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九章

首頁
    拳匪的情形。

    袁世凱詳于前而略于後,因為雖說義和團那套裝神弄鬼的伎倆,慈禧太後早已識破,但畢竟亦受過愚,聽在心裡,不是滋味,故而以少說為妙。

     “你手下可有好的人才?”慈禧太後問道:“想來練兵總有幫手?” “幫臣綜理營務的,是編修徐世昌。

    他的見識,才幹都是好的。

    ” “編修?”慈禧太後詫異,“是翰林嗎?” 編修當然是翰林。

    但翰林有紅有黑,大不相同,第一等的入值南書房,是真正的所謂“天子文學侍從之臣”,第二等的選入講幄,加日講起注官銜,例得專折言事;第三等的,三兩年總能派到一趟差使,譬如國史館、實錄館的文字之役等等。

    當然,翰林必應“考差”,不然不但出不了頭,而且日子都會混不下去。

     徐世昌就是個不入流的黑翰林,凡應考差,必定落選,從未點過考官,所以慈禧太後不知其人,而皇帝是知道的。

     “徐世昌是光緒十二年丙戌的翰林。

    ”他為慈禧太後作說明:“跟陳夔龍一榜的。

    筆下不怎麼樣,從未派過差使。

    ” 慈禧太後點點頭,又問袁世凱:“徐世昌是什麼時候到你營裡的?” “臣在小站練兵的時候。

    ” 慈禧太後心想,其時的袁世凱還隻是直隸臬司。

    翰林的身分尊貴,非有特别的緣故,疆臣不準奏調翰林,當然,翰林自願相就,亦無不可。

    但愛惜羽毛的翰林,入疆臣幕府,必須府主是名督撫,而又為翰苑前輩,如曾國藩、胡林翼、沈葆桢、丁寶桢、李鴻章之流,方肯降心相從。

    袁世凱官不過臬司,出身雖是世家,但連學都不曾進過,徐世昌肯委屈如此,或者别有原因,其人無足深談了。

     于是慈禧太後問到另一個人,“你保的津海關道唐紹儀,想來是洋務上的一把好手?” “是!”袁世凱答說:“他是故爵臣曾國藩第一批選派赴美的幼童,從小生長在美國,對洋人的政務、風俗、習性,十分熟悉。

    臣奉派到北洋,與洋人的交涉甚多,故而奏請以唐紹儀署理津海關道,已蒙恩準。

    以唐紹儀的實心任事,必不至于辜恩溺職。

    ” “你要叫他格外出力才好。

    ”慈禧太後說:“他既然從小由朝廷派到美國,完全是國家培植的人才,與别的人可不一樣。

    ” “是!”袁世凱答說:“臣一定剀切曉谕。

    ” 問到迎銮的情形,袁世凱靈機一動,想到一件事。

    他從保定動身南來時,唐紹儀正由北京到保定,談到駐京各國公使,曾有一件照會緻送外務部,說是兩宮從正定府乘火車進京,随扈王公大臣、文武官員座車,以及裝運行李的車廂,共需二百輛之多,已抽調齊全,點交鐵路局道員孫鐘祥。

    至于兩宮到京的确期,請外務部先期告知,以便各國公使在京準備迎接。

    此事必為慈禧太後所樂聞,不管外務部曾否奏報,這時候不妨再提一提。

     于是,等将迎銮的部署,由此地談到正定,該換火車時,乘機說道:“皇太後、皇上所禦花車,由督辦鐵路的盛宣懷預備,其餘扈從人等座車、行李車,共需車廂兩百節,臣已督饬唐紹儀向各國公使交涉,調撥齊全。

    唐紹儀曾面詢各國公使,皇太後、皇上回京,應如何恭迎?各國公使表示,先要知道大駕莅京的确期,當照會外務部詢問。

    照目前行程,如果正定、保定各駐跸一天,本月二十五可以到京,是否照這個日期通知各國公使?請旨辦理。

    ” 聽得這話,慈禧太後又驚又喜,各國公使已預備迎駕,這個面子很可以過得去了!當時想一想說道:“外務部還沒有奏上來。

    正定、保定總要多住一兩天,準日子不能定,反正月底以前一定到京。

    ” “是!臣照此通知好了。

    ” “這唐紹儀很能辦事。

    ”慈禧太後用嘉許的口氣說:“我還沒有見過這個人,你叫他到保定來等,我要問問他。

    ” “是!”袁世凱答說:“唐紹儀原該送部引見,因為乘輿在外,從權辦理。

    臣遵谕讓他即日到保定來候旨。

    ” 慈禧太後點點頭,又說:“盛宣懷有病,不能到直隸來,他預備的火車,妥當不妥當,也不知道。

    你不必随扈了。

    明天就先回正定,替盛宣懷照料照料。

    ” “是!”袁世凱立即答說:“鐵路雖由盛宣懷督辦,但在臣的轄境之内,臣自然不敢漠視。

    盛宣懷預備的花車,臣已去看過兩次,現奉慈谕,臣明天趕回去再仔仔細細看一看,務期妥善,請皇太後萬安。

    ” “好!好!你跪安吧!有事到保定再談。

    ” 袁世凱答應着,恭恭敬敬地磕頭退下,随即去見榮祿,将召見的情形,細細說了一遍。

    隻瞞着一件事,就是各國公使如何如何,因為這是無端冒功,而瞿鴻矶是外務部尚書,怕他知道了不高興。

     然而瞿鴻矶還是知道了。

    因為慈禧太後問到此事,少不得轉述袁世凱的話。

    瞿鴻矶立即電詢慶王,回電說是照會已經接到,由于兩宮回京确期須到保定才能決定,不必亟亟,所以此項照會不用電奏,仍照平常規矩驿遞,估計日内當可到達行在。

     瞿鴻矶跟沈桂芬一樣,辦事勤慎謹密,是一把好手,就是氣量太狹。

    各國公使是不是跟唐紹儀說過那些話,固可不論,但袁世凱知道了這回事,竟不告訴外務部而直接上奏,心裡覺得很不舒服。

    于是一個找機會報複的念頭,就此橫亘在胸頭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