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魔的事,早已見于“春秋”、“易經”及“詩”、“書”諸經,而雜纂于左氏内外傳,或搜羅于諸子百家的傳記,為數更多,不勝細述。
姑就春秋而言,司馬遷雲:“春秋文成數萬,其旨數千”,但杜預則隻括以五句:“一曰微而顯,二日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盡而不污,五曰懲惡而勸善。
”(春秋左氏傳序),故春秋大義炳然,後世文人學士有志于述作者,都奉為科律。
不過,勸懲之旨無殊,而寫作方式亦有多種:古代神魔小說中,如(搜神記》、《幽怪錄》等是一類;《西遊記》、《封神榜》等是一類:《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等又是一類,而本書一一神魔列國志—一亦藉神魔作幌子,以反映社會現狀,也旨在勸善懲惡,至于應該屬于上述的哪一類呢?見仁見智,讓讀者判斷好了。
所謂神魔列國,即為天國、地國、水國、太空國、仙國、佛國、鬼國和妖魔國等,内容是描述仙佛神聖與妖魔精怪之間的約縱連橫以及利害沖突的各種事實。
盡述于本書之中。
作者認為本書的特點,是以十多個有獨立性的小故事,彙合成為—個有聯系性的大故事,内容既涉及神魔以肖書名,又依據人事活動,包括了前人所未經道及的許多奇異幻想和事迹,例如:天廷會議、群魔亂舞、仙妖鬥智、神兄仙弟、水金書生、逍遙島風波、水上郎君、羅刹邦糾紛、鬼國春秋——白無常的來曆和活陰差的形成,羅刹女邦主、空空部落的鬥争、大眼魔煞、千年大比,以及反封神榜等,如不算是另創一格,别開生面,那麼,它也就可稱為“兼上述各類古代小說而有之”的神魔小說了。
神魔故事的形成或疑為捕風捉影,所謂空中樓閣,想入非非,迹近迷信,但經曆代文人的生花妙筆下,在采飾描繪,變本加厲之餘,就能成為美麗動聽,脍炙人口的故事了,怎能用迷信二字輕輕的予以否定呢?本書以玉皇大帝(簡稱玉帝)召集“天廷會議”開始,“天慶會議”結束,中間或長或短連續不斷地出現了許多仙佛神聖和妖魔精怪的活動。
當然,故事有時要引用或裁剪古代神話傳說……
試想當天地未分,氤氲一氣的時候,盤古氏就已在其中孕育長成。
他揮動大斧,把整個氤氲氣體一劈為二,于是混沌初開,乾坤始奠,輕清之氣,上浮而為天,重濁之氣,凝而為地,這是很古的傳說。
盤古氏隻做了一件開天辟地的工作。
至于天上的日月星宿,地上的山川品物,卻非他所創造。
那麼,它們都是從哪裡來的?是誰所創造?
創造天地間的萬物衆生一定是另有那功德巍巍,萬能莫測的最高神聖。
至于何方神聖呢?據西方聖經:上帝創造世界。
據中國悠久的神話,它揉合了古代的陰陽家言,小說家言,後起的道教以及由印度傳入的釋教故事,創造和主宰宇宙者乃是玉帝。
古雲,四方上下為宇、宇是空間,廣袤無垠,天上日月星宿與地球的距離遙遠得難以估計,惟有運用天文數字才能算出,而地球在“空間”中猶如滄海一粟,渺小之極。
古雲:古往今來為宙。
宙是時間,悠長不絕,億億萬萬年數,過去無極,未來無窮,至于人類小我的生命在“時間”中譬如朝露蜉蝣,短促之至。
在廣袤悠久的宇宙中,天地萬物,瞬息即變,變化多端,玄妙莫測,這是可以肯定的。
。
玉帝雖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但以宇宙之大,品類之盛,事物變化之多,邪正賢愚之别,他怎能事必躬親去治理呢?因此,他必須委派得力的部屬,巡查各地各處,不斷的時時刻刻,分别管理萬事萬物。
像玉帝地位,既屬如此崇偉,他的群臣當然是非仙即佛,非神即聖,才能勝任愉快。
人為萬物之靈,根據神話,仙佛神聖都是由人類高度修煉而成的。
人類既經過不斷修煉,或做了許多善事,結果,修到了最高境界,便成為仙佛神聖,可知仙佛神聖,必屬正派無疑。
正派既能成為仙佛神聖,反之,邪派又是什麼東西,從何而來的呢?
邪派就是妖魔精怪。
他們另有其所謂左道旁門,而變成妖魔。
化作精怪的方法。
不過由于立場不同,觀點各異,何謂正派仙佛神聖,邪派妖魔精怪,也往往很難區别。
又由于正邪二字含義混淆,沒有确定不移的界限,以緻正能變邪,結果是前正而後邪,但邪也能轉正,結果是前邪而後正。
此外,還有正邪皆非,半邪半正,明正暗邪,暗正明邪。
正中帶邪,邪中有正,似正實邪,似邪實正,這樣—來,正邪之間更難明朗的劃分。
推衍言之,時間與空間各有不同,此時此地,正固能克邪,彼時彼地,邪亦能勝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事實俱在,絕非虛言。
易雲;“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其義正确,于是正邪兩派,猶如水火之互不相容,這道理表現于人間的紛争,古往今來,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