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皇帝當然沒有那麼好的眼力。
攝政王将他抱上寶座,自己單腿跪地,在右側用雙手将他扶住。
那頂要命的朝冠,壓的小皇帝又重又熱,望到丹陛下,品級山前黑壓壓一片人頭,看得頭昏眼花,猛不防淨鞭一抽,将他吓得哆嗦,哭聲可再也止不住了。
“我不要,我不要!”小皇帝在寶座上大哭大鬧,“我不愛這兒,我不愛這兒!”
朝儀整肅,連聲咳嗽的聲音都聽不見,所以越覺得小皇帝的哭聲喊聲,氣勢驚人。
攝政王急得滿頭大汗,唯有盡力安撫!
“别哭,别哭!一會兒就完,一會兒就完!”
他的聲音也很大,殿外雖聽不見,殿内執事的王公大臣卻無不聽得清清楚楚。
心裡都在說:剛當皇帝,怎麼“一會兒就完”,大是不祥之兆!
除了登極大典之外,緊接着還有很重要的三項儀禮,第一項是為大行皇帝上尊谥,“同天崇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号“德宗”。
陵寝擇地在西陵金龍峪,定名“崇陵”。
第二項是為慈禧太後加尊谥,如張之洞所主張的,首用“孝欽”,末四字是“配天興聖”。
為了這個“配”字,俨然與文宗敵禮,地位已在文宗元後孝德、繼後孝貞以上,頗有人不以為然,但隻是私下竊議,沒有人敢公然抗言。
第三項是為兼祧母後上徽号,稱為“隆裕皇太後”。
此外穆宗與德宗的妃嫔,亦都晉封,穆宗瑜貴妃被尊封為“皇考瑜皇貴妃”;珣貴妃被尊封為“皇考珣皇貴妃”;瑨妃被尊封為“皇孝瑨貴妃”;德宗的瑾妃,自然亦被尊封為“皇考瑾貴妃”。
※※※
載沣的嚴重失态,成了京裡最流行的話,許多人相信,這是清祚不永的預兆,因而助長了各種流言,而為人談得最多的是袁世凱。
幾乎是在頒哀诏的同時,京中便盛傳攝政王為兄報仇,已将袁世凱秘密處死,因此,由奕劻設計,利用攝政王會晤各國駐華公使的機會,讓袁世凱陪同出席,借以辟謠。
但是效用不大,處死之說,固以不攻自破,卻另有一種說法:袁世凱如能得保首領,便算上上大吉,革職查辦是遲早間事。
想倒袁的人很不少。
皇帝駕崩,保皇黨首先發難,康有為、梁啟超師弟,通電海内外說兩宮禍變,袁世凱為罪魁禍首,請朝廷即誅賊臣,以伸公憤。
并指光緒之崩,出于袁世凱的毒手。
康有為又跟人說:汪人燮在倫敦曾親口告訴他,袁世凱曾以三萬銀子運動力鈞,在為皇帝請脈時,伺機下毒,力鈞大駭,多方設法辭差出京躲禍。
這種駭人聽聞的攻擊與傳說,在朝廷并未引起反感,因為說皇帝被毒死這句話,根本就是忌諱。
而保皇黨所倚恃為倒袁主将的肅王善耆,深知内幕,不以為皇帝之崩,袁世凱應該負責,因而遲遲未有行動。
其實,善耆的勢力并不足以倒袁,他必須聯絡載澤,而載澤的主要目标是倒慶。
乘機而起的是盛宣懷,他早就在走載澤的路子了,不過志在郵傳部尚書,所以要倒的是陳璧,而陳璧倚鐵路總局長梁土诒如左右手,此人為盛宣懷的第一号死對頭,是故倒陳又必須倒梁。
由于情勢複雜,若說謀定後動,便不是三、五天的事。
因此,袁世凱一時不會動搖,暗中盤算,隻要唐紹儀訪美有成,足為奧援。
原來一度因為美國排華而生了裂痕的中美邦交,複趨和好,而且美國決定退還一部分庚子賠款,充作中國派遣留美學生的經費。
朝廷為報答美國的好意,将于六月間派奉天巡撫唐紹儀為專使,并加尚書銜,訪美緻謝。
這是表面文章,實際上袁世凱已奏準慈禧太後,決定在外交上親美,希望能夠借到巨額美款,收回東三省的鐵路,同時締結中美德三國同盟。
唐紹儀赴美,即銜有此兩大使命,此外并兼充考察财政大臣,分赴各國相機談判免厘金、加關稅的條約。
照袁世凱的想法,唐紹儀赴美談判的兩大任務,如有成功的希望,他的地位便如磐石之安,将來總理大臣一席,非我莫屬。
事實上也确是如此,從設立總理衙門,辦洋務以來,人與外交便是離不開的,既然袁世凱主張親美外交,則隻要美國一日親華,袁世凱即一日不會失權。
否則,朝廷就會視如親美外交的破裂,萬萬不肯出此。
可惜,唐紹儀動身得晚了,等他九月十七日到達東京時,日本的特使高平早着先鞭,已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開始談判在華利益。
及至唐紹儀由東京坐郵船到美國西海岸途中,接到兩宮先後駕崩的消息,從輪船上一上岸,有個北京來的電報在等他:唐紹儀應改名為唐紹怡,因為儀字犯了新帝之諱。
雖在旅美途中亦須遵禮成服。
服制中有一項嚴格的規定,百日内不得剃發,連帶亦就不能剃須,所以唐紹怡上岸時,已是于思滿面。
及至換乘橫貫美國大陸的火車,抵達華盛頓,來迎接的美國禮賓官員,大為駭異,中國派來的外交官,首如飛蓬,青布舊袍,何以如此狼狽?唐紹怡攬鏡自顧,亦覺得是一副從未有過的倒黴相!
果然倒黴,就在他到達的那天,日本與美國換文,聲明維持中國獨立,保全中國領土,機會均等,維持現狀。
最後這兩點,否定了美國借款給中國,收回東三省鐵路的可能性,同時因為中國政局起了變化,美國亦不願作任何進一步的談判。
不過唐紹怡還見到了美國總統,袁世凱認為希望未絕,猶有可為。
在唐紹怡,也覺得萬裡迢迢,空手而歸,未免難以為情,所以很想臨時抓個題目,達成協議,多少亦算是一種成就。
于是有人建議,中美既然有進一步修好之議,則兩國使節的地位,不防提高,将公使升格為大使。
唐紹怡頗以為然,向美國政府私下試探,所得到的反應很好,唐紹怡便即密電外務部,請示其事。
這時辦理大喪已告一段落,朝局正在醞釀變動之中,載沣周圍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