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法相研神章卷第四

首頁
    根境别故。

     問。

    但言初三攝而不言眼所不攝之時。

    其有何失。

    答。

    由不言眼所不攝而即有三過失。

     問。

    其過相何耶。

    答一不定過。

    二法自相相違過。

    三決定相違過。

    不定過者。

    彼極成色為如眼識初三攝故不離眼識耶。

    為如眼根初三攝故。

    彼極成色非不離眼識耶。

     問。

    法自相違者何等彼耶。

    答。

    真故極成色非不離眼識(宗)初三攝故(因)猶如眼根(喻)。

     問。

    因明之法阙異品遍無性。

    即有共不定。

    立一向不離宗。

    以初三攝而為因也。

    此因遍在不即不離異品眼根有不定過。

    是實可爾也。

    法自相相違同無異有。

    阙後二相。

    即有此過。

    同有異有。

    阙後一相。

    有不定過。

    何故二過一量合有耶。

    答。

    法自相違是假說過。

    不是實過。

    或雲。

    實過若非實過。

    何勞假說。

    後學取舍。

     問。

    決定相違其相雲何耶。

    答。

    一雲。

    法自相違即決定違。

    更無别過。

     問。

    由在眼所不□而何遮遣前二過耶。

    答。

    既言眼所不攝而不以眼根為不定喻。

    故簡遣之。

    法自相違亦複如是。

    不以眼根為異法喻。

     問。

    唯言眼所不攝。

    而不言初三攝。

    其有何妨難耶。

    答。

    簡不定過。

    謂不言眼所不攝者作不定雲。

    眼所不攝故。

    為如眼識不離眼識耶。

    為如五三眼所不攝故離眼識耶。

    故有此。

     問。

    以大乘殊勝義。

    為簡别真而雲何遮違學者過耶。

    答。

    彼小乘學者以自分小乘義。

    謂色心離。

    若舉大乘殊勝真。

    即知大乘殊勝義。

    故彼以不違。

     問。

    以勝義谛為簡别真雲何不違非學者以耶。

    答。

    彼即謂言。

    彼在相即勝義谛。

    故乘謂相離。

    由世流布如是知故。

    不違彼以。

    故舉二真。

    有深(ノ)所以。

     問。

    大乘殊勝義。

    彼小乘者之所不許也。

    何以彼義而簡相違耶。

    答。

    成大乘經是佛說也。

    慈氏七因。

    唯識五因。

    以成已畢。

    故殊勝義成共許已。

     問。

    若爾以境不相離義前已在畢。

    今更在者在已成過。

    答。

    有四道理。

    一法爾道理。

    二觀待道理。

    三作用道理。

    四證成道理。

    前以三理成心取内。

    今以證成道理而成。

    故不已成。

     問。

    彼證成道理其意如何耶。

    答。

    謂以因前而成宗果。

    是證成理丁甯成在。

    教授可成。

     問。

    非學者過不知勝義。

    何為簡别耶。

    答。

    我以非學随世而流。

    以勝理知。

    可如是故不違。

    彼新羅邊國有順憬師。

    作決定相違過失。

    過失付弟令裕師至大唐慈恩寺。

    以上大乘基師。

    其相違辭曰。

     真故極成色定離眼識(宗)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因)猶若眼根(喻)大乘基雲。

    宗依共者。

    因用自因。

    喻所立不成。

     問。

    何宗依共耶。

    答。

    有極成言。

    是以共許也。

     問。

    何用自因耶。

    答。

    極成之色眼識不攝。

    汝獨所許。

    我大乘宗色者是即眼識相分也。

    何所不攝耶。

    有随一不成過。

    眼根離眼識。

    汝獨将許耳。

    根因識果不即離義大乘所立。

    汝何不爾。

    有所立不成過。

     問。

    此唯識量。

    經論之中有其本量耶。

    答。

    有六經十一部論仍以立量。

    然論第七且引一經以為根本。

    厚嚴經頌曰。

     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 故我說一切唯有識無餘 依此經文。

    論第七卷立比量雲。

    極成眼等五随一故。

    如餘不親緣離自色等。

    餘識識故。

    如眼識等。

    亦不親緣離自諸法。

    此親所緣定非離識此。

    二随一故如彼能緣所緣法故如相應法。

    決定不離心及心所。

    慈恩法師雲。

    即四比量。

    第一總量雲。

    極成眼等識不親緣離自色等(宗)五随一故(因)喻猶如餘(喻)意顯者。

    且五識中。

    取一眼識故言極成眼。

    而簡不共許也。

    大乘宗中他方佛眼。

    小乘宗中佛非無漏眼。

    後身菩薩不善眼識。

    自他不極成故。

    極成言為之也。

    不親緣離自眼識之色等與此親緣言。

    簡他身中自心外色及第八等所變為眼識本質。

    彼亦疏所緣緣故。

    因中所言五識随一故者此論文略也。

    如餘耳等四識也。

    耳等四識五識中随一攝故。

    不親緣離自色也。

    離自色者。

    眼識境故。

    耳等唯緣不離自聲等故。

    如是餘四識展轉相望。

    四量亦爾。

     第二量雲。

    餘識亦爾親緣離自諸法(宗)是識故(因)如眼等識(喻)極成之言。

    流而至此也。

    第七八識他不成故。

    謂第六識五識之餘。

    若别言第六者。

    即便恐他以七八二識為不定過。

    故但總而言餘也。

    别取第六意。

    兼七八亦在其中。

    如眼識等亦不親緣離自諸法。

    故以為喻。

    即是緣不離自識境而為境義也。

     第三量雲。

    謂此六識親所緣緣。

     定非離此六識(宗)相見二分中随一攝故(因)如彼能緣見分(喻)見分不離識。

    即是識用故。

    以為用喻也。

     第三量雲。

    謂一有為無為。

    但所緣法。

     定不離識(宗)以是所緣故(因)如相應法(喻)相應法者體所緣故。

    又一切自識所緣。

    決定不離我能緣心及心所(宗)以是所緣法故(因)如相應法(喻)。

     問。

    此四量中何量為本之唯識量耶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