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三章

首頁
    ,既謹慎,又快當。

    大帥看呢,這個辦法使得使不得?” “使得,使得!我就照你的辦法。

    ” 于是瑞澂将稿子又交了回去。

    端方随即交到電報房,用密碼拍發,第二天中午收到電報,陳啟泰要求加一句:“此奏由兩江主稿。

    ”會奏本有此規矩,端方亦不怕人知道他有意跟楊崇伊為難,所以如言照辦。

    繕正加封,鳴炮拜折,九月初就到了京裡。

     這是封奏,要等慈禧太後看了才會發下來。

    奕劻一看,既驚且詫,不由得嚷道:“諸公來看!有這樣的怪事!” 于是除了在假的張之洞,所有軍機大臣都圍了攏來,奕劻戴上老花眼鏡,将原折大聲念了一遍。

    聽完了各人的表情不同,有的皺眉,有的搖頭,有的不動聲色,而鹿傳霖一向鄙視楊崇伊,所以連連冷笑。

     “上頭怎麼批呢?”世續問說。

     “沒有批。

    ” 沒有批便是要軍機定拟辦法,當面請旨。

    鹿傳霖平時重聽,偏偏這三個字聽清楚了,大聲說道:“‘滋害鄉裡,贻羞朝廷’,這兩句考語,字字皆實,自然請旨,準如所請。

    ”他雖說得激昂,卻沒人附議,慶王環視着問:“怎麼樣?” “楊莘信是鬧得太離譜了一點兒,不過,陶齋的話,亦不可盡信。

    ”世續說道:“内幕到底如何,不妨先打聽一下。

    ” “慰庭,”奕劻指名又問:“你看如何?” “我沒有意見。

    ”袁世凱這樣回答,卻很快地使了個眼色。

     奕劻會意了,點點頭說:“多打聽打聽總是不錯的。

    上頭如果問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好有個交代。

    ” “慶叔這話我贊成。

    ”醇王載沣說:“要打聽也很方便,到南齋把陸鳳石請來一問,就都知道了。

    ” 陸鳳石就是陸潤庠,雖為尚書,仍在南書房行走。

    當下派蘇拉把他請到,卻不肯進屋。

    因為軍機處有雍正的特谕:“軍機重地,不準擅入。

    ”以前張之洞進京議學制,每到軍機處都要軍機大臣陪他在院子裡立談,陸潤庠規行矩步,自然也是守着前輩的規範。

     于是由世續出迎,将他請到“南屋”,軍機章京治事之處面談,問他可曾接到蘇州來信談起楊、吳兩家的糾紛?“談起過,不過語焉不詳。

    ”陸潤庠答說:“中堂何不問一問吳蔚若?” 吳韶生的胞兄郁生,字蔚若,現任内閣學士,世續是知道的,但眼前卻隻有陸潤庠可問。

    “來不及!”他說:“隻有先跟鳳翁打聽,照你看誰是誰非?” “自然是楊莘伯太霸道了一點!” “蔚若的那位老弟呢?一點錯都沒有?” “這不敢說!”陸潤庠突然警覺,“是不是江蘇奏聞了?” “豈止奏聞?端陶齋、陳伯平會銜參了楊莘伯一本,措詞不留餘地,兇得很呢!” “喔,”陸潤庠不由得關心:“怎麼個兇法?” 世續也起了警惕之心,尚未奉旨定奪的處分,不宜洩露,便笑笑答道:“措詞不留餘地!你去琢磨吧。

    ” “革職?” “現在還不知道。

    要看上頭的意思!”世續站起身來說: “勞駕,勞駕!”說完,拱一拱手,是很客氣的逐客。

     陸潤庠卻不放過他。

    一把拉住他說:“中堂,這件案子是不是要交部?” 世續這才想到,陸潤庠是吏部尚書。

    官員失職懲處,都交由吏部議奏;此案的兩造,是他的小同鄉,還可能沾親帶故,别有淵源,如果由他來拟處分,公私不能兩全,是個絕大難題,所以會有這等關切的神情。

     他的難處是了解了,卻無能為力,“我看總要交部吧!”世續答說:“反正交部的案子該怎麼辦,會典有明文規定,錯不到那裡去的。

    ” 陸潤庠看他口氣甚緊,不便再往下追問。

    不過,世續卻由于陸潤庠的态度而有了了解,這一案以不交部為宜,因為照陸潤庠的處境,恐怕處置難得其平。

     不過,這是他心裡的想法,并不願說出口,隻覺得這個折子應該壓一壓,還是要把糾紛的真相徹底弄清楚,再行面奏,才是正辦。

     “也好!”奕劻接納他的意見:“我想還是勞你駕,找吳蔚若細談一談,明天一早再商量好了。

    ” 于是這一天進見,便以尚須徹查為理由,奏明慈禧太後,暫時不作處置。

    退值之時,奕劻面約袁世凱晚間小酌,再私下談一談楊崇伊。

     “我真有點不明白,陶齋似乎跟楊莘伯結了很深的怨。

    是為什麼?” “不必一定有私怨。

    陶齋喜歡結交名士,而名士莫不以為楊莘伯該殺的!”袁世凱說:“這就夠了!” “若說為了取悅名士,而下此辣手,未免過分。

    ”奕劻心想楊崇伊在戊戌政變時,跟袁世凱過從甚密,也許願意救他,便即問道:“我看還是交部吧?” “交部自然可望減輕羅?” 這是必然的。

    照會典明載,交輝處分共分三等,最輕的是察議,其次是議處,最重是嚴加議處。

    如果原參請求議處,奉旨察議則從輕,奉旨嚴議便須加重。

    如今奏請将楊崇伊革職,永不叙用,并逐回原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已是重得無可再重的處分,然則奉旨交部,自必含有減輕的意味在内。

    否則,大可徑自朱批,何必交部? “是的!”奕劻索性說明了,賣他一個交情:“我就是想先問問你的意思。

    楊莘伯,你也是有交情的。

    ” “多謝王爺!”袁世凱答說:“不過,我跟楊莘伯交情不深。

     我是怕上頭另有意見。

    ” 這是指楊崇伊曾有奏請訓政之功,慈禧太後或有矜憐之意,奕劻深深點頭,說了句:“那就面請朱批好了!” “是!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話雖如此,上頭如果問到,不能沒有話回奏。

    ”奕劻問道:“你看,是不是先要商量一下呢?” “我看,隻王爺跟我的說法,最好一緻,别的人就不用管了。

    ” “好!你看應該怎麼說?” “這一案情節不一樣,所參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