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回 因祸得福

首頁
    本會,經人接引之後,須得查察他的身世和為人,小則半年,多則一年兩年,查明無誤,方得開香堂入會。

    但這韋小寶在清宮之中擔任職司,正是鞑子小皇帝身邊十分寵幸之人,於本會大有好處,咱們隻得從權。

    可不是我為了自己弟子而特别破例。

    」來人都道:「弟兄們都理會得。

    」洪順堂香主方大洪身材魁梧,一部黑須又長又亮,說道:「咱們能有這樣一個親信兄弟在鞑子小皇帝身邊,當真是上天賜福,合該鞑子氣數将盡,我大明江山興複有望。

    這叫做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那一個不明白總舵主的用心?」韋小寶心想:「你們待我這麼好,原來要在皇上身邊做奸細,我到底做是不做?」想起康熙待自己甚好,不禁頗感躊躇。

     蔡德忠當下将天地會的曆史和規矩簡略給韋小寶說知,道:「本會的創始祖師,便是國姓爺,原姓鄭,大名上成下功。

    當初國姓爺率領義師,進攻江南,圍困江甯,功敗垂成,在退回台灣之前,接納總舵主的創議,設立了這個天地會。

    那時的總舵主便是國姓爺的軍師。

    我和方兄弟、馬兄弟、胡兄弟、李兄弟,以及青木堂的尹香主等等,都是國姓姓爺軍中的梭尉士卒。

    」韋小寶知道「國姓爺」便是鄭成功,當年曾得明朝皇帝賜姓為朱。

    所以人們尊稱他為「國姓爺」。

    鄭成功在江浙閩粵一帶聲名極響,他於康熙元年去世,其時逝世未久,人人提到他時,語氣之間還是十分恭敬。

     蔡德忠又道:「咱們大軍留在江南的甚多,無法都退回台灣,有些回到廈門,那也隻是一小部份,所以總舵主奉國姓爺之命,留在大陸,成立天地會,聯絡國姓爺的舊部。

    凡是曾随同國姓爺攻打江浙的兵将,自然都成為會中兄弟,不必由人接引,也不須察看,但若外人要入會,就得查明白,以防有奸細混入。

    」他說到這裏,頓了一頓,臉上忽然現出異樣神采,續道:「想當年咱們大軍從台灣出發,一共是一十七萬人馬,五萬水軍,五萬騎兵,五萬步兵,一萬人遊擊策應,又有一萬『鐵人兵』,個個身披鐵甲,手持長矛,專斫鞑子兵的馬足,兵雙羽箭傷他不得。

    鎮江揚篷山那一戰,總舵主領兵二千,大破鞑子兵一萬八千人,當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我是總舵主麾下第八鎮的統兵官,帶兵沖殺過去,隻聽得鞑子兵人人大叫:「馬魯,馬魯,契胡,契胡!」 韋小寶聽得眉飛色舞,問道:「那是甚麼?」蔡德忠道:「『馬魯,馬魯』是鞑子話『媽啊,媽啊』的意思,『契胡,契胡』便是『逃啊,逃附』!」衆人都笑了起來。

    馬超興笑道:「蔡香主一說起當年攻克鎮江,大殺鞑子兵的事,便興高采烈,三日三夜也說不完。

    你接引人給韋兄弟說會中規矩,這般說,說到韋小兄弟的胡子跟你一般長了,還是說……」話到此處,突然想到韋小寶是個小太監,怎麼會有胡子?偷眼向韋小寶瞧了一眼,見他不以為意,才放了心。

     這時李力世來回報,香堂已經設好。

    陳近南引着衆人,來到後堂。

    韋小寶見一張闆桌上供着兩個靈牌,中間一個寫着「大明天子之位」,側邊一個寫着「大明延平郡王、招讨大将軍鄭之位」,闆桌上供着一個豬頭,一個羊頭,一隻鷄,一尾魚,插着七枝香。

    衆人一齊跪下,向靈位拜了。

    蔡德忠在供桌上取過一張白紙,朗聲讀道: 「天地萬有,回複大明,滅絕胡虜,吾人當同生同死,仿桃園故事,約為兄弟,姓洪名金蘭,合為一家。

    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日為兄,月為姊妹,複拜五祖及始祖萬雲龍與洪家之全神靈。

    吾人以甲寅七月二十五日醜時為生時。

    凡昔二京十三省,當一心同體。

    今朝廷王侯非王侯,将相非将相,人心動搖,即為明朝回複,胡虜剿滅之天兆。

    吾人當行陳近南之命令,曆五湖四海,以求英雄豪傑。

    焚香設誓,順天行道,恢複明朝,報仇雪恥。

    歃血誓盟,神明降鑒。

    」(金庸按:此項演詞,根據清代傳下之天地會文件記錄,原文如此。

    ) 蔡德忠念罷演詞,解釋道:「韋兄弟,這番話中桃園結義的故事,你知道嗎?」韋小寶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蔡德忠道:「對了,你入了天地會,大家便都是兄弟了。

    我個和總舵主是兄弟,你拜他老人家為師,大家是你的伯伯叔叔,所以你見我們要磕頭。

    從今而後,大家都是兄弟,你就不用向我們磕頭。

    」韋小寶應道:「是。

    」心道:「那好得很。

    」 蔡德忠道:「我們天地會,又稱為洪門,洪就是明太祖的年号洪武。

    姓洪名金蘭,就是洪門兄弟的意思。

    我洪門尊萬雲龍為始砠,那萬雲龍,就是國姓爺了。

    一來國姓爺的真姓真名,兄弟們不敢随便亂叫;二來若是給鞑子的鷹爪們聽了諸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