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跟崔玉貴說過什麼抵命不抵命的話,所以疑懼莫釋,一夜都不曾睡着。
第二天上午跟同事悄悄談論,有知道他那官司的人說:“什麼天津混混?人家是孤兒寡婦,孫小胖子仗勢欺人,他不殺人家就好了,人家還敢殺他?”
由此可以證明,孫小胖子包藏禍心,會闖大禍。
這個禍一闖出來,所有在皇帝左右的人都會被捆到内務府去拷問。
其中有個明白事理、見識較高的人說,孫小胖子幹此悖逆之事,必出于崔玉貴的指使,慈禧太後一定不知内情,看宮中出此該滅族的逆倫大事,定必嚴辦。
萬一出于慈禧太後的授意,那麼為了遮人耳目,更得嚴辦。
反正不論如何,孫小胖子終歸是害死大家了!
“那麼怎麼辦呢?”好些人異口同聲地說。
“隻有一個辦法……。
”
這個辦法就是求援于李蓮英。
于是商量停當,派人守候在皇帝寝宮附近。
一天發現李蓮英經過,立刻通知大家集中,攔住了李蓮英,一齊跪下,由二愣子陳訴:“李大叔,我們都活不了啦!非李大叔不能救命!”
李蓮英大為驚詫,“什麼事,什麼事?”他問:”起來說話。
”
“孫小胖子身上帶着把刀。
”
“啊!”李蓮英也變色了,“别胡說八道!”
“這是什麼事能胡說?”二愣子說:“李大叔要不信,可以搜他。
”
見此光景,料知這話不假,李蓮英自然不能聽從二愣子的主意,沉吟了好一會說:“你們别聲張,我自有主意。
”
李蓮英主意是釜底抽薪,向崔玉貴說話。
他當然不能說是孫小胖子的同事告密,托詞宮外傳言,孫小胖身上帶着刀,同時表示,這話荒唐,決不可信。
但既有此言,不能不查,不然,說不定會傳到慈禧太後耳中,“等老佛爺問到再查,玉貴,”
他說:“咱們的差使就當砸了!”
崔玉貴亦暗暗心驚,料不道孫小胖子真會這樣不識輕重,當即點頭說道:“查!查!我一定查!”
這一下,孫小胖子一時不敢動手了,但隐患仍在。
最後是瑾妃宮中的首領太監趙守和出了一個主意。
他知道親貴中最忠于皇帝的是肅王善耆,主張跟善耆去商議。
對此一議,無不贊同,而且順理成章地,就公推趙守和去進行,在他亦自覺義不容辭,慨然應允。
可是怎麼進行呢?總不能徑自去谒見肅王,直陳其事,中間總有個人引見。
而這個引見的人,又必得是在自己這方面交情夠得上,在肅王那方面能夠共機密的才合格。
請假出宮,一直回寓,剛進胡同,看到一家人家,心頭狂喜,自己在腦袋上拍了一掌,心中自語:“真糊塗!現成有條路子在,怎麼就想不起。
”
這家的主人,就是紅遍九城,内廷供奉的名伶田際雲。
趙守和跟他是很熟的“街坊”。
田際雲本名瑞麟,唱的是旦角,天生一條擲地仿佛能碎作幾段的好嗓子,因而得了個外号,叫作“響九霄”,後來自己改成“想九霄”,這一字之更,别有深意。
原來田際雲身在梨園,深以出條子侑酒,為人視如玩物為恥,所以潔身自好,力争上遊。
為人慷慨好義,能急人所急。
其時是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由于慈禧太後喜歡唱戲,親貴中好此道而喜與梨園中人往還的很多,田際雲是光緒十八年就被“挑進”宮去的,與近友親貴,無不熟悉,跟肅王善耆兄弟的交情,更加不同。
善耆有個胞弟叫善豫,行二,是京師有名俠少,人稱“善二爺”,最喜結交名伶,愛之敬之,有求必應,是梨園中有名的大護法。
趙守和便是借田際雲的關系,與“善二爺”打個交道。
主意是打定了,卻不敢造次相訪,先派個跟班去說:“不知道田老闆得閑不得閑,我家大爺想過來拜望。
”
田際雲心想,趙守和是極熟的人,每逢他從宮裡回來,随随便便地就來串門子,那一次亦不須先容,如今有此不同平常的一問,必是有事相商,當即答見“我看趙大爺去!”
于是随着來人到了趙家,趙守和将他延入内室,把親屬家人都攆了出去,親自關上中門,方始開口。
“田老闆,你可救一救皇上!”
田際雲大吃一驚,“趙大爺,趙大爺,”他說“你怎麼說這話?”
“是件你再也想不到的事……。
”趙守和将孫小胖子暗藏兇器,居心叵測的情形,細細說了一遍。
“這麼渾!”田際雲挢舌不下,“莫非他那條心還沒有死?”
“誰知道呢?這就象床底下盤着一條蛇,保不定什麼時候出現。
”
田際雲點點頭問:“那麼,趙大爺,你說我怎麼能替皇上效力?”
“我們大家公議,這件事隻有肅王能有辦法料理幹淨。
田老闆,你不是與善二爺的交情很厚嗎?”
“不錯,不過……,”田際雲沉吟着說:“這件事找善二爺沒有用,肅王爺從不準他問宮裡的事。
我看,得找王先生。
”
“那位王先生?”
“不就是王照,王小航嗎?”
“喔,是他。
”趙守和問:“你跟他也熟?”
“認識,不熟。
不過都是為皇上,不熟也不要緊。
反正,這件事隻有他跟肅王爺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