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一章

首頁
    頭:“時逢末世,什麼怪事都有!各位看,該當作何處置?” “革職不就完了!”世續答說“主事無專折奏事之權,光這越分言事,就可惡之極!” “且慢!”袁世凱另有看法,“陳景仁所恃者政聞社,政聞社又何所恃而敢如此猖狂?” 此言一出,滿座默然。

    最後是慶王奕劻開了口:“不必多問了!我看,隻拿政聞社請限期立憲,跟這姓陳的并作一案,發一道上谕。

    各位看呢?” 大家都知道,政聞社跟肅親王善耆有關系,所以奕劻主張“不必多問”。

    不過陳景仁究系何許人?何以會在南洋?張之洞認為應該查一查。

     “何妨先找一部‘缙紳’來看看?” 世續這句話提醒了大家。

    随即取來琉璃廠榮祿齋印刷的,光緒三十四年春季及夏季的缙紳錄,遍查法部官員,就找不到一個名叫陳景仁的主事。

     “莫非是冒名開玩笑的?”張之洞說“如本無其人,則煌煌上谕,無的放矢,那可不成事體了!” “冒名是不會的。

    ”世續又說“照我看,此人在法部怕查不出來,必得到吏部才有着落。

    ” 這一來,袁世凱也想到了,“或者是個捐班主事,”他說: “從未到過法部。

    ” 他的猜測不錯,吏部司官查複,陳景仁是捐班主事,本來分發刑部,一改新官制,便變成了法部主事,聽說此人是南洋的一個富商。

     隻要有這個人就好辦了。

    由張之洞口授大意,軍機章京拟好一個旨稿,呈堂傳閱。

    袁世凱看上面寫的是:“政聞社,法部主事陳景仁等電奏:請定三年内開國會,革于式枚以謝天下等語,朝廷預備立憲,将來開設議院,自為必辦之事。

    但應行讨論預備各務,頭緒紛繁,需時若幹,朝廷自須詳慎斟酌,權衡至當。

    應定年限,該主事等何得臆度率請?于式枚為卿貳大員,又豈該主事等所得擅行請革,聞政聞社内諸人良莠不齊,且多曾犯重案之人,陳景仁等身為職官,竟敢附和比昵,昌率生事,殊屬謬妄。

    若不量予懲處,恐侜張為幻,必緻擾亂大局,妨害治安。

    法部主事陳景仁,着即行革職,以肅官常。

    ” “我想改一兩句。

    ”袁世凱提筆勾抹添寫了兩句,再送張之洞看。

     一看,“以肅官常”四字勾掉了,添了兩句:“由所在地方官查傳管束,以示薄懲。

    ”張之洞便即問道:“陳某人在南洋,如何命地方官查傳管束?” “這加個伏筆。

    ”袁世凱說:“此人倘敢潛回内地,就可以責成地方官遵旨行事了。

    ” “啊,啊!”張之洞不免自慚,當了三十年的督撫,連公事上這個小小的竅門都還不識,豈非荒唐? ※※※ 這道上谕,面奏裁定,第二天南北各報,都用大标題登了出來,政聞社社員大嘩,紛紛寫信給梁啟超,或者政聞社的總務員,年高七十,精通六國文字的馬相伯,要求退社。

    所持的理由不一,有的是為“侜張為幻,必緻擾亂大局,妨害治安”的話頭吓倒,怕惹來大禍;有的是覺得“良莠不齊,且多曾犯重案之人”的話太難聽了,不願同流合污;有的認為陳景仁太霸道,既然講言論自由,有話大家好說,何緻于于式枚說錯了話,便該革職? 就在這政聞社社員紛紛要求退會或解散團體之時,“預備立憲公會”所策動的各省國會請願代表,已陸續到京,八大胡同與戲園飯館平添了無數打着藍青官話,滿口新名詞的陌生面孔。

    有時因言語隔閡,習俗不同,惹起糾紛,“地面上”的官人,總是善言排解,此由于民政部尚書肅王善耆曾經疊有“堂谕”,對這些代表,務必妥為保護之故。

     袁世凱對肅王的态度頗為不滿,不過他一向不願得罪親貴,所以隐忍未言。

    但對政聞社卻耿耿于懷,隐憂莫釋,因為愈來愈多的迹象,顯示政聞社以擁肅、離慶、拉張、倒袁為宗旨,尤其離間他與慶王奕劻的關系這一點,更難忽視,日夕伺機,想一舉消滅政聞社。

     機會終于來了!就在杜鐘駿到京請脈的那時候,由美國舊金山來了一通電報,是“中華帝國憲政會總長康有為,副長梁啟超暨海外二百埠僑民”所上的請願書,列陳“十二大請願”,可歸納為九事,其中最重要的共有五點。

     第一點“立開國會以實行憲政”,這在慈禧太後已司空見慣,不以為忤。

    盡裁閹宦,遷都江南,及改國号大清帝國為中華帝國,則無不犯了大忌。

    慈禧太後勃然震怒,将原電交了下來,命軍機處會同政務處及憲政編查館會議具奏。

     袁世凱成竹在胸,但須先有一番布置,特地去看慶王奕劻,要求屏人密談。

     “王爺,”他神色凜然地說“我有件心事,至今不敢率直奉陳。

    王爺知道不知道肅王結交了一些什麼人?” “我不太清楚。

    ”奕劻答說:“此人向來不講邊幅,瘋瘋癫癫的,不必理他!” “不然!瘋子會闖大禍!”袁世凱又問:“王爺可知道,所謂‘中華帝國憲政會’,就是保皇黨的改名?” “知道。

    ” “康有為有個弟子叫湯覺頓,在京已經多時,王爺可知道?” “不知道,連湯什麼頓這個名字我都沒有聽說過。

    ” “那就無怪乎王爺不知道了!這湯覺頓便是奉了康梁之命,專門來跟肅王聯絡的,他們經常見面。

    ”袁世凱說到這裡突然頓住,而臉上是極痛苦的表情。

     這使得奕劻既驚且疑,“慰庭,”他問,“你有什麼難出口的話。

    ” “我有句話,不忍而又不能不言,說出口來,就要有個歸宿。

    否則,王爺怕亦擔了很大的責任。

     奕劻駭然,“何出此言?”他将心定了下來,沉着地說:“慰庭,你不妨說給我聽,如果我該負責任,我一定負。

    ” 袁世凱點點頭,壓低了聲音說:“保皇黨的首腦,從前是康有為,現在是肅王!朝廷嚴旨要捕康梁,而康梁奉肅王為魁首。

    王爺,請問這該怎麼說?” 奕劻聽得這話大吃一驚!心裡懊悔,不該讓袁世凱開口,如今可為難了!照袁世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