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中又一度為金谷寶藏掀起空前之高潮。
寶藏之内容,也漸漸由傳聞中透露出來,據說那座藏寶的金谷之中,除了金銀珠寶不計其數外,最令武人動心的,共有三樣東西:一部九全秘芨、一瓶大還丹、一支青鋒劍。
上述這三件東西,在武人而言,可說無一不是稀世之寶。
顧名思義,當知九全秘友必屬九全老人一生武學之結晶。
回想當年,黃山大會上,九全老人以三套武功懾服天下群雄之曠古豪舉,于今有人提及,依然道者眉飛,聞者色舞,現在,要有誰能獲得這部九全秘芨,豈非立成天下第一高手?
再說大還丹,凡是武林中人,或是醫藥稍具常識者,差不多都知這種大還丹不可思議的神奇功效。
當年,少林第八代掌門人悟了大師被一名俗家劣徒誘落天山冰谷,屍體僵置七晝夜之久,幸好遇上當時藥聖慈心老人,一顆大還丹,立即返陰還陽。
這種大還丹并非它的煉冶方法不為人知,而是難在所需之藥材搜集不易。
尤以其中一味“天猿仙漿”,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所謂天猿仙漿,就是猿猴的眼淚。
三峽雖然多啼猿,但是,那種猿猴啼聲雖哀,卻是沒有眼淚的。
而且這種眼淚又必須從悲中來,溢而不覺者方為有效,試問到哪兒去找?這得花多少工夫和心血去找。
最後說那支寶劍,有個非常别緻的名稱,叫做“解語劍”。
這支解語劍,相傳乃九全老人随身佩用之物,當年九全老人在黃山大會上施展劍法,據說便是使用這支解語劍。
本來,一支寶劍不論它有一個多麼好聽的名稱,充其量亦不過是一支寶劍而已。
要是有人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支解語到第一個與普通寶劍不同的特點是,劍身有七道缺口,貿然看上去,很可能會被人誤認為是支殘兵,但是,隻須進一步加以細察,當可發現那七道缺口實為鑄劍人當初有心設置。
七道缺口之大小、形狀和距離,均不相同。
劍為兵中君子,又稱兵中之王,而這支解語劍,則可謂君子中之君子,王中之王!
普通寶劍,均以鋒利為主,而這支解語劍卻是鈍鋒無口,其意不在殺傷,用心甚明,此為此劍之厚道處。
另外,一般寶劍與敵人兵刃相交之下,如非相錯滑開,一方即有斷折之危險,而這支解語劍本身先自開有缺口,承受力有别于通常兵刃,故無折損之虞,同時因為缺口有大有小,對方兵刃由粗至細,均有缺口足資适應,是以敵人如不識此刻之厲害,手中兵刃一旦為哪些缺口所騎跨,鮮有能逃兵刃脫手之厄者,而這一點,則為此到之霸道處。
使用這種寶劍,除了必須有一套特殊的劍法相互配合之外,持到人首先得對它的性能具有認識和情感,方能得心應手,克制強敵。
一般人猜想,此或即此劍取名解語之由來,但事實上卻是大謬不然,解語也者,據五月花夏紅雲說,實在另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纏綿秘辛。
那是一段什麼秘辛呢?
夏紅雲搖搖頭道:“我是聽師父她老人家說的,當時我也曾追問過,但是,師父她老人家拒絕進一步加以解釋,僅含混地推稱,要我們女孩子家不必要知道得那麼多,同時這段故事也不适宜于讓一般女孩子家知道……”
文束玉本來對什麼金谷寶藏并無多大興趣,而今,由于這個隐藏在解語劍背後的謎語所逗引,他的觀念漸漸改變過來。
起先他還隻是很好奇,可是,不多幾天之後,他突然在父親留給他的那部武功手冊中得到一項驚人的發現。
文束玉和夏紅雲走在一起,閑談說笑,僅限于白天,每天,天一黑,二人便互道晚安,分别回房,武人之課業,非不得已,不可或斷,夏紅雲有夏紅雲的夜課,同樣的,文束玉也有文束玉的夜課。
文束玉在輕身術、掌法、劍法三種武功上系采循序而進的方式逐步修習,在完成卷首之基本心訣以後,他首先練的是輕身術,其次是掌法,到目前為止,他對那套不知名稱為何的劍法也練得差不多了。
本來,這套掌法尚需溫習三五天方可接下去再習劍法,但是,由于在路上聽夏紅雲提到那支謎一樣的解語到,使他突然對劍法産生強烈的向往,于是,他暫時将溫習掌法的課業抛開,立即開始揣摩那套劍法。
這一天,他關緊房門,拉密窗幔,先于燈下記熟三個招式,然後取出那枝事先預備好的竹枝,在房中與假想之敵人認真演練起來。
可是,他僅僅比劃了三二下,立即感到這套劍法有問題。
第一招起手式,功在凝神一志,聚氣壯勢,可以撇開不論。
第二招,他說不出它的名稱,他僅知道這一招的三個變化是:(一)平指敵目,虛實不執;敵攻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