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巴比康主任讲话很有分寸

首頁
    、丹甯酸、糖精、瀝青、松脂、潤滑油、清漆、亞鐵氰化鉀、氰化物,等等。

    ” 列舉完畢之後,講話人像筋疲力盡的賽跑運動員一樣歇了口氣,然後長長地吸了一口氣說: “因此,可以斷言:煤,最為寶貴的物質,由于大量消耗,不需多久就要枯竭。

    迄今仍在開采的煤礦,五百年以内便會采光。

    ” “三百年!”會場上有人叫道。

     “二百年!”另一個人響應。

     “就算是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巴比康主任又說,“我們應該開掘一些新的礦點,以防備十九世紀世界會缺煤。

    ”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片刻。

    待聽衆集中注意力,才又講道: “所以,諸位股票認購者們,站起來,跟我走,去北極!” 大家果然激動起來,似乎要整理行李,登上巴比康主任正在指着的一艘開赴北極的輪船。

     唐蘭少校以刺耳而清亮的聲音提出一條意見,使這種既熱烈又魯莽的騷動平息下來。

     他問道:“在起錨以前,我想問一問,怎樣到達北極?走海路嗎?” “不走海路,不走陸路,也不走空中。

    ”巴比康主任輕輕反駁說。

     大家重新坐下,心裡感到好奇。

     “你們并非不知道,”講話人又說,“為了到達地球上這一無法接近的地點,人們曾經做過怎樣的嘗試。

    在這裡,我看有必要向大家重提一下,這是對那些在超人的探險中幸存下來的勇敢先驅和犧牲的烈士表示敬意。

    ” 全體聽衆,不分國籍,均表贊成。

     巴比康主任又說:“1845年,英國人約翰·福蘭克林勳爵,乘坐‘黃泉’号和‘恐怖’号輪船,企圖直達北極,在北部海域沉沒,從此再也沒有聽到他的消息。

     “1854年,美國人凱恩和英頓中尉,參加了福蘭克林的探險隊。

    他們探險歸來了,但是他們的輪船‘先鋒’号卻一去不返。

     “1859年,英國人麥克·科林托克發現一份材料,獲悉‘黃泉’号和‘恐怖’号探險活動的人無一幸存。

     “1860年,美國人海斯離開波士頓,乘坐縱帆船‘合衆國’号,越過81°線,于1862年歸來,他未能走得更遠,盡管他的夥伴做出了努力。

     “1869年,德國人柯爾上尉和赫格曼上尉,乘坐‘漢撒同盟’号和‘德國女神’号輪船,從不來梅港出發。

    ‘漢撒同盟’号被冰撞壞,在71°緯線略低處格陵蘭沿海沉沒,船員靠救生艇逃生;‘德國女神’号比較幸運,回到了不來梅港,但未能越過77°線。

     “1871年,霍爾上尉乘坐‘北極星’号輪船從紐約啟程,四個月以後,在艱難的冬天,這位勇敢的海員勞累而死。

    又過了一年,‘北極星’号輪船還沒有到達82°緯線,因冰山拖帶被摧毀在漂流的浮冰上。

    船上的十八個人,在泰森中尉的命令下棄船跳上冰排,在北冰洋中漂泊。

    最後隻有五人回到大陸,十三人失蹤,一直沒有下落。

     “1875年,英國人内爾斯乘坐‘警報’号和‘發現’号輪船離開樸次茅斯。

    在這次不可忘懷的活動中,船員們在82°線和83°線之間建立了自己的越冬營地。

    馬坎上尉向北前進,停在距北極僅四百海裡處,在他之前還沒有任何人得這樣遠。

     “1879年,我國的偉大公民戈登·貝内特……” 此時,人群奮力呼叫三聲,熱烈歡呼“偉大公民”《紐約先驅報》社長的名字。

     “武裝起‘珍妮特’号輪船,交給了屬于一個法國家族的德龍少校。

    ‘珍妮特’号載三十三人,從舊金山啟程,穿過白令海峽,被挾在哈拉德附近的冰中,在離77°線不遠的貝内特島附近沉沒。

    德龍少校的部屬隻剩下一條路:乘坐搶出來的小船或登上冰山表面向南行。

    他們的處境非常凄慘。

    10月,德龍命歸黃泉。

    許多夥伴也像他一樣離開人世。

    從這次探險中歸來的隻剩一十二人。

     “1881年,美國人格裡利乘坐‘普羅蒂尼斯’号輪船離開新地島聖·讓港,打算在82°線稍靠下處的格蘭特地福蘭克林夫人灣建立一個觀測站。

    在那兒修建了孔熱堡。

    勇士們在冬季從那裡向海灣的西面和北面行進。

    1882年,洛克伍德中尉及其夥伴布雷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