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贰 荷亭听雨

首頁
    戰争或革命的時候更素樸,也更放恣的。

    ”這段對話可見文學性别的不同,男性的書寫傾向壯大的與己隔離的形式(未嘗不是一種假模假式),女性則更領會生命和情感的質地。

    後者顯然更有進階。

     那時沒有互聯網,讀寫都正式。

    即便是批評和對答,彼此也形式端正态度矜持。

    暢銷書作家在其所置身的時代都會被從低處評價。

    但比人為評價更重要的,是文字本身所傳達出的意志。

    如果它足夠強硬,即可擊破觀念和評判,跨越時間的限度。

     10 他帶我去喝粥。

    吃了蚬、黃鳝,喝湯。

    心情愉快,唠唠叨叨。

    天下起雨絲,又停,走一段路,上了地鐵。

    在地鐵車廂裡,突然無由緊緊抓住我的手。

    去酒吧,喝了一杯酒。

    一直有雨。

     11 一些人愛你,但他們所愛的,也許是由你而生發出來的幻象。

    他們所愛的,仍是自己的心。

    你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載體。

    是他們隔岸相望的煙火。

     當人毫無禁忌地暴露了自身真實,這些難以輕易示衆的潦倒、自私、矛盾、本能……(脆弱和邪惡有時正是一種美感。

    )彼此反而會産生嶄新的聯接,并比以往更為堅定。

    因其中摻雜了承擔和救贖的意味。

     你看着一個人跌落于自身的破碎和障礙之中,他渾然不知,你無法告知。

    無法替對方解決在強大的慣性和妄想之中的執着。

    無法給予覺察和粉碎的能力。

    (彼此最終是獨立的。

    各奔東西。

    )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這一切。

     人與人,隻能存在于自己的境況,走自己的道路。

    尋求各自的自我解決。

    即便在愛戀中,我們也是如此形單影隻。

     12 需要接受一些世間範疇之中的不合理的陰暗的惡性的内容。

    允許它存在。

    不理會,不接應,不相觸,即代表不去澆灌和喂養它。

     一旦有困難,則會更為強烈地感受到身體裡抵抗的力量。

    一種不順服。

     把攤開的什麼都想要的手心,握成一個拳頭。

    保留最單純的意志,才能重拳出擊。

     13 去古典家具及古玩市場,一堆灰塵撲撲的故舊物品,如同隔世相見。

     專售估衣的店鋪,架子上疊滿旗袍衣衫。

    绫羅綢緞,絕好的料子和手工,花樣與現在不同,绮美優雅。

    以往的人審美勝于今人。

    旗袍上密密的手工痕迹。

    富貴人家終究是潦倒了。

    被消亡了。

    着過錦衣的肉身灰飛煙滅。

    人所創造的物時時強盛于人。

     問詢這些華美舊旗袍的來源,說是北京舊巷子拆遷,老太太們從箱子底拿出來處理。

    華服領口仍有污漬,腋下有磨損破處。

    這樣的時刻,想起張。

    照片中穿着旗袍的張,如果活到今天也是一個老太太了。

    為何對生命看法如此犀利的人卻并沒有以自殺收場。

    她一直堅實地生存,直到孤身一人老死在公寓。

     這一點以前略覺難以理解。

    後來想,也許置身于人世的漠然和相忘,對她而言,隻是正常,而非苦痛。

    她因此一邊與人不交往,一邊在晚年仍熱衷華服,注重儀貌。

    她在人世的立場,隻遵循自己的底線,沒有誰可以侵擾。

    唯有金錢是保障,是唯一可以帶來與人群隔絕和保持自由的防線,這是她從小就明白和抓住的道理。

    人則不同。

    (“人都這樣的髒。

    隻要沾到人,就沾到了髒。

    ”)她活在人世,始終自劃界限。

     “不自殺,是不讓那些凡夫俗子得勝。

    ”說了這句話的人,過于注重肉身的完美和精神的高傲,反倒最終跳樓身亡。

     深夜十二點左右上床之後,看舊小說到淩晨兩點多。

    睡眠少及壓力,持續消瘦。

    緊張有時令人振作。

    是否要去看昆曲《西廂記》,需要一個同伴。

     14 “如果要做到不傷害他人,前提是不要對他人抱有期待。

    ” “同時也不讓他人抱有對你的期待。

    做到後一條更為困難。

    這意味在某些時刻,你必須顯示自己真實的立場,而沒有一絲自私的隐藏或者造作。

    ” 今日與M的一段對話。

     15 在網上長久浏覽書籍,訂了一些書。

    下午與M一起去大覺寺。

    鳳凰嶺一帶很美,但之前從未去過。

    生活中很多事情還未曾體驗。

    寺廟小而幽靜,樹木蔥茏。

    殿堂留存明清時代的古老佛像,有歲月的沉澱和氣度。

    裡面全然沒有人氣,沒有煙火氣,隻是冷清寂然。

    花園裡的餐廳卻人聲喧嘩。

     吃了紹興菜。

    喝了白茶。

     路上M買下當地人街邊攤位上所有的蓮蓬、蓮子、荷花,告别時分了我一半。

    我把蓮蓬和荷花用清水盛起來,并不抱有這些花苞會盛開的念頭。

     與人連續幾次約見。

    長時間聊天,一次六小時,一次八小時。

    疲倦,把話說盡,又似什麼都未曾說出。

    有時不免心存疑惑,交流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最終能夠“聽見”自己的語言。

    還是說給自己“傾聽”,并順便得到來自他人的幾縷回聲。

     人在成年之後應學會禱告。

    祈禱是一種儀式,在祈禱時人重新成為孩童。

    無法相愛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相愛。

    相愛需要理解,而理解是隻能在禱告裡獲得的東西。

    也許并沒有人真正理解過我們。

    他們可以欣賞、幻想、期待、破滅。

    唯獨理解總是缺席。

     人與人之間極容易發生對立和損傷。

    但對立和損傷又并不單純73與孤起,總是與依賴、沉溺、恩惠、愉悅、幻覺同時進行。

    人性之惡隐藏在深處,同時具備一觸即發的敏感和強度。

    人的關系在自私、偏見、慣性、懶怠中産生各種磨損,互相激發。

    需保持對這變化和成長中的關系的察覺。

    避免陷入粘滞、執着。

    避免激發它的惡性。

     占有之心多起于需索、不安全及對欲望的渴求。

    惡則來自對這種渴求的執着。

     16 某種力量演示過往的糾纏和過錯,讓人意識到自身行為和對他人的投射所互相組合的圈套。

    被我們的黑暗及光明所吸引的人,也許源自我們内在的一部分。

     有時,我們愛人,是取悅自己渴望被愛的欲求;對他人的提供,是試圖填補内在匮乏的需求;憎惡或攻擊他人,是被對方提醒了不願意被揭示的遮蔽的暗處;憤恨或者狂躁,聯接着内心長期積累的軟弱和無力……心的飛蛾,撲向火與暗的動力,均來自深沉的幻覺。

    自我戰争不過是沖突于牢籠之中。

     17 你可知,肝膽相照有時不過是徒然增加對方負擔。

     18 花園暮色裡孩童們的嬉耍歡叫。

    年輕女子穿上雪紡裙,裸露出手臂和腿足,茂盛黑發散發出呼吸。

    露天座的啤酒、聊天,流連忘返。

    任何氣味都在被強烈地蒸發。

    被充分表達的欲望,其質地是一種清潔。

    夏天是面目性感而内在天真的季節。

     薔薇好養,生命力充沛,在藤架牆頭四處蔓延,浪迹天涯,最終搭成一頂厚實濃重的花篷。

    茂盛花枝需要在結花苞之前進行修剪整理,易野性難馴。

    在南方家鄉,它有一個家常的名字,七姐妹。

    花朵旺盛,有時七朵開在一個枝頭。

    常在牆頭開得如雲霞一般,芳香撲鼻,是老巷子裡常見的花。

     下午在超市買餅幹、面包粉、蛋糕粉、洗發水、橘子。

    悶熱灰暗。

    出租車堵塞在三環。

    寫字樓裡燈火通明,人仍在繼續工作。

    路上滞留的公車玻璃窗後面有陌生人的面孔。

    城市交通和空氣的狀況惡劣如此。

    庸碌生活日複一日。

     此時突降一場大雨。

    狂風把暴雨吹成一層層水霧,傾灑大街。

    場景壯觀。

    路邊等車的行人被淋得濕透,臉上卻露出暢快笑容。

    躲避在路邊小店鋪的行人,站在窗前眺望。

    蛋糕店裡,有人在臨窗的座位上喝茶吃蛋糕。

    一場偶然邂逅的大雨,産生非現實之感。

    沉悶的人們有了狂歡節般的解脫。

     19 他說,讓我看看你現在的照片。

    她說,不需要。

    僅憑靠你腦海裡的記憶來回憶我。

     他說,如果這樣,隻能夠記得你年輕時候的樣子。

    她說,那就一直是它吧。

     20 隻有在愛的關系裡,人才能夠得到敞開自我、暴露身心的機會。

    如同回到幽暗溫暖的子宮,得到被容納的允許。

    這是愛的美好部分。

    而它負載的另一面,是被屈從的肉欲,被征服的孤寂,被渴求的貪戀。

    世俗關系大多由此而起。

    本來尋找的是回歸,最後卻視彼此為工具。

    争奪自由,傾軋尊嚴。

    逐漸成為一種毀滅性關系。

     九十五歲的以馬内利修女說:“每個人都期待按自己的方式被愛,每個人都希望另一半能夠對自己的期待作出反應。

    因此,許多愛情關系不過是一些自身出發并且回到自身的行動。

    ” 對他人的需索,成為恐慌;對他人的期許,成為失望;對他人的依賴,成為傷痛;對他人的侵占,成為禁锢。

    與之相反的是,對他人的容納,成為安甯;對他人的放手,成為自由;對他人的付出,成為獲得;對他人的憐憫,成為寬恕。

     我們在這種以愛為名卻以人性沖突來獲得成長的挑戰中獲得實踐。

     21 沒有任何一種關系可以被理所當然地索取和傷害。

    其中包括認為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