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通知:必須作好應付災難的準備,即使阻止不了它,至少也要逃開它,遷徒到沒有危險的零度線地帶去。
受威脅的人分成兩類:高空窒息者和深水溺死者。
緊急通知引起種種反應,最後變成了最強烈的。
被窒息者,有美洲的美國人,歐洲的法國人、英國人、西班牙人,等等。
即使将露出的洋底土地送給他們,也不能使他們接受這種變化。
巴黎将來距新極的距離和現在距舊極的距離幾乎相等。
巴黎市民可以享受永恒的春天了,這不假。
但卻将少呼吸空氣。
所以這并不能滿足已經習慣于大量呼吸氧氣的巴黎人。
換位置對他們來說得不償失,這還沒計算臭氧以及其他的損失。
被溺者為南美居民、澳大利亞人、加拿大人、印度人、新西蘭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英國決不允許巴比康毀掉其最富有的殖民地,那兒的撒克遜人已經逐漸取代了土著,開始反客為主了。
顯然,墨西哥灣将幹涸,形成一個廣闊的安德列斯王國。
墨西哥人和美國人根據門羅學說可以對此提主權要求。
巽地群島、菲律賓、西裡伯斯群島的海底盆地将曬底,出現土地。
英國人、西班牙人大概會順手牽羊。
這點補償不是杯水車薪,決抵消不了可怕的水災所造成的損失。
如果消失在新海洋下的是西伯利亞的薩摩耶德人、拉普蘭人、火地人、巴塔戈尼亞人、或者鞑靼人、中國人、日本人、或部分阿根廷人、也許文明國家會接受這種犧牲。
但是,許多文明國家也将罹受災難,大家不才怪呢!
至于文明的歐洲,盡管其中部不變,但西部将升高,東部将下降。
也就是說,一半缺氧,一半受淹。
這是不能接受的。
此外,地中海将要亮底,不管是法國人,還是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希臘人、土耳其人、埃及人,都是不能容忍的。
因為沿海居民對它擁有無可争辯的權利。
蘇伊士運河倒是命大,正好處在無水平差的零度線上,免去了劫難。
可是,當運河的一頭沒了地中海,另一頭的紅海也隻剩下一小瓢水時,德萊塞普斯先生①的這一前無古人的傑作還有什麼用呢?除非再挖出幾百海裡的河道來。
不,永遠不,英國決不會同意看到直布羅陀、馬耳他和塞浦路斯變成白雲缭繞的山峰,因為它的軍艦需要靠岸。
不,把原大西洋海底盆地的地區給它,它也不答應。
不過,一旦巴比康成功的話,唐蘭少校還是打算馬上趕回歐洲去闡明英國對新領土的權力。
來自四面八方,甚至來自無水平差零線上的國家。
因為一個國家不可能全處在零線上,在别的點位上,它們或多或少沾點邊。
當大家根據桑給巴爾的電報獲悉了發射點,又閱讀了據此而起草的含糊其辭的通知後,之強烈就可想而知了。
巴比康主任、尼科爾上尉和馬思通成了萬夫所指。
①德萊塞普斯(1805—1894),法國外交家。
1854年,他創建蘇伊士運河公司,1869年,該運河正式通航。
然而,這給報界帶來了一片繁榮景象,期期報紙、特刊、号外都銷售一空!一次次增補印刷!報界曆來觀點不統一,可這一次在同一聲中空前團結。
這些報紙是:消息報、新時代報、克朗斯塔特信使報、莫斯科報、俄羅斯事業報、加爾斯克拉那日報、祖國報、外國報道、新巴登州報、馬格德堡報、新自由報、柏林日報、特報、郵報、、交易信使報、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