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氏作品的英文译著,往年我曾读过不少;并曾翻译过他的杰作《
托氏富于感情,天性过人,想起了去世的父母,往往痛哭流涕。初求学于莫斯科与喀山二地,成绩平平,后毕业于圣彼得堡帝都大学,回乡与农民交往,以改良农事为己任。一八五一年入高加索军中,后随军出征土耳其,托氏独据一炮台,与敌作战,勇名大噪,他的中篇小说《塞伐斯托波尔》就是记这一次战役的。
战事平定后,托氏解甲归来,已以诗家小说家闻名,出入圣彼得堡文酒场中,人家都刮目相看。后作德意志、意大利之游,以广见闻。一八六二年,年三十四,方始结婚,住在莫斯科邻近的菜地上,和农民们杂处。他痛恨贵族与地主的专横,深表同情于农民,曾感慨地对人说道:“我们是人,农民也是人;农民披星戴月,终年忙于农事,没有好好地吃,好好地穿,而我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还要去奴役他们,这岂是仁人君子所应为的呢?”于是把他家所有的农奴,悉数遣散。他爱好劳动,事必躬亲,身穿毛布的衣服,每天茹素不吃荤腥,曾对人说:“挥尔额上汗,充尔腹中饥。尽尔十指力,制尔身上衣。”他的劳动观点,于此可见一斑。
托氏因旧帝俄教育,虚浮不合理,就设立了一所小学校,集合了农家子弟,亲自教诲,课程的周密,教法的良善,其他小学校都比拟不上。校中既没有章程,也没有规则,更没有服从的体制,只是以仁爱友义的精神教导学生。托氏又精于医道,乡人有病,他亲往诊治给药,十分亲切,受惠的人都感激涕零,称之为“平民的天使”。
托氏怜悯农民的痛苦,所有著作凡是写农民生活的,最为深刻,并用以教育农民。他平日从事农作,除草砍柴,都由自己动手,常说:“我们有了一副好筋骨,却不能劳动;他们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做我们所不能做的事,岂不是我们的耻辱!”托氏体力充沛,能够带了一百二十斤的重物,安然步行。住宅简朴非常,书室中都放着镰刀、锹、锄等农具,活像是一个农家。最奇怪的,屋中有窗无门,庭前手植大榆树一株,亭亭直上,名之为“平民树”。一九一〇年,弃家出走,不久就病倒了,以十一月七日(旧历)殁于阿司塔波伏车站。
他的一生著作,除小说外,有诗歌、杂作、宗教书等极多,其中宗教性论著及政论性作品,以帝俄审查条件的限制,未能刊印,而是转托友人先后在瑞士和英国出版的。小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