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天氣變得寒冷而多雨。
幸運的是山洞裡過冬事宜已準備就緒,隻差取暖設備了,應當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這是一項沉重而困難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摸索和嘗試。
最終,是叔叔發明了一種用陶土制成的火爐,從而使全家受益匪淺。
這個爐子大而高,可以塞進許多木柴,發出的熱量足可以溫暖整個山洞。
然後是解決煙囪的問題,這是重中之重的問題。
在花崗岩厚實的山洞頂上是不可能開洞讓煙囪直接伸出去。
克利夫頓先生和魯濱遜叔叔經過尋找、确定,最後決定在山洞的正面,較薄的洞壁上開一個小洞,這是一項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工作。
缺少工具,叔叔從船上拔了一顆大釘子當鑿子,他終于達到了目的,打開了一個小洞。
叔叔用長竹筒當煙囪,通過小洞把煙排出洞外。
為避免竹煙囪被燒壞,叔叔還特制了一節帶彎的陶土管一端直接與火爐相連。
取暖設備效果良好,叔叔感到十分滿意。
十一月底過後,雨季到來了,隻能開展戶内活動了。
叔叔曾經收割了大量的爆竹柳,他教孩子們用柳條編籃子和筐子。
他自己用柳條編成籬笆,擴大了家禽栅,還在籬笆上抹上粘土泥巴,用以阻擋寒風,使家禽們也可以溫暖地過冬。
用同樣的辦法,他又給朱波師傅蓋了一所新居所。
在施工過程中,朱波一直是他的好助手,幫他搬運材料,遞送工具,他們成了真正的好夥伴。
朱波新居落成後,它感到萬分滿意,隻差用語言來表示它對建築師的恭維了。
孩子們也極力稱贊新居,誇張地命名為“朱波大廈”。
十二月上旬,天氣已經變得十分寒冷了。
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
皮衣的毛朝外使小社團成員的樣子顯得十分滑稽。
“我們變得多像朱波呀!”叔叔笑着說。
“唯一的區别是我們可以脫下自己的皮衣,而朱波卻脫不下它的皮衣。
”
克利夫頓一家看上去像一群愛斯基摩人。
但是他們并不在乎這些,隻要有換季的衣服,可保暖禦寒,他們就感到十分知足了。
十二月中旬,大雨滂沱,山洪暴發,蛇形河水猛烈暴漲。
第一個宿營地已經被淹沒,洪水泛濫,直逼懸崖腳下。
安達略湖水也迅猛上漲。
克利夫頓十分耽心湖水泛濫,将會破壞沿岸植被,也會威脅到艾麗薩宮。
他明白,将來有必要修一道堤壩阻擋洪水,因為整個海岸部分地勢比湖泊地勢要低。
幸好暴雨及時停了下來。
但在連綿不斷的狂風暴雨之中,樹林遭到極大的摧殘,不少大樹被連根拔起,還不時地傳來樹杆被攔腰吹斷的咯喳聲。
叔叔對此似乎并沒有太多的抱怨,他說應當讓暴風雨從事它砍柴的職業,這樣将來可以省了叔叔不少勞動力,他和朱波隻須彎腰拾柴禾就行了。
然而,艾麗薩宮裡卻溫暖如春。
有足夠的燃料為什麼不把爐火燒得通紅呢?幹柴在爐子中發出陣陣劈啪聲,就像小孩們歡樂的交談聲。
大家都呆在洞中從事各自的工作。
有的造箭,有的編筐,還有的縫衣、做飯。
每個人都在克利夫頓先生制定的計劃安排下,從事着自己的專業勞動。
文化、道德教育也沒有放松,每天,克利夫頓先生都要把孩子們集中起來,給他們講課。
克利夫頓先生還找到了幾張紙,這是他離開溫哥華号時裝在内衣兜裡的。
他在紙上用極簡短的文字确切地記錄下他們的島上生活,以便有一天他們可以有确鑿證據,重述他們的曆史故事。
一八六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克利夫頓一家在島上住了九個月了。
起初非常艱苦的生活條件逐漸得到了改善。
他們現在有了一個溫暖舒适的山洞,還有防護籬笆圍牆,他們有雞鴨成群的家禽栅,有吃不盡的牡蛎,和即将完工的家畜場;他們還有弓箭、火藥、面包、果仁。
但是他們有未來嗎?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總有一種嚴重的危機感在困擾着克利夫頓和魯濱遜叔叔,他們之間一直在進行着有關長角雞的話題讨論,是否已經有人曾經踏上過這個島嶼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了。
但是這個人還在島上嗎?應該說沒有,因為經過多次考察都沒有發現任何其他人類的蹤迹。
終于對這個問題的擔憂在他們心中開始淡化了。
他們甚至不再想這個問題了。
然而,有一天,一個突發事件改變了他們的看法。
十二月二十九日,馬克捉到一隻小野兔,據說是在離兔洞很遠的地方捉到的。
把它宰殺後,烤熟,晚飯時,大家共同享用。
叔叔分到了一塊很不錯的大腿肉。
善良的海員吃得津津有味,突然咳卡一聲,不知是什麼東西咯了他的牙齒,他不由地發出一聲驚叫。
“你怎麼啦?”克利夫頓太太問道。
“沒什麼,夫人,隻是差點咯掉我一顆牙。
”
“是嗎?兔子肉裡會有什麼東西咯牙呢?”克利夫頓先生問道。
“一顆小石子,先生,”叔叔答道,“這可能是專為我準備的一粒小石子。
”
“可憐的叔叔,”貝爾說道,“你少了一顆牙!”
“啊,小姐,”叔叔回答,“我還有三十二顆牙,因為我多長了一顆。
”
大家都笑了,晚飯繼續進行。
但是,晚飯後,叔叔把克利夫頓先生叫到一邊對他說:
“這就是問題所在的那粒石子,先生,請告訴我,您是怎麼叫這粒石子的。
”
“一顆鉛彈!”克利夫頓先生驚叫起來。
這确實是一顆鉛制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