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略述法相义卷中

首頁
    不令種增長。

    謂之不增長業。

    瑜伽第九雲。

    增長業得謂除十種。

    一夢所作。

    二無知所作。

    三無故思所作。

    四不利不數所作。

    五狂亂所作。

    六失念所作。

    七非樂欲所作。

    八自性無記。

    九悔所損。

    十對治所損。

    除此十種名增長業。

    不增長業謂此十種。

    又八十九雲。

    諸作不增長業。

    若無追悔不修對治。

    尚可受果。

    名增長業。

    若追悔等名不增長業。

    或先增長業。

    由追悔等名不增長業。

    如未生怨。

    未追悔前名增長業。

    追悔已後名不增長業矣 定不定業 瑜伽論第九十雲。

    定受業者。

    謂故思所造重業。

    不定受業者謂故思所造輕業。

    由三因緣令業成重。

    一由意樂故。

    二由加行故。

    三由田故。

    由意樂者。

    謂由猛利纏等所作。

    于同法者見已歡喜。

    于彼随法多随尋思多随伺察。

    如是名為由意樂故令業成重。

    由加行者。

    謂于彼業無間所作。

    殷重所作。

    長時積集。

    又于其中勸他令作。

    又即于彼稱揚贊歎。

    如是為由加行故令業成重。

    由田故者。

    謂諸有情于己身恩若住正行及正行果。

    于彼發起善作惡作。

    當知此業說名為重。

    與彼相違說名為輕。

    又第六十雲。

    依未解脫建立定受業矣。

    謂世道伏斷乃至得聖得無學等。

    名為解脫者。

    與此相違者名為未解脫者也 三業四業 阿毗達磨集論四雲。

    業差别有三種。

    謂順現法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業。

    順現法受業者。

    若業于現法中異熟成熟。

    謂從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損若益必得現異熟。

    如從慈定起。

    從無诤定起。

    從滅定起。

    從預流果起。

    從阿羅漢果起亦爾。

    又于佛為上首僧中造善惡業必得現異熟。

    又有餘猛利意樂方便力所行善不善業亦得現異熟。

    順生受業者。

    若業于無間生中異熟成熟。

    謂五無間業。

    複有所餘善不善業于無間生異熟成熟者。

    一切皆名順生受業。

    順後受業者。

    若業于無間生後異熟成熟。

    是名順後受業。

    雜集論八雲。

    于此業中後初熟位建立順現法受等名。

    不唯受此一位異熟。

    若業于此生造。

    即從此生已去異熟成熟。

    說名順現法受業。

    若業于此生造從無間生已去異熟成熟。

    說名順生受業。

    若業于此生造度無間生已去異熟成熟。

    說名順後受業矣。

    問。

    何名無诤定。

    答。

    雜集論七雲。

    無诤者。

    謂依止靜慮于防護他所應起煩惱。

    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所矣。

    唯識論中更加順不定受業以為四業也 定不四業 瑜伽六十雲。

    複有四業。

    一異熟定。

    二時分定。

    三二俱定。

    四二俱不定矣。

    了義燈五雲。

    餘三不定。

    第一約報受雖是定。

    然時不定。

    第二時定而報不定。

    故并不定 決定三業 阿毗達磨集論四雲。

    雲何名為決定受業。

    謂作業決定·受異熟決定·分位決定。

    雜集論七雲。

    作業決定者。

    由宿業力感得決定異熟相續。

    于此生中必造此業。

    何以故。

    應造此業期限決定故。

    終不越限必造此業。

    乃至諸佛世尊大神通力亦不能為障令其不造。

    随因決定力果相續轉變故。

    受異熟決定者。

    如先所說故思造業。

    分位決定業者。

    如由此業于現報中必定受異熟。

    由此業必受生異熟。

    由此業必受後異熟。

    法華玄贊十雲。

    若業道攝名順定業。

    加行後起通定不定。

    又未悔未對治等名決定業。

    已悔已對治等名不定業 五種故思 阿毗達磨集論四雲。

    雲何名為故思造業。

     謂他所教敕故思造業·他所勸請故思造業·無所了知故思造業·根本執着故思造業·颠倒分别故思造業。

    雜集論七雲。

    他所教敕故思造業者。

    猶如有一。

    雖不欲樂因他強力之所教敕發起故思行不善業。

    他所勸請故。

    思造業者。

    猶如有一。

    雖不欲樂因他勸請因他引導執為利益發起故思行不善業。

    無所了知故思造業者。

    猶如有一。

    不了得失。

    無所執着随欲造業者所作發起故思行不善業。

    根本執着故思造業者。

    猶如有一。

    為貪瞋等不善根纏故其心猛亂執着發起故思行不善業。

    颠倒分别故思造業者。

    猶如有一。

    依不平等内見愛樂邪法為求當來可愛異熟發起故思行不善業。

    前三故思作業雖作不增長。

    輕故不必受異熟。

    後二故思作業若作若增長。

    重故必定受異熟矣 福等三業 一福業。

    謂感欲界善趣異熟及順五趣受之善業是也。

    前是人天總業。

    後是五趣别業也。

    福者勝義其相殊勝自體及果俱可愛樂。

    故名為福。

    二非福業。

    謂感惡趣異熟及順五趣異熟之不善業是也。

    初是三惡趣總業。

    後是五趣别業也。

    非福者劣義。

    其相鄙劣自體及果俱不可樂。

    故名非福。

    三不動業。

     謂感色無色界異熟及順色無色受之業是也。

    前是總業。

    後是别業也。

    此業以定所攝定于自處受其果報。

    不如欲界散業遇緣而轉得餘趣處受報。

    故名不動。

    或定地攝名為不動。

    以定能住于一境也 略述法相義卷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