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為僮使,問知其夫人,皆驚。
(同上)
莽辄素食每有水旱,王莽辄素食,左右以白太後,遣使者诏莽曰:聞公菜食,憂民深矣!今秋幸熟,公勤于職,以時食肉愛身為國。
”(同上)
比孝經大司馬護軍褒奏言:安漢公遭子宇陷于管蔡之辜,子愛至深,為帝室故不敢顧私。
惟宇遭自,喟然憤發作書八篇,以戒子孫;宜班郡國,令學官以教授。
”事下群公,請令天下吏能誦公戒者,以著官簿,比孝經。
(同上)
敕諸公勿敢言平帝疾,王莽作策,請命于泰,戴壁秉圭,願以身代,藏策金鄊,置于前殿,敕諸公勿敢言。
(同上)
莽策群司王莽策群司曰:歲星司肅,東瞸太師典緻時雨,青炜登平,考景以晷。
熒惑司胐,南瞸太傅典緻時奧,赤炜頌平,考聲以律,太白司艾,西瞸國師典緻時,白炜象平,考量以铨。
辰星司謀,北瞸國将典緻時寒,玄炜和平,考星以漏。
月刑元股,左司馬典緻武應,考方法矩,主司天文,欽若昊天,敬授民時,力來農時,以豐年谷。
日德元肱,右司徒典緻文瑞,考圓合規,主司人道,五教是輔,師民承土,宣美風俗,五品乃訓。
鬥平元心,中司空典緻物圖,考度以繩,主司地裡,平治水土,掌名山川,衆殖鳥獸,蕃茂草木。
”各策命以其職,如典诰之文。
(同上)
皆以為宗室王莽又曰:姚妫陳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黃虞苗裔,予之同族也。
書不雲乎:亻享序九族。
’其令天下,上此五姓名籍于秩宗,皆以為宗室,世世複無有所與,其元城王氏,勿令相嫁娶,以别族理親焉。
”(同上)
天帝除書是時,争為符命封侯,其不為者,相戲曰:獨無天帝除書乎?”司命陳崇白王莽曰:此開奸臣作福之路,而亂天命,宜絕其原。
”莽亦厭之,遂使尚書大夫趙并驗治非王威将率所班,皆下獄。
(同上)
辄系其故名王莽下書曰:常安西都曰六鄉,衆縣曰六尉。
義陽東都曰六州,衆縣曰六隊。
粟米之内曰内郡,其外曰近郡。
有鄣徼者曰邊郡。
合百二十有五郡。
九州之内縣二千二百有三。
公作甸服,是為惟城;諸在侯服,是為惟甯;在采任諸侯,是為惟翰;在賓服,是為惟屏;在揆文教,奮武衛,是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為惟藩。
冬以其方為稱,總為萬國焉。
”其後,歲複變更,一郡至五易名,而還複其故。
吏民不能紀,每下诏書,辄系其故名曰制诏。
陳留大尹尉,其以益歲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陽,以雍邱以東付陳定;陳定故梁郡,以封邱以東付治亭;治亭故東郡,以陳留以西付祈隧;祈隧故荥陽,陳留已無複有郡矣,大尹尉皆詣行在所。
其号令變易,皆此類也。
(同上)
更易新冠帶王莽子宗姊妨為衛将軍王興夫人,祝詛姑,殺婢以絕口。
事發覺,莽使中常待揮責問妨,并以責興,皆自殺。
事連司命孔仁妻,亦自殺。
仁見莽免冠謝,莽使尚書劾仁乘乾車,駕川馬,左蒼龍。
右白虎,前朱雀,後元武,右杖威節,左負威鬥,号曰赤星,非以驕仁,乃以尊新室之威命也。
仁擅免天文冠,大不敬。
有诏勿劾,更易新冠,其好怪如此。
(同上)
诳火翟百姓王莽見盜賊多,乃令太史推三萬六千歲曆紀,六歲一改元,布告天下。
下書曰:紫閣圖曰:‘太一、黃帝皆仙上天,張樂昆侖虔山之上。
後世聖主得瑞者,當張樂秦終南山之上。
’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谕矣。
複以甯始将軍為更始将軍,以順符命。
易不雲乎: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予其飨哉!”欲以狂鐀百姓,銷解盜賊。
衆皆笑之。
(同上)
頭與身皆着毛王莽又博募有奇技術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
言便宜者以萬數;或言能渡水不用舟楫,連馬接騎,濟百萬師,或言不持鬥糧,服食藥物,三軍不饑;或言能飛,一日千裡,可窺匈奴。
莽辄試之,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着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堕。
莽知其不可用,苟欲獲其名,皆拜為理軍,賜以車馬,待發。
(同上)
污染其衣太傅平晏死,以帝虞唐尊為太傅,尊曰:國虛民貧,咎在奢泰。
”乃身短衣小,乘牝馬柴高車,藉瓦器。
又以曆遺公卿,出見男女不異路者,尊自下車以象刑赫幡,污染其衣。
莽聞而說之,下诏申敕公卿,思與厥齊。
封尊為平化侯。
(同上)
升起高陵又聞漢兵言王莽鸩殺孝平帝。
莽乃會公卿以下于王路堂,開所為平帝請命金鄊之策,泣以視群臣。
命明學男張邯稱說其德,及符命事,因曰:易言‘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莽’皇帝之名,升’謂劉伯升,高陵’謂高陵侯子翟義也。
言劉升、翟義為伏戎之兵,于新皇帝世,猶殄滅不興也。
”群臣皆稱萬歲。
(同上)
皇祖叔父子僑殿中鈎盾土山仙人掌,旁有白頭公青衣郎,吏見者私謂之國師公。
衍功侯喜素善卦,王莽使筮之,曰:憂兵火。
”莽曰:小兒安得此左道?是乃予之皇祖叔父子僑,欲來迎我也。
”(同上)
天生德于予時王莽绀羫服,帶玺砫,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按式于前,曰:時加某。
”莽旋席随鬥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