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部 出延津记 第十一章

首頁
    : “正忙着呢。

    ” 老崔: “這話不聽,你可别後悔。

    ” 楊摩西: “我正後悔着呢,當初不該上這麼多雞糞,也不該種這麼多茄子。

    ” 老崔: “這事比雞糞和茄子大,給你說個老婆。

    ” 楊摩西這才想起,老崔除了是個牲口牙子,閑時還給人說媒。

    有人說親是件好事,但楊摩西平日與老崔并無交情,過去挑水時,兩人見到,老崔總拿他打镲,以為老崔從縣政府牆後過,又順便拿他開心,說不定院牆背後,還藏着一幫閑人,等着看楊摩西的笑話呢,便說: “聽說你娘死了,把這媒說給你爹吧。

    ” 又蹲下身子捉蟲,任老崔在牆外喊,再不回頭。

    老崔終于急了: “日你娘,給你說媒,你倒端上了。

    ” 又罵: “給大戶人家說媒,成不成,還吃頓酒席,今兒倒好,熱臉貼了個冷屁股。

    ” 又罵: “讓你托大,我馬上退了這親。

    不說這媒我死不了,你照樣打你的光棍。

    ” 又雜七雜八說了許多。

    楊摩西聽罵聲越來越遠,扭臉,院牆上的人頭不見了;起身跑到牆前,見牆外的老崔,罵罵咧咧,順着津河,已走出一箭之地。

    老崔不罵不走楊摩西覺得是拿他打镲,一罵一走,楊摩西覺得這事有些門道,忙翻院牆出去,追上老崔,一把拉住他: “叔,把話說完。

    ” 老崔倒端上了,掙着身子: “放手,我還有事。

    ” 見老崔拿糖,楊摩西知道事情又有了幾分: “叔,今天無論如何,咱爺倆兒得喝一盅。

    ” 老崔掙着: “放手,真有事。

    ” 但也半推半就,腳下随楊摩西走。

    兩人拉拉扯扯,來到津河橋下,一個叫“鴻膳成”的飯館。

    “鴻膳成”有個廚子叫老魏,當年楊百利和牛國興拿他“噴”過“空”,老魏愛夜遊,夜遊時,在墳場碰到一個白胡子老頭,白胡子老頭趴到他耳朵上說過兩句話,老魏回來,炒菜時老哭。

    也可能以前哭過,現在不哭了;過去他當廚子,現在不當廚子了,當酒保。

    老魏與老崔和楊摩西皆認識,想着一個販驢的,一個種菜的,到飯鋪隻是吃碗燴面;沒想到兩人坐下,楊摩西點了一盤大塊牛肉,一盤鹵羊雜,每人一個醬兔頭,外加四兩白酒;便知二人有事。

    酒菜上來,老崔和楊摩西先吃了一陣。

    楊摩西過去沒跟老崔在一起吃過飯,吃起飯來,才知道老崔不愧是個販驢的,走南闖北,飯量大,三盤葷菜,轉眼間見了盤子底,酒壺也空了。

    楊摩西又叫了兩海碗燴菜,外加三兩白酒。

    燴菜裡有白菜、豆腐、海帶、豬肉片子,熱氣騰騰端上來,老崔又吃了一陣,喝了一陣,終于放下筷子,掏出火吸煙。

    楊摩西這才問: “叔,女方是誰呀?” 老崔這才說出了吳香香。

    吳香香托人說媒,一開始找的不是販驢的老崔,而是縣城東街的媒牙子老孫。

    托老孫時,給老孫提了一隻羊腿。

    老孫一開始答應了,後來了解其中因由,吳香香招婿的背後,還藏着與姜家的積怨;積怨的背後,又藏着饅頭鋪一座家産;姜龍姜狗兄弟倆,皆不是省油的燈。

    這就不是一樁媒情事了,裡面還藏着一個火藥桶:說得好,成全了别人;說不好,引爆了火藥桶,炸着了别人,也傷着了自己。

    但一下把這媒退回去,又把事情挑明了,也得罪人;便假裝腸胃疼,出不得門,把這樁婚事和羊腿,一起托轉給老崔。

    老崔平日是個驢販子,販驢之餘才說媒。

    老崔販驢是把好手,因說媒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功夫不到,十樁有八樁說不成;說不成倒沒什麼,往往又說出些另外的蹊跷。

    去年縣城北街“豐茂源”和“濟世堂”李家的兒子李金龍,與秦家莊東家老秦家姑娘秦曼卿的婚事,就是老崔撮合的;後來因為秦曼卿缺一隻耳垂,婚事發生了變故,秦曼卿就嫁給了楊摩西的哥哥楊百業。

    老崔說媒的功夫雖然不到,但愛和專門說媒的老孫平起平坐;老孫嫌他不知高低,也是設一個套讓他鑽,讓他在南牆上碰個壁,知道一下說媒的深淺。

    老崔正是因為功夫不到,沒估算出這樁婚事背後的危害,隻估算了一下男女雙方,覺得是樁易說的媒,便收下羊腿,來找楊摩西。

    賣饅頭的吳香香,楊摩西倒不陌生,五短身材,小眼小嘴,疙瘩鼻,眉心有一粒紅痣;長相不能說俊,但她皮膚白,像剛出鍋的饅頭一樣白,也是一白遮百醜,倒又透出另一種姿色。

    紅痣長在黑臉上,就是一粒老鼠屎;但紅痣長在白臉上,就是一粒小櫻桃。

    楊摩西也知她是一個寡婦,帶着一個孩子。

    買饅頭見過,但從無把她和自己連到一起想過,現在不由愣在那裡: “這事我可沒想到。

    ” 又問: “叔,有啥說法不?” 老崔飯量大,酒量卻不行,七兩酒下去,臉像紅布一樣,已有些醉意。

    老崔一醉,愛跟人說知心話,這一點和楊家莊賣豆腐的老楊有些相像,身子伏在桌子上,一把抓住楊摩西的手: “除了是你,換個人,我不管這閑事。

    ” 一聽就是醉話,過去兩人并無來往,沒存下這情誼;何況剛剛罵過人,轉臉又拉人的手。

    但楊摩西不論貴賤,先接住這手: “叔,等事兒成了,侄子少不了還得登門孝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