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叔叔--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裡,克利夫頓一家沒有外出遠征,全體都留在洞中處理家務事。
最重要的是服裝問題,他們不得不用動物皮來代替棉布。
為此在叔叔的率領下,他們又獵獲了六、七隻海豹。
之後這種兩栖動物變得異常警惕,它們不再到小島上來曬太陽。
隻好重新尋找它們的蹤迹。
幸虧,十八、十九日,孩子們用箭又獵獲了六、七隻狐狸。
這是一種大耳朵,狗科動物,淡黃色皮毛,比一般的狐狸略大一點。
這一新發現豐富了制衣原料,克利夫頓太太對此感到十分滿意。
魯濱遜叔叔更是興高采烈,似乎他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其他欲望了。
一次,克利夫頓先生問他,是否還缺什麼。
他回答:“是的。
”但是他又不肯說出到底缺少的是什麼東西。
處理完過冬服裝備料的問題後,克利夫頓先生決定五月三十一日,進行一次内陸考察。
其目的有二,一是為了搞清楚這塊陸地的地理環境狀況;二是進一步探明這裡的自然資源。
魯濱遜叔叔為遠征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我們為什麼不利用大自然為我們提供的水上交通呢?我們可以乘船,順河流而上,直到船再也不能航行的地方,然後下船步行,回來時還可以再乘船返回。
”叔叔說。
他的建議被一緻通過。
但是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就是誰參加遠征,誰又該留下來的問題。
把克利夫頓太太和她的小女兒單獨留下過二、三個夜晚嗎?盡管勇敢的女人同意和小女兒單獨留下,但她的丈夫認為這樣不妥。
馬克答應留下陪母親,因為他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
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出對他來說多少也是一種自我犧牲。
“可是,”魯濱遜叔叔說,“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全體出動呢?現在已經是六月份了,天氣晴朗,晝長夜短,在樹林裡過夜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我建議大家都參加遠征。
再者,大部分時間是乘船渡過的,也不會累的。
如果大家都同意,又沒有其他困難,星期一我們就可以出發,星期三晚上就返回了。
”
這個建議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大人、孩子一緻通過。
于是,遠征的準備工作開始了。
路上要帶的食品有:烤肉、熏魚、煮蛋、水果。
此外叔叔又制作了一些箭,和做武器用的棍子,他還帶上了斧子,需要時既可防衛又可進攻。
有關火的問題他們是這樣安排的:他們把火絨分成了兩半,一半留在山洞裡返回後使用,另一半帶着路上用。
由此可見,尋找替火絨的物質,成為今後考察遠征的重要任務之一。
出發的前夕,是星期天,是休息和做禮拜的日子。
克利夫頓先生和太太借此機會向他們的孩子傳授良好的道德觀念;而魯濱遜叔叔也不失時機地向他們宣講自己在自然哲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原則。
第二天,五月三十一日,天剛亮,全家就都起床了。
叔叔早已經把小船航行所需要使用的工具準備就緒了;他給船安上了帆、裝上了槳,還配備了椰子纖維繩。
這樣當順風時就可以升帆航行;逆風時就可以槳劃、繩拉,從而保證水上航行一帆風順。
早上六點鐘,把小船推下了海。
大家都上了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馬克、羅伯特坐前面,克利夫頓太太和兩個小孩子坐中間;叔叔和克利夫頓在後面。
叔叔負責躁舵,克利夫頓先生負責控制船帆。
微風從海上吹來,海面上泛起細碎的浪花。
海鳥歡快地叫着,在空中飛翔着。
升起了帆,小船在海岸線與小島間形成的渠道中輕盈地航行着。
開始漲潮了,幾個小時後,上漲的海潮就會把小船載到河流的上遊。
小船順風順水,不一會就到了小島的北端,靠近河口的地方。
哈裡-克利夫頓拉緊了船帆索,風吹、潮湧,小船順利進入河道,離懸崖越來越遠,漸漸駛出了懸崖的陰影。
陽光柔和地照在身上,全家歡樂無比。
菲多不禁歡叫了起來,傑克也淘氣地回應着。
接着小船到了第一個宿營地,克利夫頓太太,指給她的丈夫看他們曾用小船當屋頂搭帳篷的地方。
小船飛駛而過,第一個宿營地轉瞬消失在視野中。
很快,河水載着小船到了森林地帶,河岸上的高大的樹木形成一條綠色的拱廊,有的樹枝低垂,都快觸到了水面。
船帆已經派不上用場了,叔叔讓馬克和羅伯特把帆收起來。
兩個少年熟練地完成了任務。
他們開始用槳劃船了。
但海潮還在上漲,小船航行速度仍舊十分迅速,叔叔也不再用舵,而改用船梢橹控制小船的航行方向。
“兩岸景色太迷人了。
”克利夫頓先生看着在森林裡蜿蜒流淌的河水說。
“是的,水光、樹影,大自然的風景是多麼美好。
”克利夫頓太太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