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风万里撼江湖

首頁
    影響或壞影響,對世道人心有沒有貢獻。

    當然,一部作品的影響是有的,不過,作家在寫的時候,有的人也許會懷有這個目的,我本人則不大想。

    我如果想寫這些人的話,我隻側重于描寫他們的情感、個性,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杜:這麼說來,您的小說主要是透過刻畫書中人物的個性,去表現和反映人類的情感,希望給讀者産生一種真實和切身的感受? 金:對的,我隻是希望寫得真實,寫得深刻,把一般人都不太常注意到的情感都發掘出來,表現出來。

    當然武俠小說主要是幻想的,一般人的生活不會這麼緊張和驚險,就像倪匡在科學幻想小說中老是碰見外太空人一樣,我們大家都沒見過。

    (笑) 杜:也許他那麼多小說材料,根本就是外太空人用腦電波傳達給他的哩,哈哈。

     倪:(哈哈大笑):你又怎麼知道我不是外太空人哩!哈哈。

     不過,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小說一定要好看,不好看的小說有什麼用?不管大家說它多好,可是你根本就看不下去,這樣的小說又有什麼用處? 金:我想這是某些文學批評家所造成的風氣…… 杜:對,實際上我想,如果曹雪芹當初會想到他那部當時賣都不一定賣得出去的《紅樓夢》竟然現在會這麼偉大的話,我想他說什麼也寫不出這部小說來。

     金:對,如果作家在動筆之前一心想要寫一部偉大的小說的話,他一定寫不出來,就算寫得出來,也一定不會偉大到哪裡去。

     倪:不過,我覺得中國的傳統小說還是好看的居多,像明朝的《警世通言》、《拍案驚奇》等等那幾部小說,寫得都很好看…… 金:我想這和文化傳統是有關系的,如果你拿給外國人看,他可就覺得沒什麼看頭了,所以這和民族性格大有關系。

    就像中國的小調,我們覺得悅耳動聽,可是外國人聽來卻覺得簡單無聊。

    像《紅樓夢》,外國人看它主要也是基于研究性的,一般的外國人不見得會喜歡看,像那些外國家庭主婦,辦公室文員,怎麼會去喜歡這樣一部男女關系搞都搞不清的翻譯小說呢? 倪:哈,套用《水浒傳》裡的一句粗話,就是簡直看得“淡出鳥來”,哈哈!因為他們可能看都看不懂,哪能談什麼象征,談什麼意義呢? 金:當然,在這一點上我和倪匡是志同道合,不過可不是什麼正統的文學觀點啦…… 倪(打着哈哈搶着說):“嘿,你怎麼這麼長他人志氣?你也可以認為自己是正統,哈哈。

    ” 金(笑着說):對,對,通常正統與否和流行與否有關,一般流行的說法往往就會被推許為正統的…… 倪:不,不,流行也不一定就是正統呀!其實不過是主張那些觀點的人地盤多些吧,一般人的觀點不一定和他們一樣…… (這一番搶白,說得大家點頭稱是。

    ) 金(點着頭):其實,也許持我們這一種觀點的人會更多呢…… 倪(又是一輪快攻):當然多啦,你不信隻要看一看小說的銷路好了,對嗎? 金:今天《明報》上,就有一篇徐速的文章,題目叫《香港文學那裡去了》,他們說的文學,就不包括我們這些作品在内。

     倪:我覺得古龍講的一句話最好,他說:我們這些人什麼文學獎都别指望拿到,不過,我們卻可以得到群衆獎。

    群衆喜歡我們就好了,教授喜不喜歡我們有什麼關系,對嗎? 杜:可是金庸的小說也大受教授專家的歡迎呀! 倪:對啊,所以金庸小說偉大就在這裡嘛。

    上至大學教授、内閣部長,下至販夫走卒,人人都愛看,可說是真正的雅俗共賞。

    我覺得寫小說能寫到雅俗共賞,是最不容易的事了。

    對嗎?正所謂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

    要熱鬧與門道兼具,是最難的了。

     金:一般文學批評家可是看門道多,看熱鬧的比較少了。

     倪:門道?老實講,那些門道也是文學批評家自己造出來的,像皇帝的新衣一樣,每個人都看不到,但都說好。

    要不然你就是看不懂,是外行,沒水準,不是嗎? 杜:對!就像現在人人愛看金庸的武俠,而且人人贊好,結果誰也不敢說金庸寫得不好了,對嗎? 金(開玩笑地說):這就是造成一股聲勢的好處啦,哈哈。

     杜:這麼說來,您的文學觀念倒是蠻“正統”的嘛? 金:嗯,其實我的觀點是群衆觀點。

    我覺得,就借共産黨“要為工農兵服務”的說法來說吧,像諾貝爾文學獎那樣的作品,工農兵怎麼會看得懂?就以剛去世的茅盾來說,你把他的《子夜》和一部武俠小說一同拿給工農兵看,你想他們會接受那一種?他們一定會喜歡看武俠小說。

    《子夜》那類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