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六章

首頁
    要跟他碰一碰!” 柯逢時“碰”岑春煊,不止一回,奕劻是很清楚的。

    聽鐵良談到這裡,拊掌稱快,“原來柯遜庵那次參他,是這麼一個内幕!”他說:“論起來,倒是岑三吃了啞巴虧。

    ” “怎麼?”那桐問道:“柯遜庵的折子上怎麼說?” “說他‘軍中酗酒,強沃屬員,以到醉不能興!’” “那也是汪瑞闿的主意。

    ”鐵良接口說道:“若非如此先發制人,岑雲階很可能參汪瑞闿一本,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不過,”鐵良提出疑問:“柯遜庵此舉對他自己來說,得失已頗難言!” 原來當時是照通例,以下劾上,皆令被劾者“明白回奏”。

    岑春煊當時在回奏時,自是盡情反擊,柯逢時因而落職,所以鐵良有那樣的質疑,隻是他不知道奕劻與袁世凱,對柯逢時已因此而另眼相看。

    塞翁失馬,安知非福,其間的得失,在座的人自然都不願意跟他談。

    這個有關岑春煊的話題,到此便算結束了。

     ※※※ 會議開始有争執了,所争的是幾條鐵路。

     依照中俄密約,雙方設立華俄道勝銀行,建築一條鐵路,自俄國的赤塔向東南伸展經哈爾濱至海參崴,實現了俄國前皇亞曆山大三世要求以最短的路程,連接濱海省與俄國中部交通的願望。

     這條鐵路全長二千八百裡,俄國稱之為“中東鐵路”,中國則或名“東省鐵路”,或名“東清鐵路”。

    到了光緒二十三年,德國與俄國勾結,利用中俄密約,布置了一個類似地痞欺侮鄉愚的騙局。

    先由德國以曹州教案為借口,強占膠州灣,而俄國公使則向李鴻章暗示,基于條約互助之義,願為代索膠州灣。

    李鴻章此時雖到過“通都大邑”,而且也會打幾句“痞子腔”,但畢竟還是“鄉愚”,不知這年初秋,德皇威廉二世與俄皇尼古拉二世相晤,已有成議。

    明明是一個吊死鬼的圈套,而漆黑懵懂的李鴻章,看出去是一面圓圓的氣窗,窗外一片清光,忍不住探頭出去透氣,就此上了圈套。

     當時是翁同龢當政。

    書生昧于世事,而理路是清楚的,加以有張蔭桓相助,看出李鴻章要上大當,所以一面奏皇帝饬慶王奕劻告李鴻章求助于俄,同時急電駐俄公使,用極委婉的措詞向俄國政府說:“中國不願俄國因而與德國失歡,請俄國暫時不必派海軍來華”;一面由張蔭桓及蔭昌向德國交涉,亦即是情商,不占膠州,另作補報。

     中德會議不下十次之多,德國始終不肯讓步,而俄國則以急人之急的俠義姿态,出兵到了旅順、大連。

    此來是為“助拳”,當然要求地主供應一切。

    由于李鴻章的堅持,特派負鎮守山海關之責的宋慶,供應俄國海軍一切“應用物件”,并撥二百萬銀子修築旅順炮台。

    不久,聲明“暫泊”的俄國,竟開口要求租借旅大。

    李鴻章知道中了圈套,但想擺脫,已辦不到了。

     結果丢了膠州灣,也丢了旅順、大連!英國與日本已有結盟的意向,見此光景,為了抵制俄、德,更為了本身的利益,英國趁火打劫,要求租借尚在日本占領之下的威海衛,而以承認閩海地區為日本的勢力範圍,作為交換。

    三國幹遼之一的法國豈甘落後?要求租借廣州灣。

    意大利來湊熱鬧,要求租借三門灣。

    一時列強瓜分之說,竟有見諸事實之勢。

     事急,總理大臣全體集會,帝師翁同龢慷慨陳言,主張開放各口岸,許各國屯船之處,然後定一“大和會之約”,不占中國之地,不侵中國之權,而中國則不壞各國商務。

     這樣,庶幾開心見誠,一洗各國之疑。

    這雖是書生之見,卻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所主張的“門戶開放政策”,不謀而合。

    但所有的總理大臣,包括翁同龢恃之為左右手的張蔭桓在内,無不保持沉默,據說張蔭桓此時已等于出賣了翁同龢,與李鴻章一起接受俄國代表賄賂的期約,如果幫助俄國實現了租借旅大的要求,可以各得五十萬兩銀子的酬勞。

     于是光緒二十四年春天,繼二月初四李鴻章、翁同龢與德國公使海靖,訂立“膠州灣租借合約”,允德國租借九十九年,建築膠濟鐵路,開采鐵路兩旁三十裡内礦産之後,三月初六複由李鴻章、張蔭桓與俄國署理公使巴布羅夫訂立了“旅順、大連租借條約”,以二十五年為期,并允俄國建南滿鐵路。

     第二天——三月初七,德皇電賀俄皇取得旅順、大連,而恭親王奕劻自此病情轉劇,終于不起,薨于四月初十。

    四月二十三,下诏更新國是,變法自強;又四天,手拟定國是诏的翁同龢被黜;八月初五袁世凱告密,第二天慈禧太後臨朝訓政,發生了“戊戌政變”。

    這個“地痞欺侮鄉愚”的騙局,害慘了皇帝與翁同龢,而中圈套的李鴻章與見利忘義的張蔭桓亦沒有落得好下場,變成害人而又害己。

     ※※※ 南滿鐵路正式名稱叫做“東省鐵路南滿洲支路”,是由哈爾濱開始,向南直通旅順,縱貫吉林、奉天,蘇俄的勢力,因此而能到達渤海。

    及至樸次茅斯和約成立,俄國将從長春至旅順這一段,約有一千五百裡,割讓給日本。

    這一段鐵路曆經名城沃土,日本視作擊敗俄國最大的一項戰利品,認為其中有許多生發,所以在會議中提出要求:“為了确保既得利益起見,中國不能再建與南滿鐵路平行的鐵路。

    ” 袁世凱想了一下,提出相對的條件:“如果中國不能造跟南滿平行的鐵路,日本亦應如此。

    否則,一樣有損利益。

    而且所謂‘平行’,亦應該有個限度,相去十裡是平行,相去百裡亦是平行,不可一概而論。

    ” “滿洲地方遼闊,人煙稀少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