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首頁
    楚了。

    ” “好!馬上寫旨來看。

    ” 于是恭王回身向沈桂芬使個眼色,他先跪安退出,找“達拉密”去述旨寫廷寄。

     “剛才當着沈桂芬在這兒,我不便說。

    ”慈禧太後這時才向慈安太後解釋,“連漕運、河道在内,一共十個總督,漢人倒占了八個,如果閩浙總督不教英桂兼署,再放一個漢人,就剩下兩廣一個瑞麟了!” 慈安太後這下才明白,感慨地說:“誰教咱們旗人不争氣! 就是瑞麟在廣東,也夠瞧的!” ※※※ 話雖如此,眼前的威風,卻盡歸于漢人。

    冠蓋京華,都不如大将入觐的令人注目,首先奉召的是左宗棠,八月初五到了天津,崇厚特地請他閱兵——神機營的洋槍隊。

    八旗子弟供漢大臣校閱,這幾乎是第一次。

    左宗棠也當仁不讓,戴了副大墨晶眼鏡看洋槍隊打靶,老實地批評他們的“準頭”不好,但也放了賞。

    然後八月初十由蘆溝橋入崇文門,崇文門稅吏的可惡,天下聞名,然而不敢難為“左騾子”——左宗棠新得的綽号,是神機營喊出來的。

     一進城先到宮門遞折請安,然後由打前站的差官和辦差的官員陪着,到賢良寺休息。

    賢良寺在東華門的冰盞胡同,本來是雍正年間怡親王允祥的府第,舍宅為寺,世宗題名“賢良”。

    其地精緻而清靜,又近禁城,所以無形中成為封疆大吏入觐述職的下榻之處,現在做了陝甘總督的行館。

     人還沒有坐定,順天府屬下的首縣,大興知縣的手本遞了進來。

    大員過境或莅止,照例由首縣作東道主,備辦一切供應,所有費用或由地方攤派,或者先挪用公款,務使貴賓滿意,則無事不可商量。

    所以至首縣的,必須長于侍應,有“十字令”的歌訣:“紅、圍融、路路通、認識古董、不怕大虧空、圍棋馬吊精工、梨園子弟殷勤奉、衣服齊整語言從容、主恩憲德滿口常稱頌、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這些人物,左宗棠看得多了,有他自己的一套與衆不同的處理方法。

     “我們大帥跟貴縣道乏!”奉命去“擋駕”的差官,跟大興知縣說,“再要跟貴縣說一句,我們大帥向來不擾地方,貴縣不必預備什麼,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辦,不勞費心。

    ” “是,是!”那知縣也知道左宗棠的作風,一年上百萬的軍饷過手,要什麼有什麼,不肯沾地方上的小便宜,所以根本也就沒有預備。

     接着,左宗棠換去行裝,穿上一品服飾,吩咐套車拜客,第一個是拜恭王。

    封疆大吏中,恭王唯一沒有見過的,就是左宗棠,但傾慕已久,所以一見了面,等他剛一跪下,便趕緊親手相扶,拉着他的手,細細端詳了一番笑道:“季高,神交已久!今天得睹豐采,讓我想起一個人,林少穆。

    ” 左宗棠并不覺得自己象林則徐,便這樣答道:“林文忠公經世之才,可惜鞠躬盡瘁,赍志以殁。

    ” “幸而繼起有人,蒼生之福。

    ”接下來,恭王問起他的行程,轉入寒暄,當面約他晚上吃“便飯”。

     名為“便飯”,其實是一桌滿漢全席,而賓主一共隻有五個人,恭王隻邀了軍機三大臣作陪,以便談西征的部署。

    左宗棠逸興遄飛,把陝甘的形勢,進兵的方略,參以乾隆“十大武功”中平回部一役的史實,口講指畫,頭頭是道。

    雖然滿口湘陰土腔,恭王不大聽得明白,但光看他那份氣勢,已令人心折。

     談到最後,左宗棠的老脾氣發作了,開始攻擊李鴻章和淮軍,這時軍機三大臣的态度不同。

    寶鋆頗感興趣,沈桂芬雖跟李鴻章同年,卻能聲色不動,隻有文祥覺得不妥,便找個空隙打斷他的話問:“季翁,請訓的折子預備了沒有?” “這……”左宗棠不大懂入觐的規矩,愕然不知所答。

     “想來還不曾預備。

    ”文祥說道,“我叫人替季翁遞吧!” “費心,費心!”左宗棠拱拱手道謝,“那一天召見,請博翁事先給我個信。

    ” “當然。

    ”文祥又問:“今年貴庚?” “我跟胡潤芝同歲,今年五十七。

    ” 于是文祥轉臉看着恭王說:“季翁進宮,該先請個恩典。

    ” 恭王懂他的意思,這個“恩典”是“紫禁城騎馬”,又稱“朝馬”。

    按定制,大臣六十五歲以上,才能奏請,但軍興以來,名器甚濫,所以五十七歲也夠資格了。

     等宴罷茶叙,談到起更時分,左宗棠起身告辭。

    軍機三大臣卻仍留在那裡,有所商談。

    當然要談左宗棠,“你們覺得這個當代諸葛亮如何?”恭王笑着問。

     “自然遠勝王昭遠。

    ”寶鋆這樣回答。

    王昭遠是後蜀孟昶的寵臣,一個極無用的人而跟左宗棠一樣,好以諸葛亮自命,所以寶鋆拿他來作比。

     “凡是此輩,都好大言,用奇計。

    ”沈桂芬以極冷峭的語氣說:“召見那天,須防他信口開河,萬一上頭不明究竟,許了他什麼,交下來辦不到,豈不麻煩?” “顧慮得是。

    ”文祥深深點頭,“召見那天,六爺自己帶班吧!” “可以。

    ”恭王又說,“不過最好找人先跟他打個招呼,比較妥當。

    ” “這個人倒不好找。

    ” “有一個。

    ”沈桂芬打斷寶鋆的話說,“左季高一定會去拜潘伯寅,托他相機轉告好了。

    ” 大家都認為他的辦法很好,就托他走一趟,當夜去訪潘祖蔭,道明來意,請他第二天不必入值,在家等左宗棠來拜訪,潘祖蔭自然一口應承。

     果然,沈桂芬料事甚确,第二天左宗棠專誠登門拜訪,潘祖蔭于左宗棠有恩,所以他一見面就跪了下去,但論官位,主人隻是一個侍郎,連忙口稱:“不敢當,不敢當!”随即也跪下還禮。

     等聽差把兩個人攙扶了起來,左宗棠說道:“寅公!我今日一拜,拜的是你那兩句話。

    ”随即朗聲念道:“‘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那是鹹豐九年,左宗棠為永州鎮總兵樊燮所控,湖廣總督官文上折參劾,奉旨訊辦,潘祖蔭在南書房入值,受同官郭嵩焘所托,上疏救左宗棠的。

    潘祖蔭便即笑了,“實告爵帥。

    ”他說,“我那個奏折裡面的話,無一句不是郭筠仙所說。

    ” 這一下把左宗棠說得愕然不知所答。

    潘祖蔭和郭嵩焘合力救了他,而他的報答不同,因為他對潘祖蔭有知遇之感,對郭嵩焘則恩怨糾結,終于反目成仇。

    現在照潘祖蔭的話看,知己應該是郭嵩焘,這是從何說起? 看見客人有窘色,潘祖蔭倒有些自悔孟浪,便把話扯了開去,說了許多伸慕的話,順便向他道謝每年所送的巨額“炭敬”。

     最後談到沈桂芬所托的事,他問:“爵帥定在那天鄞見?” “要等軍機處替我安排。

    ”左宗棠答道:“總要先談出個大概來,才好入奏。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