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首頁
    躍民連忙悔棋:“哎喲,你的馬在這兒?我沒看見,不行、不行,我不走這一步了。

    ” “又悔棋是不是?不行,咱這可是挂了賭的,你已經欠我三個窩頭了,想賴帳是怎麼着?” 鐘躍民道:“好好好,不賴帳,咱接着來,不就三個窩頭麼?” 曹剛伸出手:“嘿嘿,本店概不賒欠,先把帳清了再說。

    ” 鐘躍民急哧白臉地說:“一會兒開飯就給你,你急什麼?來,再接着來,我先走了,當頭炮。

    ” 曹剛搖搖頭道:“不下了,吃完飯再說,要是你這盤再輸了,連晚飯都沒你什麼事了,讓你看着我吃,我也不忍心,到時候心一軟,得,又退你一個窩頭,我不是白赢了?” “我餓着我樂意,你也别心軟,不就扛兩頓麼?小意思,來,接着來。

    ” 鄭桐走進窯洞說:“躍民,昨天是你做的飯吧?糧食沒了你也不提前打個招呼?” 鐘躍民一拍腦門:“糧食沒啦?哎喲,我想起來了,我給忘了,對不起,對不起,一點兒都沒剩下?還能湊合一頓麼?” 鄭桐沒好氣地:“連他媽一點兒渣兒都沒剩下。

    ” 曹剛恍然大悟:“我操,我說你小子連輸了三個窩頭怎麼一點兒不着急?鬧了半天是蒙我呢?” 鐘躍民連忙解釋:“誰蒙你誰是孫子,我還真給忘了。

    ” 鄭桐笑道:“你小子不是要帶隊要飯嗎?走吧,跟村裡老鄉借幾件破棉襖穿上,一人再弄一根打狗棍,要飯歸要飯,這身行頭可不能含糊。

    ” 鐘躍民搔搔頭皮:“就算去要飯也得明天去呀,今天怎麼過?還一頓晚飯呢,嗯?這味兒真香,誰家做飯呢?” 曹剛說:“那三個女生呗。

    ” 在知青點的夥房裡,蔣碧雲剛打開熱氣騰騰的蒸鍋,鐘躍民閑逛般溜進來搭讪道:“嗬,真香啊,做什麼呢?” 蔣碧雲眼皮都沒擡:“還能做什麼?窩頭呗。

    ” 鐘躍民腆着臉道:“能嘗嘗麼?” “不能。

    ” “别那麼小氣,好歹都是北京海澱的,又是坐一趟火車來的,俗話說得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你看我這眼淚都快流下來啦……” “少套磁,有事兒說事兒。

    ”蔣碧雲幹脆地回答。

     鐘躍民不屈不撓地說:“得,不說老鄉,咱們總算是鄰居吧?兩個宿舍挨着,中間不就隔着一堵牆麼?《紅燈記》裡李奶奶那句台詞是怎麼說的?拆了牆咱就是一家人了,鐵梅那句話說得更絕,你猜她怎麼說?她說不拆牆咱也是一家子……” “鐘躍民,你油嘴滑舌說了半天,就是想蹭飯吧?” “别說得那麼難聽,我隻是想借點兒糧食,你看,一個是蹭,一個是借,這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别……”鐘躍民嘟囔着。

     蔣碧雲直截了當地拒絕:“不借。

    ” “要不,算是高利貸吧,借一斤還兩斤,怎麼樣?” “我不稀罕。

    ” 鐘躍民想發作又忍住,悻悻地走了。

    蔣碧雲望着鐘躍民的背影,臉上充滿了輕蔑的表情。

     村支書常貴正坐在自家炕桌前吃飯,桌上擺着幾個窩頭,他和老婆孩子每人都端着一個大碗在呼噜呼噜地喝着野菜糊糊。

     鐘躍民在外面喊:“常支書在家嗎?” 常貴緊張地小聲說:“快收起來。

    ” 婆姨飛快地把剩飯收走,常貴這才披着老羊皮襖走出門:“是躍民呀,窯裡坐。

    ” 鐘躍民走進窯洞,常貴按照村裡的習慣用語寒喧道:“吃了麼?” “沒有,常支書,你吃了麼?” 常貴顯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吃啥麼?我家斷頓啦。

    ” 鐘躍民似乎沒有料到,他愣了一下,欲言又止,他仔細地審視着常貴,常貴也若無其事地眯起小眼睛和鐘躍民對視。

     鐘躍民忽然笑了:“既是這樣,那我就什麼也别說啦,常支書,明天我們去讨飯,村裡還有誰一起去?” 常貴蹲在炕前,裝滿一煙鍋煙葉點上火說:“把老弱病殘都帶上,這是規矩。

    ” 鐘躍民用哀求的口吻說:“常支書,我們今天就有點兒過不去了,村裡能先借我們點兒糧食麼?讓我們把今天先過去。

    ” 常貴不為所動:“哪還有糧食?咱村的人餓上一兩天是常事,這不算啥,習慣了就好啦。

    ” 鐘躍民隻好站起來告辭,他走到門口又站住,轉過身來:“支書,咱村沒來過日本鬼子吧?抗日戰争時,日本人沒過黃河嘛,咱村到哪兒學的這套堅壁清野的功夫?” 常貴裝糊塗:“你這娃說啥?” “沒說啥,支書,你歇着,我走了。

    ” 鐘躍民沒想到糧荒來得這樣快,也沒想到一旦糧食沒了,後果會如此嚴重。

    自從中午發現口糧已經用光,一直到晚上睡覺,男知青們四處借糧,竟沒有借到一粒糧食,大夥生生餓了兩頓飯。

    鐘躍民明白,這裡的農民已經是被餓怕了,他們把糧食看得比命還重要,你朝他借老婆也比借糧好開口。

    再說有些農民家裡肯定也是早已斷頓了,既然鐘躍民曾經大包大攬地答應過支書,要帶隊去讨飯,那村民們就老老實實地等着。

    鐘躍民以前一直認為凡事都一樣,車到山前必有路。

    卻沒想到現在居然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