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首頁
    高音古提琴一樣,它的前輩,在老一點的作品裡還和它共享榮光的六弦的嘎巴琴[4],也都能在這裡找到,而且,和它們一樣,我自己的那把抒情古提琴也同樣是出自這個帕羅夏爾大街,我這一輩子都是通過它的七根琴弦來傾吐心聲。

    它是我的父母大人在我當年行堅信禮[5]時送給我的禮物。

     這裡同時還倚靠着好幾把低音提琴,這種巨大的低音提琴雖然挪動起來十分困難,但卻是擔綱莊嚴崇高的宣叙調的能手,它的撥奏也比定音鼓的敲擊更為洪亮,而且,它所發出的六孔豎笛般的聲音所具有的那種朦胧魅力幾乎令人難以置信。

    而木管樂器中與之匹配的低音大管,也在這裡重複出現,它同前者一樣都是十六音步的,這就是說:它發出的聲音要比它的樂譜上所标明的低一個八度,它的低音區得到極大強化,它的造型尺寸是它的小兄弟——諧谑巴松管的兩倍,而我之所以稱其為諧谑巴松管,是因為這是一種不具備真正低音力量的低音樂器,它的音量實際上很虛弱,聽上去像羊在咩咩叫,很是滑稽。

    然而,它看上去卻真的很漂亮,它的吹口蜿蜒曲折,它在調節鍵和操縱杆的裝飾下閃閃發光!那是怎樣一幅迷人的景象啊。

    這支多管樂器的大軍,它們在技術上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相當完美的境地,它們中的任何一種形式:作為牧歌式的雙簧管,作為擅長哀歌的英國圓号,作為既能在低沉的低音區音域極盡陰郁、又能在向上升高時喜形于色的多鍵單簧管,作為中音的單簧管和低音的單簧管,無一不在激發着演奏家的沖動。

     它們全都出現在萊韋屈恩伯父的庫存裡,它們全都置身于天鵝絨中,而除了它們,這裡還有系統和質地各異的橫笛,這些橫笛取材于黃楊、洋石榴或烏檀木,它們的前半段則是用象牙或純銀制成,再者,和它們同在的還有它們那刺耳的親戚——短笛,這種笛子不僅擅長在樂隊全體合奏時用尖聲保持最高音部,而且也很善于在鬼火幽幽和炮火隆隆的音樂聲中手舞足蹈。

    現在,我們接下來将會看到的是一組閃閃發光的銅管樂器的合奏,從秀麗的小号,到浪漫主義[6]的寵兒——複雜的栓塞号、苗條有力的長号和直升式活塞短号,直至敦實沉重的大号,一應俱全,而我們隻消用眼睛一掃,我們似乎就可以從小号身上看到那種嘹亮的号角、那活潑的歌聲、那悅耳動聽的悠揚旋律。

    甚至于這個領域十分罕見的一些稀有古董,比如一對漂亮的、同牛角一樣彎向左邊和右邊的青銅盧勒[7],大都能在萊韋屈恩的樂器倉庫裡找到。

    不過,在小男孩的眼裡,這座倉庫最好玩和最美妙之處卻在于它對打擊樂器的全面展示,而我今天正好也是用這種小男孩的眼光來回憶它的——之所以如此,恰恰就是因為,這些早就在聖誕樹下作為玩具和孩童的簡單夢想而為你所熟悉的東西,如今卻在這裡以高貴尊嚴的面貌和服務于成年人的方式呈現在你的眼前。

    弦軸鼓,和六歲的我們當年所敲擊的那個用五彩的木頭、羊皮紙和細繩做成的不經用的東西相比,這裡的它看上去是多麼的不同!它不是用來挂在你的脖子上的。

    它是用于管弦樂隊的,它下面的鼓皮繃着用羊腸制作的琴弦,它被輕便地斜放在三腳的金屬支架上,并被螺絲固定住,而它的鼓槌們則誘人地叉在邊上的圓環裡,也同樣要比我們兒時的更為高貴。

    這裡也有鐘琴,想當年,我們曾經在它的雛形上練習過《一隻鳥兒飛來了》:而在這裡,在一隻高雅的密封箱裡,這些金屬闆,它們已經經過了極為細緻嚴格的調音,它們排成兩行,躺在橫杆上,全然一副任你打來任你敲的氣派,而專門用來激發旋律的玲珑精緻的小鋼錘們則是另外存放在箱蓋的裡襯當中。

    一般而言,木琴的使命似乎就在于制造午夜時分骷髅群舞的聽覺幻象,而在這裡,它則是由衆多的木片組成,是半音音階。

    這裡有低音大鼓,它那巨大的圓柱體釘着金屬片,一隻套在氈墊裡的鼓槌讓它的鼓皮發出轟隆隆的鼓聲,還有銅鼓,而柏遼茲[8]當年就曾在他的樂隊裡安排了十六面這樣的銅鼓——然而,他卻沒有見識過尼古勞斯·萊韋屈恩這裡所展示的機械定音鼓,鼓手隻需動一下自己的手,就能輕而易舉地讓這種鼓去适應調的改變。

    我現在還非常清楚地記得我們當年躍躍欲試的那份淘氣,我們,阿德裡安或我——不,也許就隻有我——在好心的盧卡向上或者向下調音的當口,乘機讓鼓槌在鼓皮上回旋飛舞,乃至于敲出千奇百怪的級進滑奏,也就是一種滑動的轟隆隆來。

    ——此外,還應該把那些奇特的铙钹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