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自序

首頁
是书虽名《因是子静坐法续编》,然其内容,则与前编截然不同,盖前编是道家方法、此编是佛家方法也。道家方法足以却病延年,不足以超脱生死(虽亦有成道之说,实不过福报较长,未能出生死轮回)。惟佛家方法,下手即以超脱生死为目的,却病延年,乃其余事,所以为最尊最胜之法。

    余在民国三年著《因是子静坐法》时,虽喜翻阅释典,实未得其门。至民国六年,第二次至北京,方专心学佛,抛弃昔年之静坐法,改习佛家之止观法。屈计修持不过四五年,实无心得可以告人,故余之本意,尚不愿撰此续编,今之为此,盖有不得已焉。

    余之不得已而著此书有两种原因,一者属于自己方面,盖前编出版以后,行销已及数万册,学者甚多,投函质疑,络绎不绝,近如各省,远及南洋,几无处无学习之人。苦于不能将余近数年之经历,一一告之,故不得不借文字以达近年来之思想。二者属于他人方面,人之见过我书而未见其人者,大率以为必是老道一流人物,闻余学佛,以为必另是一人。如梁漱溟君著《维识述义》,未审余之前后历史,于其序言中遽下判断曰:“蒋某好谈佛法,但我看他的著作,实在是醇乎其醇的外道思想。”并世相识之人,尚隔膜如此。故同志之友人,皆常常督促,以为必须著一续编以释外间之疑。梅光羲、徐文蔚二君促之尤力,乃于今夏暑假期内,草成此编。

    是书依据《小止观》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而作,旁及他种经论,附以己意,而用显浅之文字达之。稍深之方法亦多不采,务期学者易解易行。若欲求全豹,则原书具在,可以复按。

    物质的科学,可以用客观证明。至静坐是精神事业,只有主观可以自证。若用语言文字诏告他人,全在十分忠实,不可丝毫妄语以惑世乱俗。今之修此道者,往往喜说定中种种神奇境界,学者受其诱惑,贻害非浅。余则修持三十余年,所可言者,只是入坐后恒能达一心不乱之境耳,并无神奇可说。或者闻余此言,又以为有所秘密。不知余向来主张一切学术应公开研究,乃极反对秘密者。(至佛教密宗另是一事,非世俗所谓秘密。)学者应知静坐决非以求神奇为事,即果遇神奇,亦宜舍之,不可取著,以堕魔境,况乎未有神奇而侈言神奇以炫人耶。此稿成后,蒙梅光羲、徐文蔚二君多所是正,合志于此,以谢嘉惠。

    因是子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