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都在棋中,對外面并無留意。
從深夜手談到天亮,兩人竟手談出一盤奇局。
這棋局的名字叫“風雪配”。
雖是和棋,但布局之奇特,機關之巧妙,一招一式,一闆一眼,事先并不有意,也是随機應變,待到棋終,突然出現了大境界。
整個棋局雖風雲密布,但天蒼蒼,地茫茫,黑白之間,楔榫連接,出現了天作之合。
這種天作之合,許多人手談了一輩子,也無遇到過;或許快接近了,又擦肩而過。
手談并不為個輸赢,為輸赢者皆是俗物,而為手拉手共同去一個過去沒去過的地方。
不為手談,不為棋局,為了這天作之合,兩人第一回有了肌膚之親。
親也沒親别處,就是一個抱頭痛哭。
兩人日常都不苟言笑,為了一盤棋,竟共同大放悲聲。
他們的大放悲聲,也不像别人一樣吼喊,直哭得哽哽咽咽,相互拭淚罷了。
正是這樣抽抽噎噎,兩人才能哭到深處。
縣政府有一個掃地的叫老甘,老甘長個大腦袋,說話聲大,像敲鑼。
在縣政府四十多個屬員中,楊摩西私下跟老甘走得近。
兩人走得近并不因為一個是掃地的,一個是種菜的,地位相仿;或縣政府四十多人都刁,就老甘不刁;而是老甘雖是一掃地的,卻喜歡教誨人。
别的文案書記都是刀筆吏,老甘跟人搭不上腔;楊摩西是一種菜的,又是新來的,老甘便找到了白話的地方;楊摩西新來,對縣政府的方方面面都不熟,正好需要人指點;兩人一拍即合,常在一起說話。
四月十三這天,老甘在鄉下的老婆生了個兒子,老甘要回家擺酒席,挂了七天假。
臨走時,來到菜園子,唉聲歎氣。
楊摩西不解:
“生個兒子該高興,咋愁眉不展的?”
老甘:
“不是兒子的事,我一走,對這裡不放心。
”
楊摩西:
“不就一個掃地嗎?我替你掃就是了。
”
老甘:
“要是掃地我就不說了,關鍵是縣長的夜壺。
”
原來縣長老史的夜壺,每天清晨歸老甘倒。
有時老甘也把夜壺提到菜園子裡,用縣長的尿澆菜。
老甘:
“把縣政府的人想遍了,交給誰,我都不放心。
”
楊摩西:
“不就一個夜壺嗎?我替你倒就是了。
倒完,刷幹淨,我再給放回去。
”
老甘:
“你倒是個老實人。
可你耳朵管用嗎?”
楊摩西愣在那裡:
“啥意思?”
老甘拉楊摩西坐下,開始一五一十說夜壺的事。
原來這倒夜壺不隻是個倒,也講個時辰;講時辰不是倒尿也圖吉利,而是要不早不晚,趕到縣長老史剛剛起床;老史還沒起床,你進去倒夜壺,打擾了老史睡覺;老史起床了,你沒及時倒,讓一個夜壺在臉前擺着,也不是個事;老史還沒起床,你就得在窗外候着;聽到裡邊有響動了,忙進去倒夜壺;不早不晚,趕個恰如其分。
老甘說完,楊摩西聽明白了:
“我每天起早點兒,在縣長窗下候着就是了;聽到動靜,我馬上進去。
”
老甘歎口氣:
“也隻好這樣了,千萬不可大意。
”
從四月十四這天,楊摩西種菜之外,又多了一個差事,給縣長倒夜壺。
十四這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楊摩西就去縣長老史窗前候着。
候了一個時辰,聽到老史在裡邊咳嗽,楊摩西忙進去提夜壺。
老史看他進來,倒一愣:
“啥事?”
楊摩西:
“替老甘倒夜壺,老甘老婆生孩兒了。
”
老史也沒在意,楊摩西提着夜壺就出去了。
十五早起倒夜壺也很順利。
但老甘走時忽略了,他走的這七天,跨一個陰曆十五;十五晚上,是老史跟蘇小寶在一起手談的日子;十六早起,倒夜壺要待蘇小寶走後。
老甘沒交代,楊摩西也不明其中的底細。
十六早起,又去老史窗下。
待到窗下,正是老史和蘇小寶相擁在一起,抽抽噎噎之時。
楊摩西聽到屋裡有響動,以為縣長老史起床了,也沒多想,推門就進去了。
待進去,看縣長和一個塗着彩臉穿着戲裝的戲子摟在一起哭,吓了一跳,不禁“啊”了一聲。
他這一“啊”不要緊,把老史和蘇小寶驚着了。
雖這擁是因為棋局而不是别的,但在外人面前,蘇小寶首先清醒了,從沒去過的地方,一下回到了眼前,推開老史,面向牆站着。
老史回頭看到楊摩西,心中還有些恍惚;待也從恍惚回到清醒,不禁大怒。
怒不是怒楊摩西看到了這場面,而是怒他和蘇小寶還沒有哭到深處;這回哭不到,也許永遠沒這個機緣了;本來能走得更遠,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現在因為楊摩西突然撞進來,一切都半途而廢了。
氣惱之下,老史有些語無倫次,沒問楊摩西,倒問蘇小寶:
“咋回事?”
蘇小寶面壁不回答。
楊摩西已吓得渾身哆嗦,倒是替蘇小寶說:
“我來倒夜壺。
”
因為一個夜壺,讓天作之合半途而廢,老史更氣了。
平日他不苟言笑,現在也仰着脖子喊:
“你給我滾!”
楊摩西跟鬥流水,逃回到菜園子,夜壺也沒倒成。
楊摩西知道自己闖了大禍,以為老史要辭他,但老史過後也沒辭他,隻是從此之後,不再跟楊摩西搭話。
楊摩西以為老史對他手下留情,豈不知縣長老史,從來不對人手下留情,隻不過這氣生得有些大,生氣不隻對楊摩西一個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