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四

首頁
    尤與之昵,時人謂之三蠹。

    (同上) 啄口流血司馬申曆事陳朝三帝,性忍害,好飛書以谮毀,朝之端士遍被其殃。

    嘗晝寝于尚書下省,有鳥啄其口,流血及地,時論以為谮賢之效也。

    (同上) 此是我馬何因死去隋師将濟江,群臣請為備防,施大慶沮壞之,後主未決,孔範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邊将欲作功勞,妄言事急。

    臣自恨位卑,虜若能來,定作太尉公矣。

    ”或妄言北軍馬死,範曰:此是我馬,何因死去。

    ”後主深以為然,故不為備。

    (同上) 将軍乃有宇宙之号乎侯景又矯诏,自加宇宙大将軍都督六合諸軍事,以诏文呈簡文帝,簡文帝大驚曰:将軍乃有宇宙之号乎?”(《賊臣列傳》)伊那得來啖是王偉請立七廟,侯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世祖考,故置七廟。

    ”并請七世諱,敕太常具祭祀之禮。

    景曰:前世吾不複憶,唯阿耶名标,且在朔州,伊那得來啖是。

    ”衆聞鹹笑之。

    景黨有知景祖名乙羽周者,自外悉是王偉制其名位,以漢司徒侯霸為始祖,晉徵士侯瑾為七世祖,于是推尊其祖周為大丞相,父标為元皇帝。

    (同上) 皆謂為廂侯景床東邊香爐無故堕地,景呼東西南北皆謂為廂,景曰:此東廂香爐那忽下地?”議者以為湘東軍下之徵。

    (同上) 湘東一目王偉及呂季略、周石珍、嚴俱送江陵,偉尚望見全,于獄為詩贈元帝下要人曰:趙壹能為賦,鄒陽解獻書,何惜西江水,不求轍中魚。

    ”又上五百字詩于元帝,元帝愛其才,将舍之,朝士多忌,乃請曰:前日偉作檄文有異辭句。

    ”元帝求而視之,檄雲:項羽重瞳,尚有烏江之敗,湘東一目,甯為四海所歸。

    ”帝大怒,使以釘釘其舌于柱,剜其腸,顔色自若,仇家脔其肉,俯而視之,至骨,方刑之。

    (同上) 北史上非是俊物典禦丞李集面谏齊文宣帝,比帝有甚于桀纣,帝令縛置流中沉沒,久之,複令引出,謂曰:“吾何如桀纣?”集曰:回來彌不及矣。

    ”帝又令沉之,引出更問,如此數四,集對如初,帝大笑曰:“天下有如此癡漢,方知龍逢比幹,非是俊物。

    ”遂解放之。

    (《齊文宣本紀》)不登娈童之床齊文宣在晉陽,太子監國,集諸儒講孝經,令楊傳旨,謂國子助教許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資?”對曰:散愁自少以來,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簡策,不知老之将至。

    平生素懷,若斯而己。

    ”太子曰:顔子縮屋稱貞,柳下妪而不亂,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乃赉絹百匹。

    (同上) 具牢馔而親觀之齊後主禦馬,則藉以氈褥,食物有十餘種,将合牝牡,則設青廬,具牢馔,而親觀之。

    狗則飼以粱肉,馬及鷹犬,乃有儀同郡君之号,故有赤彪儀同、逍遙郡君、淩霄郡君,高思好所謂馱龍逍遙者也。

    犬于馬上設褥以抱之,鬥雞亦号開府,犬馬雞鷹,多食縣幹。

    又于華林園立貧窮村舍,帝自敝衣為乞食兒,又為窮兒之市,躬自交易。

    (《齊後主本紀》)将恐來世以予為口實西魏恭帝元年四月,帝大飨群臣,魏史柳虬執簡書告于朝曰:廢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歲,文皇帝托于安定公曰:是子也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公宜勉之。

    ’公既受茲重寄,居元輔之任,又納女為皇後,遂不能訓誨有成,緻令廢黜,負文皇帝付囑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誰?”帝乃令太常盧辯作诰喻公卿曰:嗚呼,我群後暨衆士,維文皇帝以襁褓之嗣,托于餘訓之誨之,庶厥有成,而予罔能弗變厥心,庸暨乎廢,墜我文皇帝之志。

    嗚呼,茲咎予其焉避。

    予實知之,矧爾衆人之心哉?惟予之顔,豈惟今厚,将恐來世以予為口實。

    ”(《周文帝本紀》)曾為次長祖周宣帝不聽人有高者大者之稱,諸姓高者改為姜,九族稱高祖者為長祖,曾為次長祖,官稱名位,凡謂上及大者改為長。

    又令天下車皆渾成為輪,禁天下婦人皆不得施粉黛,唯宮人得乘有輻車、加粉黛焉。

    (《周宣帝本紀》)少年為婦人服飾周宣帝好令京城少年為婦人服飾,入殿歌舞,與後宮觀之,以為喜樂。

    (同上) 乃體過于吾琅邪公主名玉儀,魏高陽王斌庶生妹也,初不見齒,為孫騰妓,騰又放棄,齊文襄帝遇堵途,悅而納之,遂被殊寵,奏魏帝封焉。

    文襄謂崔季舒曰:爾由來為我求色,不如我自得一絕異者。

    崔暹必當造直谏,我亦有以待之。

    ”及暹谘事,文襄不複假以顔色,居三曰,暹懷刺墜之于前,文襄問:何用此為?”暹悚然曰:未得通公主。

    ”文襄大悅,把暹臂入見焉。

    季舒語人曰:崔暹常忿我佞,在大将軍前,每謂叔父合殺,及其自作,體佞乃體過于吾。

    ”(《後妃列傳》)俗弄女婿法齊文宣段昭儀,段韶妹也。

    婚夕,韶妻元氏為俗弄女婿法,戲文宣,文宣銜之,後因發怒,謂韶曰:我會殺爾婦。

    ”元氏懼,匿婁太後家,終文宣世不敢出。

    (同上) 妝點不獲時至馮淑妃名小憐,大穆後從婢也。

    穆後愛衰,以五月五日進之,号日續命,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

    後主惑之,坐則同席,出則并馬,願得生死一處。

    命淑妃處隆基黨,淑妃惡曹昭儀所常居也,悉令反換其地。

    周師之取平日,帝獵于三堆,晉州亟告急,帝将還,淑妃請更殺一圍,帝從其言,及帝至晉州,城已欲沒矣,作地道攻之,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勢欲入,帝敕且止,召淑妃共觀之,淑妃妝點不獲時,至周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舊俗相傳晉州城西石上有聖人迹,淑妃欲往觀之,帝與淑妃度橋,橋壞,至夜乃還,稱妃有功勳,将立為左皇後,即令使馳取翟等皇後服禦,仍與之并騎觀戰,東偏少卻,淑妃怖曰:軍敗矣。

    ”帝遂以淑妃奔還,至洪洞戍,淑妃方以粉鏡自玩,後聲亂唱賊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