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金眼雕非常勇猛,絕不畏人的,它此次前來,或者因為昨天我們用亂箭把它射了一頓,故它特來報仇的。
大約它仍到狼牙山去,你們且不要急,徒哭無益,待到明朝伫候好音罷。
”
王翁聽說,又對于定九作揖道:“拜托,拜托。
”于定九道:“好說。
”于是别了王翁,回到家裡,一邊去通知衆獵戶,明晨預備入山去找尋。
這時大家沸沸揚揚的都講那回事,齊說金眼雕不易對付。
待到明晨,于定九帶了弓箭,戴上一付眼鏡,恐防雕來啄他雙目之用,吩咐衆獵戶見了金眼雕,不可胡亂動手。
此鳥不可力敵,隻有又亂箭勝它一法。
于是衆獵戶都戴上鬥笠,滿藏弓矢,随着于定九,又向狼牙山去。
一路上,四處尋覓,到了山巅,卻不見金眼雕影蹤,疑心它或是飛向别地方去了。
見前面有一株大柏樹,霜皮溜雨,枝葉參天,高可十數丈,上面有一根大的鳥巢。
忽然有小兒啼哭之聲,從那巢裡發出來,十分清楚。
于定九向衆人道:“莫非這就是金眼雕巢,慶官陷在裡頭麼?”
衆人道:“正是。
”内中便有一人自告奮勇,願上去救出慶官。
于定九道:“事不宜遲,你快些上樹罷。
”那人脫去外邊衣服,揉升而上。
大衆擡着頭看他上去。
哪知未及半樹,風聲呼呼,金眼雕已飛回來了。
3
那人見了金眼雕,心中一慌,喊聲“啊呀”,早從樹上滑跌下來。
大衆将他扶起時,金眼雕展動雙翅,便向衆人掃擊,于定九吩咐放箭,自己将箭搭上了弦,飕的一聲,一箭向金眼雕頭上射去。
誰知金眼雕張開嘴來,竟将那箭銜住。
于定九大驚,正要再放第二枝箭,金眼雕已向他頭上飛來。
于定九忙拔出佩刀護住頭頂。
衆人有些放箭,有些便向山下奔逃。
金眼雕既勇且捷,一箭都沒有射着,于定九隻得帶領衆人返身便跑。
有一個獵戶被金眼雕追得沒路走,恰見有一大石,便把自己頭上戴上的鬥笠取下,覆在石上,自己躲在石後,屏息不動,但見金眼雕奮爪下擊,将鬥笠撕碎,石屑亦簌簌下堕,金眼雕才長鳴一聲飛回去了。
那獵戶喘息不已,追着衆人,一齊下山。
于定九也垂頭喪氣,覺得無顔。
一行人回到莊中,卻見莊中人圍着一大堆,不知在那裡瞧什麼。
大家瞧見于定九等回來,便紛紛來問:“可能救得慶官?金眼雕在那裡?”衆獵戶都搖頭答道:“那裡有這樣容易!金眼雕非常厲害,我們也險些送掉性命。
”于定九不顧衆人說話,走到圍中一看,見衆人圍着兩騎:有一個英俊少年,跨着白龍駒,和一個妙齡女子雙雙并辔,一齊在那裡細瞧那樹上懸着的怪鳥蠶萑。
那女子面貌娟秀,眉目間很露英爽之氣,卻坐着一頭有青點子花的花驢。
各人腰下都懸着一口寶劍,象是打從遠道來此的。
于定九瞧着一雙少年男女,覺得不是尋常人物,心裡正在忖度,聽那女子方向衆人詢問:“此鳥何名?”衆人說不出蠶萑兩字,隻說是要吃人的怪鳥。
女子對着少年微笑道:“世上竟有吃人的怪鳥!真是無奇不有!”
少年也點頭道:“四海九州,奇異的鳥獸真多。
我以前在昆侖山,曾見有一種專食銅鐵的野獸,名喚犭莫,也是很奇怪的。
”女子瞧了一歇,聽衆人講起金眼雕,又要探問。
于定九遂走到他們身前招呼道:“二位,這怪鳥名叫蠶萑,曾在此間狼牙山中食人,被一金眼雕撲斃。
”又把他們如何行獵,遇見二鳥相鬥,以及金眼雕抓去慶官,自己入山尋找的事略述一遍。
少年聽了,不覺大奇道:“有這樣厲害的金眼雕麼?我們倒要前去瞧瞧。
”女子便對于定九說道:“你們既然敵不過那金眼雕,我等二人不揣鄙陋,自願相助一臂之力。
”于定九聞言大喜,遂領導二人到王翁莊上來。
女子和那少年各自跳下坐騎,自有王家下人前來牽去廄中上料。
于定九很客氣地請二人進去,二人颔首微笑,随着于定九走到裡面。
王翁早親自出迎。
起初聞得于定九失敗而歸,十分懊恨,後來聽說慶官尚在樹上,沒有死掉,忽來這一對少年男女,自願出力去鬥金眼雕,救還他的孫兒,心裡稍覺安慰。
便請二人上坐,叩問來曆。
二人不慌不忙地還答出他們的姓名來。
哈哈,一般讀者對于荒江女俠和她師兄劍秋兩人的行蹤可稱睽違已久,急欲知道一個下落了,所以著者寫到這裡,不待兩人自己通名,讀者早已估料;不是他們兩人到來,可還有誰呢?
原來二人自從别離了龍骧寨,一路向關外趕程。
途中二人談起李天豪的英俊、宇文亮的粗豪,都是上好的将才,現在卻隐于綠林,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一樣是殺人放火的盜匪呢,将來揭竿而起,倘能有所建樹,也不負他們一番苦心了。
這時已是暮秋,山野間紅楓如醉,白荻蕭蕭,涼飙驟發,吹得山林一片清商之音,斜陽在山,帶着一些紫色,天空間正有一行雁陣,雪羽映日,向南飛去。
玉琴瞧着,回頭對劍秋說道:“我離别家鄉好久了,幸喜奔走南北,卒獲手刃仇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