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進步的文學的創作傾向與方法的熱情在這裡學習、聽取報告,并發表他們怎樣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寫出他們自己的作品,教育他們的人民。
這樣,這次大會上所讨論的與決議的就不會不影響全世界。
但是,世界公認的最進步的作家們——蘇聯的作家們并不自滿。
在大會發言中,時時提到創作還落後于人民的需要。
無論是在黨中央的祝詞裡,還是在大會的總結中,都懇切地提出吸取外國進步作家的優秀成就來豐富自己、向世界文學學習的号召。
對世界進步文學的情況,在大會上有專題報告,由詩人吉洪諾夫宣讀。
大會決議:歡迎和支持各國作家所表示的願望,就是在一九五五年舉行國際作家大會。
外賓代表發言,全場都極注意傾聽。
發言的外賓若沒有帶來翻譯員,都由蘇聯最著名的作家代讀俄文的譯稿。
不自滿,在這裡,不是表面上的謙虛,而是真心願意再提高一步!要打勝仗就必須提高武器的質量。
由上面的一段看來,假若我們說這次大會的目标是為了團結與提高,或者不會有很大的錯誤。
可是,不要這麼想:既是為了團結,那麼會場上理應是一團和氣了。
這一想就想錯了。
事實上,會場上的空氣經常是緊張的,因為代表們的發言是那麼犀利尖銳。
這裡沒有什麼發言程式,像一開口就是“我擁護某某同志的報告”等等。
沒有這些。
發言人張口就批評,就說出自己的意見。
在這裡,誰也不是不可觸犯的老爺,而人人作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這說明了自由辯論和勇于批評和自我批評在蘇聯已成為風氣。
這不但不破壞團結,反而足以加強團結——在為真理而互相批評駁辯的空氣中大家團結在一起。
當發言中有某些不正确的意見和不盡合原則的言論的時候,便馬上受到有力的反擊與矯正。
這種尖銳批評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什麼呢?為了提高。
蘇聯作家并不沉醉于過去的成就,故步自封。
在這些批評中,既斥責了那粉飾現實的無沖突論者,也嚴格地批評了那虛構沖突,歪曲或甚至诽謗蘇聯人的作品;不但批評了機會主義者的看風轉舵的虛僞,也指出了大作家們的作品中的某些缺點,要求他們注意提高。
斥責、批評、批評的批評與激勵,使大會的氣氛始終熱烈緊張,令人一進會場就感受到這種熱烈緊張而興奮鼓舞!
盡管批評是那麼尖銳,意見是那麼多,可是所有的發言的代表都有個共同的願望:要求把工作作得更好——把作家協會辦得更好,把作品寫得更好。
這樣,批評越尖銳,目的越明确,結果也越好——決議加強作家協會的集體領導,加強它與各加盟共和國和各地區的作家協會的領導與聯系,加強會員所應盡的義務。
大家一緻地要求産生更好的作品。
由他們的發言中還可以體會到,在這共同的願望而外,還都有一種共同的驕傲。
這就是:人人都以用文藝武器參加了共産主義的建設為榮,以實踐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創作傾向與方法為榮。
他們熱烈地辯論,積極地發表不同的意見,可是在原則上,大家是一緻的。
他們是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光榮中——他們是俄羅斯和世界古典文學優秀傳統的繼承者,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奠基者高爾基的繼承者,是站在社會主義的高峰上,熱誠地嚴格地要求自己寫出現實主義文學典範作品的藝術家。
因為這種驕傲與自勵,所以他們一點也不敷衍教條主義。
在他們的發言中,他們時常極關心地談到寫作技巧的提高,内容與形式的統一,用語言的精華從生活的散文中提煉出生活的詩,和多種多樣的形式與風格。
他們要的是文藝,不是教條;他們要用藝術的力量去感動,而不要使人厭倦的空洞的說教。
這裡就給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敵人以有力的回擊。
敵人經常惡意地宣傳: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是千篇一律的死闆闆灰溜溜的東西,“證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沒有創作的自由,以期離間破壞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大旗下的戰士們的緊密團結。
不過,這是白費心機。
事實證明,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旗幟下的戰士們并非聽到口令才列開隊伍的。
反之,蘇聯的作家們是生活在社會主義與共産主義的建設進程中,與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英雄人民共同勞動着呼吸着的,所以他們才能估計出一切促使社會前進的新人新事的真正價值,才欲罷不能地去熱情地歌頌新生,打擊陳腐。
作家們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忠勇戰士,而不是在一旁搖旗呐喊的。
這樣,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就必定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作家們,和人民在一起,腳踏實地創造出來的東西。
它不同于以前的批判的現實主義就在這裡,它是無可動搖的社—會—主—義的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