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解決一部分,但解決不了全部。
你是否有勇氣把自己全部拆解。
它們可以溶解,流出。
它們會帶着你的自我流出。
你未必會失去它們,也許隻是得到與它們同在的一種新的方式。
37
李安把《冰風暴》拍得像一部台灣電影。
人物都是美國演員,但表演是東方式的,情感與情緒的表達細膩含蓄,與美國人無關。
這是一部被導演風格打上烙印的電影,超越它的地域性。
換言之,一個有風格的創作者,可以在任何一部作品中打上屬于自己的印記。
男孩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長篇闡述分子結構的觀點。
冰風暴的天氣,穿橘紅色雨衣在森林和空地裡遊蕩,最後被電死。
按照解讀,裡面的每一個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在孤獨之中尋求出路。
大人和兒童的模式一緻。
性是成人生活裡重要的部分,身份互異的人們通過性愛交換、表達、傳遞感情,(他說,我這樣愛你,隻能通過做愛來表達。
這句話代表了一種典型的男人情感傳遞方式。
)同時,這又是一種極為封閉而主觀的方式。
性愛同時背負着冷漠、背叛、謊言、傷害。
音樂和《色,戒》有相同之處,細密層疊遞進。
李安是過分敏感的男子。
有人說,創作需要兩個因素,聰明人,笨功夫。
對天性的靈敏和源泉不自知,埋頭下苦功。
動手做,做下去,做完。
通常自認為聰明的人多,用笨功夫的少。
人隻說不做,或以說代替做,最終都是虛妄。
人由自我限制而生發的對他人的狹窄念頭,毫發無損于對方,隻使自己捉襟見肘。
若能置身事外,才不會畫地為牢。
38
經常意識到自己行走在懸崖邊緣的人,是否會因此更加用力及警醒。
晚上這個住在高山裡的人給我回了一封郵件。
最後一句話是,我用不上捐助,謝謝。
39
若有情執,必陷入軟弱。
把對方的謊言和冷漠視為重擊。
如果強大,就可以把一切變動當作灰塵拂去。
親密無間,如膠似漆,逐漸替換成冷淡疏離,争執不休。
他曾經一天給你十顆糖,突然十天也不給你一顆糖。
那你能如何。
憤怒于對方的變化,試圖控制對方,硬要對方給出更多糖果。
還是再次去别處尋找。
為何不讓自己的口袋裡裝滿更多的糖。
這樣不必期待他人給。
可以自己吃,興之所至,也可以給對方吃。
當下享受是最好的态度。
接受無常,接納完整的存在,而不試圖重新塑造,也不扭曲自己和他人。
關系第一原則,應是允許他人以獨立和自願的方式存在。
期望是自以為是的權力。
不要對别人失望。
别人即便有再多問題,那也是他允許自己并自認公正的。
在把對自己的失望轉換成對他人的憎惡時,人拿起匕首互刺彼此的心,痛快殺戮。
傷與被傷同屬一體,傷人便是自傷。
即便在歡愉中,人也無法彼此理解。
在傷害中更加不能。
給人自由,不侵犯壓榨他人。
也不允許他人這樣做。
40
感情是一把雙刃劍。
得到它的歡愉和親密的同時,要接受傷害。
關系互相依賴,同時隐含對立與鬥争。
這種分裂是它一體性的展現。
吸引是擁有多個層面的閃耀而冷酷的獨立體。
絕非一廂情願或曲意承歡。
41
有公開郵箱,讀者來信一直極多。
大多來信無法回複,有些信件若有必要,會嘗試給予回複。
通常這些信件不會有“請給我回複”之類的要求,但字字句句發自肺腑,令人沉重。
多出自年輕女子,有些用極為冷靜的筆調寫出多次自殺和情路跌宕的經曆,種種與自我和他人的惡性所發生的内在鬥争。
最後仍會堅持認為自己在“愛”着對方。
認為這些遭遇屬于“愛”的範疇。
你可知,彼此都太用力,以至到了末尾内心蕭瑟。
此時已脫離愛的本意,被激發的不過是隐藏其後的貪欲和匮乏。
情感是一種殘酷而理性的訓練。
通過檢驗,克服天性中的虛弱、沉溺和執着。
欲望使我們得到機會打開對方内心的黑暗,區别隻在于誰先識破這困守之境。
對男人來說,情愛和快樂有時是一種逃避和放松。
是他們的遊戲,玩耍的城堡,逗留的曠野。
他們的心如同獵人,征服和占有是血液中的本能。
對女人來說,若愛他,會把他當作孩子、父親,恨不能把骨血溶解于他的身上,把心擰成一股繩索。
兩人屬性和所求如此不同卻要相守,多麼困難。
他若不愛,會以各種方式玩轉你的肉體和靈魂,把它們視為腳下草芥。
不會有顧惜和尊重。
錯愛最後淬煉出銅牆鐵壁般剛硬冰冷的心。
一廂情願的幻想燃燒着虛妄的火焰,現實本身卻鋪滿跌碎的真相。
要記得。
他若真愛,隻會用一種方式呈現:用他的全部生命供養你。
42
那種除了性,而無法給予情感和精神支持的關系,隻會在原地滞留,不會提供上升空間。
這是由對方的身心模式決定,固執地用同一張羅網把你拖拉在原地。
但你終究需要前行,繼續尋找,才能得到讓生命均衡和飽滿的關系。
若受不到珍重的對待,愛是何物。
性的關系隻會止于性。
應與人發展一種正面能量的關系,而不是被欲望所刺激的由貪婪支配的關系。
即便要走一段漫長的路,不能忘記自己所要去的方向。
人在某一個路口,被迫要認清立場和處境,看到自身和他人的軟弱。
你曾經幻想過完美的東西,後來知道它沒有。
沒有可能把歸宿放在一個同等自私和軟弱的個體之上,也許對方也在需索和期待你的幫助及給予。
“無所貪愛,每一刻卻貫注深情。
”愛的涵義誰可真正領會。
43
我并不時常抽煙。
大概是在寫作的時候,疲倦或有壓力的時候,跟親近的會抽煙的男人在一起的時候。
粉殼煙在機場順便購買。
并不是平時常抽的煙,隻在旅途中做伴十幾天。
有時在路過的地方,購買當地的煙。
有時遇見他人,随手分享他們習慣的煙。
抽對方給予的煙,好像觸摸到他們内心一處私密的小空間。
搭讪他人,索要一支煙,或借用一下打火機,也極為自然。
煙本身并無禁忌,但由人評斷。
它是空性的。
對有孤獨感的人來說,它很難被徹底戒除,但也無需上瘾。
在咖啡店工作。
回複待定郵件,補寫日記,修改文件。
休息時觀察他人。
有些人的長相,一開始不讓人覺得喜歡,但交談或長時間相處之後逐漸體知到他的美。
内在依然決定長久的可行性。
一個戴假睫毛塗紅色指甲油化煙熏妝的女子,獨自前來。
點了咖啡,抽完一根煙。
右手臂有文身。
拿出一串黑色檀木和瑪瑙的大佛珠,雙手合十閉上眼睛誦經。
完畢後立即再次點燃一根煙。
44
一次,這個在遠處城市的男子,深夜告訴我,他躺在床上無法入睡覺得極度難過。
我想他也許需要撫慰。
聊天到淩晨。
幾次他說到哭泣,無法自制。
說到一個親近朋友的自殺身亡,說到他的困惑和内疚。
三點多結束。
躺下時覺得疲倦,放松。
眼前仿佛有小小火花閃現。
一次,她說,她不想活得太久。
我說,那你要活到什麼時候。
她說,三十七歲。
我說,那就很快了。
她也沒有什麼解釋。
其間說起“他待我很好,也足夠善良。
但我卻從來沒有得到過快樂”。
傾聽這些陌生人的故事。
他們有時很遠,有時很近。
45
現今,一個不看電視不聽電台不看報紙不看雜志對時事新聞八卦無興趣的人,也許正在跟這個時代脫節。
但我并無覺得不适。
也相信其實有許多人跟我相同。
我并不知道該與時代保持怎樣的關系。
隻願意自己的生命保持真實。
在這條熙攘的道路上,誰能于迷妄中知分曉。
沒有餘力投入在圍觀、辯論、哄鬧、駁斥之中。
不如保持原地不動,讓潮流和喧嚣兀自遠去。
一貫的荒誕是,世人都愛與外界、外人争鬥,标榜勇猛鬥士的姿态和觀點,這般也許能夠使自己感覺強大及重要。
以此可以遮蓋真實的自我,回避自身問題,避免反觀内在虛弱的靈魂。
這個時代,若有人想誠實談談自己,不免會被認為自戀或狹隘,反而奇怪得很。
談論浮誇的與己無關的事物,做出與外界萬物鬥其樂無窮狀,安全而熱鬧。
人們其實很少愛自己,也不認可自己的真實。
穿過夜色中的花園,草坡和樹林在雨水澆灌中沙沙有聲。
石榴花一簇簇暗紅的花影隐藏在枝葉背後。
雨水濕透臉上,脫掉涼鞋,光腳踩入草坡。
久久站在夜雨之中。
46
這些天,被一本書支撐着。
它在緩慢成為骨骼的一部分。
飽滿,強壯,因故安靜得不需要任何言語。
看到一本好的書,有時會希望别人不認識它。
也許這不是吝啬,隻是為了保有它的清靜。
用生命實踐所帶來的敏感去體察一本書的内心,而不是用階級論或政治意識或自我限制去粗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