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就到……”
武原正樹不到半個小時就趕到了靶場,看來他對合作的事已經迫不及待了。
鐘躍民遞過一支”八一”式自動步槍:“玩過槍嗎?打兩槍試試。
”
武原正樹接過槍仔細看看說:“我在自衛隊受過軍訓,還是預備役軍官呢,不過我使用的是美制M16,這種槍沒玩過,這種弧形彈匣是你們共産黨國家的制式裝備。
”他端起槍立姿向一百米外的胸環靶連連單發速射,灼熱的彈殼一顆顆迸落在腳下。
鐘躍民用一百倍的單筒望遠鏡觀察着胸環靶上的着彈點:“嗯,還不錯,都在七八環上下,做為業餘射手就很不錯了,我還以為你們日本人就會玩三八大蓋呢。
”
武原正樹放下槍說:“這種槍還是沒有M16好使,後座力太大,不過精度還可以。
”
鐘躍民把自動步槍撥到連發位上,舉槍向靶子扣動了扳機,槍口吐出了火舌,三十發子彈狂風暴雨般地把胸環靶中心的白點打成了蜂窩狀。
武原正樹不動聲色地說:“不愧是玩槍的高手,要是你們中國人都這麼尚武,那麼民族的整體素質也會高一些。
”
“什麼意思?”
“沒什麼,我不過是随便一說。
”
“杜衛東,咱們有二十多年沒見了,彼此已經很不了解了,合作的事以後再說,咱們還是先互相了解一下,在我的印象裡,你當年雖然是個日本少年,但由于你在中國長大,所以你的思維方式還是很中國化的,那時我們根本沒拿你當外國人。
可是等相隔這麼多年後我再見到你,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個典型的日本人,做事有闆有眼,在做一件事之前要經過周密的策劃,還要隐蔽自己的意圖,表面上裝得若無其事。
這是你們的民族性格嗎?坦率地說,我對你們日本人有些戒備,在我的印象中,日本人都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而且還很有些莫名其妙的種族優越感。
”
“躍民,你是不是還在翻曆史的老賬?就因為中日之間發生過戰争,你對日本人惡感就永遠消除不了?這太狹隘了吧?”
“問題是你們的政府至今不認帳,連侵略中國的事實都不認,這就有點兒裝孫子了,做人不能這樣,剛剛幹完壞事,提上褲子就不認帳。
就憑這一點,很讓人懷疑你們日本人的誠信度。
”
“躍民,你還記得六八年北京最時髦的衣着是什麼嗎?假如我記得不錯的話,是将校呢軍裝,那時我也有一件将校呢大衣,當然,我們家可沒有這類衣服,那是我扒别人的,當時穿着覺得神氣極了。
可是如果現在誰再穿一身将校呢軍裝參加某個酒會,别人會認為你有神經病,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定的時髦規則,從世界近代史的角度看,十九世紀到二次大戰前,世界各強國之間最時髦的遊戲就是争奪海外殖民地,那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被稱為叢林法則,甚至達爾文的進化論也為這種遊戲奠定了理論基礎,換句話說,‘物競天澤,優勝劣汰‘是那個時代的主題。
咱們當年打架,誰敢用刀子捅人,誰就會得到大家的尊重,覺得他份兒很大。
可是現在看來,這恐怕是一種劣迹,為什麼?這是因為規則變了,未必是因為咱們變好了。
規則的變化體現在國際關系和地緣政治方面也是同理。
二戰結束後,随着大批的殖民地獨立,世界建立了新秩序,遊戲的規則變了,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成了主旋律,以前的遊戲已經不時髦了,該玩新的了,我認為,中日兩國發生的戰争也是那個時代的必然産物,沒有必要耿耿于懷。
”
“問題是做了壞事要認帳,德國人就比你們強,人家認帳,還表現出真誠的忏悔,讓受害者覺得再不原諒他們就顯得不寬容了。
哪象你們日本人,挖空心思在字面上做文章,以為把‘侵略‘改成了‘進入‘就可以消滅曆史,這也太小兒科了,日本的青年就這麼好糊弄?”
“你們中國青年難道就不好糊弄?當年‘八一八‘我可是經曆過,犯病的可不止我一個,大串聯時我還把毛澤東像章别在肉上,以為自己最革命,後來傷口還發了炎。
當時我最恨的就是我父親,他為什麼是日本人而不是中國人?他為什麼不去爬雪山過草地?我為什麼不是一個老紅軍的兒子?那時要是毛澤東說句話,咱把日本滅了得啦,我估計我他媽的笫一個報名。
”
鐘躍民大笑起來:“我想起來了,你當年還喊過要打到美國白宮去。
”
“我聲明啊,這可不是我發明的,當時不知是哪位哥們兒寫了首長詩,叫《緻笫三次世界大戰的勇士》,長詩裡提到紅衛兵戰友們橫掃了世界,最後占領了白宮,一個戰友在黎明前犧牲在白宮的台階上,這個情節可能是對蘇聯電影《攻克柏林》的模仿。
我承認,這首長詩當時使我熱血沸騰,我是跟着叫嚷過一陣子。
我在美國讀書時,還去白宮參觀過,走上台階時我想起了這首長詩,心想這兒可是我們當年夢寐以求的地方,不是打算來參觀,而是來作戰。
所以說,無論是哪個種族,人類是有共性的,一個虛幻的東西可以使你熱血沸騰,使你失去理性,甚至可以使你成為暴徒。
”
鐘躍民說:“你能有這種認識看來哈佛還沒有白讀,說實話,我對你們日本人很有看法,既然做生意就是對手,不了解對手就容易吃虧,何況你們日本人在曆史上劣迹斑斑,幹了不少挺孫子的事。
遠的不說,就是近些年,中國有不少企業在引進日本設備時吃了大虧,不是以次充好,就是高價賣一些過時設備,要不就是先設圈套,低價賣設備,高價賣零配件,這些把戲我聽得太多了,所以不得不從曆史上找原因,從民族性角度上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