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有時還會在農家的草垛裡過夜,大清早睡醒之後,就用石槽裡流動的泉水洗臉,抖擻精神。
這種臨時将就的生活方式,這種城裡人和腦力勞動者在原始鄉村,在大地母親懷抱裡的短暫休憩,由于我們心裡十分清楚,我們肯定或者說——可以不會在此久留,過不了幾天我們就又會重新回去享受那熟悉的和“自然的”市民的舒适:因此,這種心甘情願的節制和簡樸很容易,甚至是必然會顯得有些做作,有些纡尊降貴,有些半吊子,也有些滑稽,對此我們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意識的,當然這也正是我們去一些農家借睡覺的幹草時會遭到人家善意的嘲笑的原因。
然而,正是我們的青春,賦予這些嘲笑些許友善、甚至是贊同;而且,青春也可以說是唯一合理的連接市民和自然的橋梁,是一種可以從中引發出年輕人全部浪漫情懷的前市民狀态,是人生當中真正浪漫的年齡。
這是一直善于思考的德意志林對于這件事情所作的簡明扼要的概括,當時,我們正躺在一個谷倉裡,利用臨睡前的時間,就着一盞點在谷倉角落裡的馬燈所發出的昏暗的燈光,全力以赴地讨論着我們現時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他之後又補充說,青年人讨論青年人是很沒面子的:自己談論和研究自己的生活方式,恰恰會因此而流于形式,而真正的存在隻擁有直接的和無意識的存在。
但他馬上遭到反駁;胡普邁耶和沙裴勒爾奮起反駁他,托伊特雷本也不同意他的看法。
他們說,幹脆就隻要老年人來評價青年人得了,青年人也隻配成為别人考察的對象,仿佛他們和客觀精神無緣,這樣或許更好。
然而,他們卻是與之有緣的,即使隻涉及他們自身,作為青年人,也必須被允許擁有對青年的發言權。
人們稱之為生活感受的東西以及相當于自信的東西,确實是有的,如果這種生命形式因此就被取消,那麼,有靈性的生命就根本是不可能的了。
純粹麻木的和無意識的存在,魚龍似的存在,是絕對不夠的,今天的人們必須有意識地經受考驗,并用旗幟鮮明的自信自尊捍衛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作為青年的青年人得不到承認,這種狀況持續的時間也夠長的了,是該結束的時候了。
“但這種承認更多是來自教育學,也就是來自老年人的,”阿德裡安開口說道,“而不是來自青年人自身。
他們有一天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大談兒童世紀,大搞婦女解放的時代,一個根本就是很好說話的、号稱擁有獨立的生命形式的時代,他們當然就忙不疊地表示贊同了。
”
“不,萊韋屈恩,”胡普邁耶和沙裴勒爾說道,其他人也跟着附和他們——他們說他不對,甚至是大部分不對。
正是青年人自身的生命感受借助意識的形成成功地抵禦了來自世界的壓力,雖然後者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承認它的意思。
“一點也不是,”阿德裡安說道,“根本就不是沒有意思。
”他又繼續說道,這個時代,怕是隻消有人跟它說上一句:“我有一種特别的生命感受”,那麼,它馬上就會為此而深鞠一躬。
如此一來,青年整一個拿刀切黃油,有勁使不上哪。
再說了,倘若青年人和他們的時代能夠做到相互了解,那也就找不出任何反對的理由來了。
“幹嗎這樣冷言冷語的,萊韋屈恩?今天,青年人在資産階級社會裡獲得了其應得的權利,而且,這個成長期所特有的自身尊嚴也得到承認。
你難道不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嗎?”
“哦,當然,”阿德裡安說道,“可您的,你們的,我們的出發點是這種思想……”
由于他的口誤,他的話被一陣笑聲打斷。
我想,下面的這段話應該是馬特烏斯·阿爾茲特說的:
“這是真的,萊韋屈恩,這種升級很好。
你先是沖着我們說‘您’,然後你又生出一個‘你們’來,最後終于冒出這個‘我們’,為了它,你的舌頭隻怕都快咬爛了吧,這個字從你的口裡說出來可真是比登天還要難啊,你這個頑固不化的個人主義者。
”
阿德裡安不願意接受這個封号。
這是完全錯誤的,他說道,他根本不是什麼個人主義者,他對集體是絕對舉雙手贊成。
“理論上也許,”阿爾茲特說,“阿德裡安·萊韋屈恩除外,自上而下。
”阿爾茲特接着說道,他也是自上而下地談論青年的,那樣子好像他不屬于青年人似的,他也完全沒有融入和适應的能力,因為就卑謙而言,他所了解的自然也不會太多。
剛才這裡說的可不是什麼卑謙,阿德裡安回擊道,恰恰相反,是自信的生命感受。
德意志林于是提議說,應該讓萊韋屈恩把話講完。
“也就是這些了,”後者說道,“我們的出發點是這樣一種思想,即較之于市民意義上的成熟的人,青年同自然的關系更親近一些。
比如,人們也說女人同男人相比更接近于自然。
但我卻不敢苟同。
我不認為,青年和自然有一種特别親密的關系。
相反,青年人對自然的态度倒是畏縮和矜持的,原本就是陌生的。
人隻有随着年齡的增長才會逐漸習慣他的自然的部分,并慢慢地平靜下來。
恰恰是青年,我指的是發育得較為完全的青年人,反而對此感到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