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乞里马扎罗山里的八个月

首頁
    及其巨型發射場的任務便落在這些黑人身上。

     巴比康主任和他的同事到達瓦馬塞兩周後,在乞裡馬紮羅山南麓便建立了三個極大的工地:一個鑄造大炮,一個造炮彈,一個制造梅裡—梅羅裡特炸藥。

     巴比康主任如何鑄出如此巨大的大炮來呢?造不出發射器,這将是新舊兩大陸居民能得到拯救的最後一線希望。

    我們将看到并明白,其實這一希望也落空了。

     制造四十二厘米口徑的大炮,發射裝有二百七十四公斤炸藥的七百八十公斤炮彈,已經相當困難了。

    鑄造大于二十七厘米大炮的一百萬倍的大炮,這是人力所不及的。

    因此,巴比康主任和尼科爾上尉絲毫沒去想這些。

    他們所要制造的不是一門大炮,而是在堅硬的乞裡馬紮羅山中鑿一個坑道,或者可以說是一個“礦井”。

     制造一門大炮,一門哥倫比亞大炮,是極其昂貴、極其困難的。

    為了防止炮管爆炸,管壁的厚度也不知要有多厚才行。

    巴比康早就想到了挖個礦井。

    如果馬思通筆記本裡記着一門大炮,那隻是想以二十七厘米的大炮作為運算的基礎罷了。

     場地一開始便選在山南麓一百尺高的坡上,山腳下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當炮彈從乞裡馬紮羅山噴射而出時,将不會遇到任何阻礙。

     挖這個坑道非常艱苦,而施工又須極其精确。

    可巴比康能很輕松地制造出鑽岩機,機器将靠山上傾瀉下來的強大的瀑布所産生的壓縮空氣啟動。

    坑道被鑽岩機打好之後,再裝滿梅裡—梅羅裡特炸藥。

    烈性炸藥不會炸毀岩石,因為這是由正長石和角閃石構成的一種極其堅硬的石壁。

    這種岩石能抵禦住氣體膨脹産生的可怕的壓力,可以說是天生的炮管。

    乞裡馬紮羅山的高度與厚度也足以保障外部不會産生任何裂縫或爆裂。

     在巴比康主任的高明的領導下,由工頭率領的近萬名工人熱忱、用心地工作着。

    不到六個月,一條直徑二十七米,深六百米的“礦井”便竣工了。

    要使炮彈沿極為光滑的内壁滑動,不浪費爆炸時産生的氣體,内壁還裝有镗得十分光滑的鑄鐵套。

     與著名的登月基地哥倫比亞同城工程相比,這一工程更壯觀、更激動人心。

    對當今世界工程師們來說,世上難道還有他們辦不到的事嗎? 當乞裡馬紮羅山山腰的坑道竣工時,另一工地的工人們正在建造金屬殼和制造巨大的發射場。

     這一發射場将是一個巨大的圓錐形鑄件,所需鋼材達十八萬噸! 發射物不是一個整體鑄件,而是由每塊重一千噸的若幹部件組成的,須一個一個地送入坑道,緊貼内壁放好,并事先放進梅裡—梅羅裡特炸藥,然後将這些部件用螺柱固定在一起,構成一個結構緊湊的整體,以便能沿着管道的内壁滑動。

     工地需用四十萬噸鐵礦石,七萬噸石灰石和二十八萬噸焦炭,僅後一項就需要四十萬噸好煤才能煉出。

    鐵礦就在乞裡馬紮羅山旁邊,用小車推就行。

     建造煉鐵高爐困難最大。

    然而一個月之後,十個三十米高的高爐已投入生産。

    每個高爐每天生産一百八十噸生鐵。

    二十四小時便是一千八百噸,一百個勞動日之後,便是十八萬噸。

     制造梅裡—梅羅裡特炸藥的工地上,工程進行得也非常順利。

    保密工作做得極好,所以至今無人确切地知道炸藥的成分。

     一切進展皆如人意,即使格羅索、凱爾、菌德萊、西諾、比爾肯荷特、沃爾維或科克裡爾等地的工廠,工作也不會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條。

    三十萬美元的工程,決不允許出任何差錯。

    蘇丹顯得非常興奮。

    所有的工程,他都親臨現場察看。

    不難想象,有這位可怕的陛下在場,他那忠順的臣民、奴仆豈敢不幹得熱火朝天? 當巴裡巴裡問及工程的用途時,巴比康主任回答: “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