打斷了東太後的話,第一個是小皇帝,趕緊從椅子上溜了下來,垂手站在一邊,接着大公主也規規矩矩地站好。

    等她走到面前,東太後唯恐她說出什麼叫兒女掃興的話來,便先指着身邊的大公主說道:“今兒過節,月亮也真好,讓他們多玩兒一會兒吧!” 西太後點點頭,在皇帝原來坐的那張椅子上坐了下來,轉臉問她兒子:“今兒沒有上學?” “過節嘛!”小皇帝振振有詞地答道:“師傅叫放學。

    ” “明兒呢?” 小皇帝不響了,臉上頓現無限凄惶委屈的神情,東太後好生不忍,便又說道:“今天睡得晚了,明兒怕起不來。

    再息一天吧。

    ” 聽見這話,小皇帝的精神又振作了,西太後看在眼裡,微微冷笑着對小皇帝說道:“皇額娘許了你了,就讓你再玩兒一天。

    可别當做例規!” 聽見這話,覺得掃興的是東太後,但表面上一點不露,“天也不早了,”她說,“再玩一會兒,就去睡吧!”說着,向站在近處的雙喜看了一眼。

     等雙喜把這小姐弟倆領到另一邊去玩,西太後便把手裡的折子一揚:“你看看!” “是什麼呀?”東太後一面問,一面接過折子。

    月色甚明,不用取燈燭來也看得清楚,那些頌揚的話她不懂,等把“恭上徽号”這回事,看明白了,便即笑道:“你這個‘禧’字也很好,就是難寫,不如我這個‘安’字寫起來方便。

    ” 聽她這兩句話,西太後頗有匪夷所思之感,要照她這個樣子,别說垂簾聽政,就象武則天那樣做了女皇帝,依然會讓臣子欺侮。

    但心裡菲薄,口中不說一句調侃的話,不是不敢是不肯,不肯讓她知道她說的話,婆婆媽媽,不知大禮。

     “随她去!”西太後在心裡說,“讓她懵懂一輩子。

    ” “咱們的名号倒有了。

    ”東太後又說,“大行皇帝的呢?” 西太後知道她指的是大行皇帝的廟号和尊諡。

    幾天以前,内閣就已各拟了六個字,奏請選用,兩宮太後一緻同意,廟号用“文”字,尊諡用“顯”字,稱為“文宗顯皇帝”,但上谕一直未發,因為梓宮回京,一切禮節,還待拟定,等諸事齊備,一起下旨,比較合适。

    這也是西太後同意了的。

     但東太後并不知道,因為與顧命八臣商議這件事的那天,她微感不适,隻有西太後一個人聽政,事後也未曾說與她聽,這自是一種疏忽,所以西太後此刻聽她提起,略感不安,隻好以歉仄的語氣,說明經過。

     忠厚的東太後,點點頭說:“隻要你知道了就行了!” 一聽這話,西太後反覺自己的不安,成為多餘。

    她警告自己,不要太天真,以後就算做錯了事,先看看她的态度再說,别忙着認錯。

     “我還有件事跟你商議,那天肅順奏請分見,我不知他是什麼意思?” 什麼意思,是肅順有意要分嫡庶!提起這件事來,西太後就恨不得把肅順抓來,跪在面前,叫太監狠狠掌他的嘴!“哼!”她冷笑道,“這還用說嗎?還不是因為你忠厚,好說話,打算着蒙事。

    ” “我也就是怕這一個。

    ”東太後說,“咱們還是一起見他們好了。

    ” 西太後沉吟了一會,覺得這倒是試探肅順本心的一個好機會,便即答道:“不必如此。

    他要分見,咱們就分見,聽聽他在你面前說些什麼。

    ” “聽話我會。

    就怕他們問我什麼。

    ” “這好辦。

    你能告訴他們的,就告訴他們,說不上來的,就說,等我想一想再說。

    ” “嗯。

    ”東太後把前前後後想了一遍,覺得還是不妥。

    “如果有什麼要緊的事,他們當時就要我拿主意。

    那可怎麼辦呢?” 這确是一個疑問,西太後楞住了,但也不過片刻工夫,立刻想到了辦法,這個辦法,不但可以解除東太後的難題,也可以為自己立威,自覺得意,便欣然答道:“這樣子好了,如果他們真的要逼着你答應,你就答應。

    可一定要告訴他們:是用‘禦賞’和‘同道堂’兩個圖章代替朱筆,蓋了一個不夠,還得蓋另一個。

    這一來,他們就非跟我來說不可,能照辦的,我自然照辦,不能照辦的,我給他們駁回。

    沒有兩個圖章,不算朱筆親批,諒他們也不敢發下去。

    ” “愣發了下去呢?” “那就是假傳聖旨。

    ”西太後用極有力的聲音說:“是砍腦袋的罪名。

    ” “好。

    我懂了。

    ” “姐姐!”西太後湊近了她又說:“反正,咱們倆隻要齊心,就不怕他們搗鬼。

    你做好人,我做壞人,凡事有我!” “好!”東太後欣然答道:“就這麼說了。

    ” 東太後絲毫都沒有想到,自己已為她這位“妹妹”玩弄于股掌之上,反覺得西太後不負先帝手賜那枚“同道堂”圖章的至意,确能和衷共濟,實在是社稷之福。

     到了第二天,召見顧命八臣,首先把禮部的奏折當面發了下去,降旨内閣,明谕中外,從此東太後稱為慈安太後,西太後稱為慈禧太後。

    但這隻是背後的稱呼,皇帝的谕旨,以及臣子奏對,仍舊稱作母後皇太後和聖母皇太後。

     兩宮皇太後從這一天起,都開始忙了起來。

    節前各人都有私事要料理,公事能壓下來的都壓着,一過了節,回銮日近,恭奉梓宮回京的喪儀,頭緒浩繁,宮中整理歸裝,要這要那,麻煩層出不窮,這些都得兩宮太後出面裁處,才能妥帖。

    除此以外,江南的軍事,大有進展。

    是八月初一收複安慶的詳情,已由曾國藩正式奏報到行在,論功行賞,固不可忽,而乘勝進擊,指授方略,更得要掌握時機,所以兩宮太後與顧命八臣,有時一天要見面兩三次,慈禧太後批閱章奏,亦每每遲至深夜。

    就在這樣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她還得抽出工夫來接見醇王福晉,甚至在必要時召見醇王,好把他們的計劃和步驟,密議得更清楚、更妥當。

     這樣過了上十天,忽然内奏事處來向慈安太後面奏,說肅順要以内務府大臣的資格,單獨請見。

    她與慈禧太後商量以後,準了他的請求。

     等行完了禮,肅順站起來,側立在禦案一旁,看着慈安太後說道:“奴才一個人上奏,有許多話不能叫人知道,請懿旨,讓伺候的人回避。

    ” 慈安太後聽這話覺得詫異,召見顧命大臣,依照召見軍機大臣的例,向來不準太監在場,然則肅順何出此言?于是兩面看了一下,才發現窗槅外隐隐有宮女的影子,便大聲說道:“都回避!” 窗外的纖影都消失了,肅順又踏上一步,肅容說道:“奴才本不敢讓母後皇太後心煩,可又不能不說,目前戶部和内務府都有些應付不下來了!” 慈安太後一驚:“什麼事應付不下來啊?” 肅順把拇指和食指圈成一個圓圈,說了一個字:“錢!” “噢。

    ”慈安太後想了想說:“我也知道你們為難。

    大喪當然要花錢,軍費更是不能少撥的。

    ” “嗳!”肅順做了個稱贊、欣慰的表情,“聖明不過母後皇太後!如果都象母後皇太後這樣了,奴才辦事就順手了。

    ” 這是話中有話,慈安太後對這一點當然聽得出來,便很沉着地問:“有什麼事不順手啊?說出來,大家商量着辦。

    ” “聖母皇太後的差,奴才辦不了。

    ” “怎麼呢?” “要的東西太多。

    ”說着,肅順俯身從靴頁子裡摸出一張來念道:“八月初二,要去瓷茶鐘八個。

    八月初九,要去銀馬杓兩把,每把重十二兩。

    八月十二要去……”。

     “行了,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