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看着瑞常說。
看大家依舊沒有表示,慈禧太後頗為不悅。
自從滿、漢分榜以來,旗人不管是滿州、蒙古,曆來不與于三鼎甲之列。
因為旗人登進的路子寬,或者襲爵,或者軍功,胸無點墨亦可當到部院大臣,為了籠絡漢人起見,特意把狀元、榜眼、探花這三個人人豔羨的頭銜,列為唯有漢人可得的特權。
祖宗的苦心,讀卷大臣豈能不知?雖說彌封卷子不知人名,但這本卷子出于“蒙古”,卷面卻有标示,然則這樣選取,豈非有意藐視女主不能親裁甲乙,存心破壞成法?
慈安太後也不以為然,不過她并不以為讀卷大臣有什麼藐視之心,隻是一向謹慎,總覺得“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滅”,從來鼎甲都點漢人,不能忽而冒出一個“蒙古狀元”來!
所以神色之間,對慈禧太後充分表示支持。
“怎麼辦呢?”慈禧太後低聲問她,“我看……。
”
“我看讓軍機跟他們八位再商量一下吧?”
這是無辦法中的辦法,慈禧太後恨自己在這些上面魄力還不夠,懂得也不夠多,不能象前朝的皇帝——特别是“乾隆爺”,可以随自己的高興而又能說出一番大道理來,更動進呈十本的名次。
那就隻好同意慈安太後的主張了。
卷子仍由瑞常領了下來。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瑞常是蒙古人,不便講話,恭王驚弓之鳥,不肯講話,其餘的人心裡都在想,“狀元”是讀書人終生的夢想,而崇绮在事先連夢想的資格都沒有,一旦到手,這一喜何可以言語形容?如果打破了已成之局,另定狀元,得了便宜的人,未見得感激,而崇绮那裡一定結了個生死冤家。
這又何苦來?
于是相顧默然,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僵局。
到底是年紀輕些的沉不住氣,内閣學士延煦便說了句:“隻論文字,何分旗漢?”
“不錯!”大家同聲答應,如釋重負。
當時便由曹毓瑛動筆,拟了個簡單的折片,由恭王和瑞常領銜複奏,事成定局。
消息一傳出去,轟動九城,有的詫為奇事,有的視為佳話,當然也有些人不服氣,而唯一号啕大哭的卻隻有一個人,那就是新科狀元崇绮。
從他父親賽尚阿在鹹豐初年,以大學士軍機大臣受命為欽差大臣,督辦廣西軍務,負責剿辦洪楊而失律革職以後,崇绮家一直門庭冷落,于今大魁天下,意料之外地揚眉吐氣,自然要喜極而泣。
略略應酬了盈門的賀客,崇绮有一件大事要辦:上表謝恩。
這又要先去拜訪前科狀元翁曾源——有這樣一個相沿已久的規矩,新科狀元的謝恩表,必請前一科的狀元抄示格式,登門拜訪時要遞門生帖子,緻送贽敬。
這天下午他到了翁家,翁曾源正口吐白沫,躺在床上發病;而人家天大的喜事又不便擋駕,隻好由翁曾源的叔叔翁同和代見。
翁同和也是狀元,所以平日與他稱兄道弟的崇绮,改口稱他“老前輩”,一定要行大禮。
“不敢當,不敢當!”翁同和拚命把他拉住。
主客兩人推讓了半天,終于平禮相見。
翁同和緻了賀意,少不得談到殿試的情形,崇绮不但得意,而且激動,口沫橫飛地說他平日如何在寫大卷子上下功夫,殿試那天如何似得神助。
又說他得狀元是異數,便這一點就可不朽。
那副得意忘形的樣子,把下了十年工夫的“程、朱之學”,忘得幹幹淨淨,假道學的原形畢露,翁同和不免齒冷。
抄了謝恩表的格式,又請教了許多第二天金殿胪唱,狀元應有的儀注,崇绮道謝告辭,回家商量請客開賀,興奮得一夜不曾合眼。
而就在這一天,蒙古的文星炳耀,将星隕落,僧王在山東中伏陣亡了。
※※※
僧格林沁自從上年湘軍克複金陵,建了大功,其後朝命曾國藩移師安徽、河南邊境,會同剿辦撚軍,認為有損威名,大受刺激,越發急于收功。
其時撚軍張總愚流竄到河南鄧州,僧王初戰不利,幸虧陳國瑞及時赴援,反敗為勝,窮追不舍。
那一帶多是山地,不利馬隊,屢次中伏,僧王更為氣惱,輕騎追敵,常常一日夜走一兩百裡。
宿營時,衣不解帶,席地而寝,等天色微明,躍然而起,略略進些飲食,提着馬鞭子自己先上馬疾馳而去,随行的是他的數千馬隊,把十幾萬步兵抛得遠遠地。
就這樣,半年工夫把撚軍攆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由河南确山竄汝甯,經開封、歸德,往北進入山東省境,自濟甯、沂州,繞回來又到曹州,撚軍表示隻要官軍不追得那麼緊,讓他們能喘口氣,就可以投降。
僧王不理這一套,在曹州南面打了一仗。
這一仗在撚軍是困獸之鬥,官軍失利,退入一座空堡。
撚軍重重包圍,沿空堡四周,挖掘長壕。
一旦挖成,官軍便無出路,因而軍心惶惶,兼以糧草不足,整個部隊有崩潰之虞。
那些将官一看情形不妙,會齊了去見僧王,要求突圍,僧王同意了。
于是分頭部署,僧王與他的部将成保作一起,派一個投降的撚軍,名叫桂三的前驅作向導。
心力交瘁的僧王,那時全靠酒來撐持,喝得醉醺醺上馬,一上鞍子就摔了下來。
這倒不是因為他喝醉了的緣故,馬出了毛病,釘掌沒有釘好,一塊馬蹄鐵掉了,馬足受傷,怎麼樣也不肯走,隻好換馬。
那夜是下弦,二更天氣,一片漆黑。
跌跌沖沖出了空堡,誰知桂三與撚軍已有勾結,帶了他的一百人,勒轉馬頭直沖官軍。
外圍的撚軍,乘機進擊,黑頭裡一場混戰,也不知誰殺了誰?人驚馬嘶,四散奔逃。
到了天亮,各自收軍,獨不知僧王的下落。
當時亂哄哄四處尋查,隻見有個撚軍,頭戴三眼花翎,揚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