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首頁
    也都跟了出來。

     來傳旨的是敬事房的首領太監丁進安,他早就出來了,悄悄在暗處窺探着,要等被召見的人到了才現身傳旨。

    這時便站在上首,面對恭王,大聲說道:“奉特旨:召見恭親王、大學士桂良、賈桢、周祖培、軍機大臣文祥,由恭親王帶領。

    ” 這時載垣、端華、杜翰等等,也都出了屋子,聽得丁進安傳旨完畢,載垣憤然作色,指着丁進安厲聲問道:“何謂‘特旨’?你說!是不是懿旨?” “皇太後交代是‘特旨’。

    ”丁進安昂然答道,“是不是懿旨,王爺你自個兒琢磨吧!” “當然是懿旨。

    ”載垣看着恭王,聲音越發大了,“太後不應召見外臣!否則與垂簾有什麼分别?” “是啊!”恭王聲色不動,随口答道,“這話你明兒當面跟太後回奏吧!” 說着,他已經移動腳步,兩位閣老也是目不斜視地邁看四方步子,從從容容地跟在恭王後面。

    走到半路,桂良和文祥亦都趕到,于是會齊了由恭王帶領,徑上養心殿東暖閣來見太後。

     兩宮太後帶着小皇帝,已先在等着,等行了禮,慈安太後吩咐:“請起來說話!” 這還是兩宮太後第一次跟桂良、賈桢、周祖培和文祥見面,恭王便一一引見,簡單地報告了他們的經曆。

    兩宮太後不斷點頭,十分謙和。

     等這一套程序終了,恭王便引個頭說:“兩位太後有話,就請吩咐吧。

    ” 于是,慈安太後把預先商量好的話說了出來:“你們都是三朝的老臣,國家的柱石,忠心耿耿,我們姐妹倆早就知道的,就巴望着有今天這一天,跟你們見了面,要請你們作主。

    ” 周祖培趕緊答道:“不敢,不敢!”其餘的人也都一緻躬身遜避。

     “這不是客氣話,”慈安太後指着小皇帝說:“皇帝才六歲,我們姐妹又年輕,孤兒寡婦,在外面受人欺侮啊!” 語聲未終,陡然一聲嬌啼,慈禧太後失聲而哭,慈安太後的淚水原就在眼眶裡晃蕩,這一下自然也跟着涕泗漣漣,把個小皇帝吓得慌了,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小嘴一癟,也拉開嗓子,号啕大哭。

     這娘兒三個的哭聲,震動了整個養心殿,幾位老臣,無從解勸,隻好陪着宣涕。

    君臣對哭,如遭大喪,這樣彼此影響着情緒,一下子引起了悲憤激昂的情緒。

     兩宮太後且哭且訴,肅順的跋扈驕狂,原己在大家心目中烙下了極深的印象,所以她們,特别是慈禧太後的話,很容易打動人的心。

    等說到争執痛駁董元醇的旨稿,小皇帝驚悸之餘,竟緻遺溺時,周祖培突然抗聲而言:“太後何不治他們的罪?” 這一聲如石破天驚,哭聲立刻低了,在殘餘的抽噎唏噓中,慈禧太後問道:“顧命大臣也能治罪嗎?” “有何不可?”周祖培斬釘截鐵地答說:“請先降旨,解除他們的職務,自然就可以治罪了!” “好!”慈禧太後點着頭,連說了三個“好”字,接着又說:“現在就降旨吧!” 于是慈安太後背過身子去,解開肋下衣紐,取出貼身所藏的那道密旨,遞了給恭王:“六爺,你念給大家聽吧!” 原是密旨,此刻成了“明發”,曹毓瑛也是照明發上谕的格式寫的,每頁六行,字大且多,所以這道藏在慈安太後身上多日,片刻不離,入手餘溫猶在,并似乎香澤微聞的谕旨,展開來有如一個小手卷那麼長。

    這使得周祖培等人,大為驚奇,不知太後身上何能有此文件,更不知道長篇大論,說得是些什麼? 等傳旨的人往上面一站,其餘諸臣,随即都跪了下來。

    恭王從“上年海疆不靖”開始,念到“都城内外,安谧如常”,換口氣念第二段,是說載垣、端華、肅順“朋比為奸”,力阻回銮,因為“口外嚴寒”之故,以緻“聖體違和”,崩于行在。

     這是把大行皇帝的死因,都歸罪于那三個人了。

     因此,谕旨上說:”朕禦極之初,即欲重治其罪,惟思伊等系顧命之臣,故暫行寬免,以觀後效。

    ”這以下就說到八月十一的事了,以皇帝的口氣,認為董元醇所陳奏的三件大事,“深合朕意”,雖然本朝向無太後垂簾的制度,但既登大位,“惟以國計民生為念,豈能拘守常例?此所謂事貴從權,特面谕載垣等,着照所請傳旨。

    ” 文章到緊要關頭上來了,恭王特意提高了聲音,不疾不徐地念道: “該王大臣奏對時,哓哓置辯,已無人臣之禮;拟旨時又陽奉陰違,擅自改寫,作為朕旨頒行,是誠何心?” 這“是誠何心”四字,是痛駁董元醇的警句,也是恭王最痛心的指責,曹毓瑛以其人之道還治,用在此處,非常巧妙。

     恭王念到這裡,心中痛快,不曲得略停一停,垂眼下望,隻見俯伏在地上的周祖培,正微微颔首,可見得這四個字,下得确有力量,于是越發抖擻精神,朗聲誦念: “且載垣等每以不敢專擅為詞,此非專擅之實迹乎? 總因朕沖齡,皇太後不能深悉國事,任伊等欺蒙,能盡欺天下乎?此皆伊等辜負皇考深恩,若再事姑容,何以仰對在天之靈?又何以服天下公論?載垣、端華、肅順着即解任。

    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着退出軍機處。

    派恭親王會同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将伊等應得之咎,分别輕重,按律秉公具奏。

    至皇太後應如何垂簾之儀,一并會議具奏。

    特谕。

    ” 等宣完谕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