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間的四靈——鳳麟龜龍,往往潛伏于深山大澤,餐天地靈氣,吸日月精華,經過不斷鍛煉,修得了道行,就能變成妖魔精怪,或以原形出現,興風作浪,殘害生靈,或幻化人形,出而問世,進入紅塵,各尋對象,互相周旋,有的為非作歹,贻害人類,有的靈性未泯,行善積德,也各憑他們道行深淺,和品性優劣,作出善惡的事情。
可是妖魔精怪,兇惡者多,善良者少,所以人間就發生了層出不窮的禍害。
世上的人有智,有愚,又有賢和不肖,妖魔精怪于是在旁窺伺,乘虛而入,擇肥而噬,賢智之士;浩氣盛旺,頂上神光閃耀,自能以正克邪,至于凡夫俗子,蕩姬佚女,就要犧牲在邪道之手了。
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
天神地祗為了保護兆姓,無時無刻不在暗中觀察,嚴密監視邪道的行動,凡是罪孽深重的,立即誅滅,犯罪而情有可原的,懲貸兼施,并導之歸正,對于造福人群的,就必有重賞。
邪道本性是愚劣的,其品類也多得不知凡幾。
罪孽也無法統計,使神祗誅不勝誅,滅不勝滅。
于是衆神諸祗想出一個安撫辦法,那就是舉行考試,甄别優劣,并乘機淘汰醜類。
天國規定五百年一小考,千年一大比,及格者封為神祗。
甚至各登仙籍,落第者勒令繼續修道,下次再考,而犯罪者就在考場中誅滅。
關于本屆千年大比的考場,天國玉帝和仙國太上老君,征得了地母娘娘同意,原意選定北海——考試龜龍之族,東嶽——考試麟風之族,後因風聞魔國通天教主将有搗亂千年大比的企圖,所以臨時更變計劃,決将考場遷至海内十一洲之二的東海方丈洲和西海鳳麟洲。
他們改變地點的原因有二:(一)主考北海龍王敖順道行不深,功力有限,應付龜龍之屬的考生綽綽有餘,但若對抗妖魔人物,則顯然力有未逮;(二)東嶽地屬中洲部落,地仙雖多,隻怕也無力鎮壓來自魔國的搗亂者,同時東嶽附近郡縣,人口稠密,萬一亂事發生,勢必有雷電轟殛,狂風暴雨,地震海嘯,山嶽崩頹的現象,而造成嚴重災害,許多百姓也将無辜遭殃。
因此,天仙兩國甯願放了原定的考場。
方丈和鳳麟二洲乃是世外仙境,地大物博
神仙萬千,又有海内其他九洲的衆神群仙,維持秩序,實力極為雄厚,絕不怕妖魔人物前來撒野。
所謂海内十一洲,就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聚窟洲,方丈洲和鳳麟洲。
這次千年大比與過去的大比完全不同,而玉帝和太上老君對它也特别重視,這是為了什麼原因呢?
原來天國和仙國探悉通天教主野心勃勃,時時刻刻延攬鳳麟龜龍中的有道之士,在在處處收羅水陸兩方面的奇特人才,餌以高官厚爵,教以成仙得道的秘訣,所以天國為了争取上述四靈,特頒玉旨,傳達宇宙列國,保送賢能良才,前來參加千年大比,除了正試之外,又有遺材試,以免落選者投奔魔國。
又為了針對魔國,削弱它的勢力,太上者君也要秘密舉行一次正神正仙考試,号召列國的野仙,醉仙,狂仙,散仙,亂神,散神,散人等前來應考,尤其是上屆落第者,以及業已投奔魔國的優秀分子,重新歸來,必将從寬入選,得封正神正仙,并享受天仙兩國的特殊賞賜,包括蟠桃,仙酒,交梨,火棗,金丹,仙藥,以及洞天福地的住所。
為什麼正神正仙考試不是公開舉行,而卻要秘密号召呢?原來太上老君不願與通天教主發生正面沖突,就采取秘密考試,因為号召野仙亂神與散人重新歸來,此事最犯魔國之忌,而方式并非頒布仙勒,隻不過是口頭傳達而已。
這樣做法,不但避免了把柄落在通天教主之手,而且魔國也無法藉口與仙國頂撞。
千年大比的幕後主持者是天罡星君和鎮元子,文曲星君,武曲星君,許旌陽仙師和海潮真人等,他們都是由玉帝和太上老君特派的。
一日,方丈洲的九源丈人,和風麟洲的弱水真人分别接到玉旨,吩咐他們布置千年大比考場,準備應用各物,以便接納鳳麟龜龍四族的考生前來應試。
考場既已選定方丈洲和鳳麟洲,不言可知,主考官當然也是九源丈人和弱水真人了。
九源丈人接過玉旨,認為這是一件光榮的任務,心中非常歡喜,立即召集群仙,在丈人宮讨論籌備考場事宜,并委任仙官職位,以便大比時分工合作。
另一方面,又分遣專仙到天國,仙國,佛國,水國,地國以及海内九洲仙境,要求暫借照妖鏡,業鏡,打妖鞭,誅魔劍,聘請仙佛神聖,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前來守護考場,協助評判考績,以及引渡與各國有緣的龜龍兩族的考生。
數日後,天國先派振了大批天匠,神工,鬼斧手,四方力士等到達方丈洲,開始在丈人山麓動工,建築一座美輪美奂的宮殿,和周圍三百裡的大校場,适合千年大比之用。
當然,在鳳麟洲,弱水真人也作了同樣的安排,而天國也派遣了許多仙匠神工和六丁六甲等,前來完成了這項類似的工程作為鳳麟二族考文試武之用。
那二洲各建新殿,取名相同,均稱聚奎殿。
占地百畝,碧玉瓦,鑽石磚,黃金柱,翡翠欄,畫棟雕梁,高矗雲霄。
殿分上下二層:上層有登仙閣,下層是選神堂,也都布置得金碧輝煌,盡善盡美。
殿外又各建一座周圍三百裡的白玉城牆,演武校場和許多樓廈,包括練道廳,養心閣,評議室,迎賓館等,雄偉絕倫,藝出天國仙匠神工之手,非人間的建築物所能及其萬一,等到二洲的工程完成之日,諸神欣賞,群仙稱贊,無不同聲歡呼,歎為觀止。
先講方丈洲。
在舉行千年大比的前三天,宇宙列國的仙佛神聖都已先後到齊,自有仙官接待,而龜龍二族的考生,數以萬計,則早于六天前辦妥報名登記,以及查驗身份證件等手續,也有仙吏仙役妥為安置。
大比前夕,座主九源丈人在聚奎殿的登仙堂,舉行宴會,率領屬下仙官二百餘員,歡迎各國有任務的仙佛神聖,計有:天國的許旌陽,天魁星君,地文星君,天醫星君,哪吒,巨靈神,雷公,電母,風伯,雨師,随員百名,全體天匠,仙匠,神工,鬼斧手,六丁六甲,四方力士等。
仙國的天仙:黃龍真人,王敖真人和仙吏數十名。
佛國的法幢佛,達摩佛,藥王菩薩,降龍羅漢,韋陀,四伽藍,十揭帝等。
水國的五洋龍母,龜丞相,以及水族随員百名,地國逍遙島正神黃大仙,北方真武大帝,随員百名。
海内九洲的地仙百名。
他們享受仙家的珍果奇瓜,瓊漿玉液,都有延年益壽,增道行的功能。
在迎賓館裡,以副座北海龍王敖順為主,也舉行了一次茶叙,招待宇宙列國前來應試的龜龍二族考生,為數約計萬名左右。
敖順原是上屆五百年大比的主考官,但這次由于考場地點遷到方丈洲,所以首揆職位理應讓給九源丈人充任,表示尊敬地主,而他則以副座身份,參與千年大比,俾收駕輕就熟之效。
萬名左右的考生之中,有的來自宇宙列國的深山大澤,幽壑秘境;有的來自天地交界的清白山,但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妖魔國的人民。
在道行和修養方面,最少是千年,多則五千到萬年,他們都是屢試落第的考生;至于有萬年以上者,為數不多。
一部分是初次參加考試,另一部分則負有使命,待機而動,準備在必要時大鬧考場,甚至奪取方丈洲地盤。
此外,還有許多半仙,散仙,狂仙,醉仙,野仙,散神,亂神,煞神,散人,狂客,男女都有,前來觀光,有的是乘機鑽研仙家的道行和武功,藉資借鏡,但也有不懷好意之輩,企圖混水摸魚。
九源丈人和北海龍王發現本屆投考名額之多,為五萬年以來所未有,且他們之中,不乏道行深厚,功力高強的好手,顯然這是反常現象,不免引以為憂。
同時,觀光客之内,也有許多身份不明的野仙,散人,亂神,煞神,頂現仙氣神光,旺盛非凡,這也是出于正副主考的意表,因此而産生了警惕之心。
實際上,這次千年大比的氣氛确是異于尋常,隐含殺機。
在茶叙的過程中,北海龍王仔細觀察全體考生的動态,看到他們道貌岸然,正在歡樂地享受仙家的食物飲料,絲毫沒有可疑的形迹,心裡寬慰不少,卻也頗以為奇,覺得妖魔精怪而能如此安分守己,遵守秩序,乃是前所未有的好現象。
在過去的大比前夕,每屆必有幾個考生,在茶叙場合裡犯規作惡。
或不守仙律,即遭誅殺。
當時被誅殺者雖都是犯過人命的兇徒,罪有應得,而當局借茶叙為名,藉故施展極刑是實,也似乎太過分了。
本屆茶叙現場的考生,好像都已有了默契,大家隻管吃喝,并無得意忘形,越規行為,使那些站崗的天國刑官和刀斧手找不到藉口而執法示威。
即使其中确有造過惡孽的妖魔精怪,刑官們也不便在這時動手。
茶叙在平靜中結束,并未發生流血案件。
次日,大比開始,規定先考德行,就是道德和道行。
龍族考試在練道廳舉行,龜族考場則在養心閣。
龍族考生包括鱗蟲三百六十類,龍為之長。
龜族考生包括甲蟲三百六十類,龜為之長。
至于以鳳為首的羽蟲與以麟為首的毛蟲,各三百六十類,則在鳳麟洲大比,下文另述。
鳳麟龜龍四靈修得道行,早已蛻去原形,成為人形的妖魔精怪,若再進修,經過五百年一小比,或千年一大比,及格中試後,即可得證正果,封為或神或仙。
小比和大比的主持者,乃是由倮蟲三百六十類以人為首,而修煉得道的仙佛神聖。
從黎明起,煉道廳和養心閣,旗幟飄揚,大放光明,金鐘與玉磬同響,瑞霞共彩雲齊飛,氣象非常莊嚴。
這時,龜龍二族的考生魚貫地分别進入考場,雀鴉無聲,秩序井然。
衆考生各按自己的号數,依次趺坐于蒲團之上,閉目靜待考官賜題。
主考席上,業鏡高懸,衆考生過去所作善事或惡迹,都在鏡中一一照出,看得非常分明,絲毫不爽,當由仙官記錄在案。
主座九源丈人,進入煉道廳,目光向四周一掠而過,發覺龍族考生席上,僅占百分之四十,卻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缺席,立即翻閱簿冊,查出缺席者都是妖魔國的考生,不由心中大疑,一邊派出許多仙官前去查問原因。
恰在這時,副主考官北海龍王敖順怒氣沖沖地奔來,向九源丈人輕聲報告道:“養心閣龜族考生隻有百分之四十左右,其餘都拒絕應試,不知如何處理?”
兩處考場都産生了同樣情況,顯然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正副主考官附耳商量片刻,決定兩處的考試照常進行,至于考生缺席的事,且待查明真相後再作處理。
于是敖順退了出去。
接着,仙官朗誦道:“各考生靜聽,德行科試題是‘修心養性,煉炁化神’”。
仙官把試題連續讀了三遍之後。
接下去道:“修煉開始!”衆考生個個閉目趺坐,立即用功修煉。
過了許久,已有幾個道行深厚,品德優良的考生面容安靜,頭頂漸漸沖出紅光;另有幾個頂現白芒,高約三尺,在空中閃耀不停;有的紫光護頂;有的圓形青芒籠罩着頭顱,半身或全身,各以道行的深淺而呈現着不同的功力;有的頂透白氣,但一透即散,不能凝固成光,這是道行淺薄,卻未作大惡的考生;有的口吐紅丹,或白丸,大小不一,随着吐納而上升下降,在空中盤旋不已;也有不少考生身透黑氣,或頂現烏芒,那都是平時戕害生靈,作惡多端之輩。
這時,廳中一片靜穆,氣氛和平。
過了一會,道行深厚者,護頂護身的光芒轉趨強盛,色澤也随時鮮明,紅丹白丸升降穩定,顯然他們平生行善,心千氣和,所以功力也達到了出神入化,無瑕可擊的境界。
大多數的考生,道行不足,功力遜色,成績千千,注定名落孫山。
有志者這次算是吸收經驗,回去重新勤修,五百年後再來應試。
屢試落第,業已灰心者,就此放棄修行,終于泯泯沒世。
至于不少道行很好,但作孽也深的考生,此刻劫數降臨,無可逃避了。
他們在行動過程中,忽覺逆氣由丹田上升,不能遏制,一般熱力迅即運行全身,頓時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遍體流汗,顯然走火入魔,無法挽救,有的扭痙一下,默然死去;有的大叫一聲,仆倒不動;有的軀體縮小,或脹大而死;有的已被劫火焚成焦黑;有的連骸骨也化為烏有。
那些作惡的妖魔精怪幾乎郎有一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在臨終一刹那,先現原形,然後斷氣,于是千年道行化作一場春夢,雖死不足惜,但也甚為可歎。
這時,廳中屍體縱橫,數以千計,可謂大煞風景,不過,頃刻之間,便有仙官出來,會同仙吏多名與四方力士,把那批醜類的遺體移出廳去,送往鳳麟洲,抛入鴻毛不浮的弱水之中,永沉水底,化作泥土。
至于他們的靈魂,也由仙家接其生前罪孽情況,作出妥善處置,有的收歸地府,重投輪回,濕生卵生或化生,各憑命運;有向被仙吏一拍兩散,化為灰塵,連鬼也沒有資格做了。
不久,時近正午,忽聽仙樂悠揚,悅耳非凡,考生們都已瞪幹眼睛,恍如南柯夢中醒來。
又聽到仙官高聲道:“德行科考試已畢,請各位暫回迎賓館休息。
考試成績且待今日下午三時在選神堂放榜揭曉,中式者明日再考武功,落第者免考,即可各返本國,及繼續修練,五百年後再來應試,……”他稍待片刻,接着道:“落第諸生,切莫灰心,須知仙天兩國取錄人才,以品德為重,武功次之,隻要各位此次回去,勿棄舊業,培養德行,以免功虧一篑,則來日方長,必能名登神冊仙篆,千祈三思吾言,至要至要。
”
于是仙樂大作,衆考生起身,循序出廳。
這時,養心閣裡也出來了許多考生,想來他們也已考畢了頭場,情況與練道廳相同。
*********在聚奎殿的大廳裡,主考官九源丈人集召了仙佛神聖,讨論許多來自妖魔國考生,拒絕參加德行科考試的案件。
他起身說話,語氣甚為和平,指出這批考生缺席的理由,據說是為了昨日茶叙,吃喝了不清潔的仙家瓜果,和變了質的酒漿食物。
所以都吐瀉兼作,以緻身體不适,影響健康,無法參加考試。
關于這事的詳情,拟請副座敖順道友從實報告。
于是敖順站了起來,抱拳先向在座的仙佛神聖作了一個環拱,然後氣憤憤地道:“昨晚茶叙,我們供應的瓜梨棗栗龍團雀舌,靈芝糕,瑞草餅,葡萄綠,珍珠紅,都是仙家飲食,件件上品,色色精美,無一不有延年益壽,增進道行的功效。
這次拒絕參加德行科的考生,業已查明,全部是魔國人氏,謊稱茶叙所供飲料食物,變質不潔,以緻吃喝之後,吐瀉兼作,但是别國有許多考生也是同樣吃喝,卻平安無事,并未發生這種的情況。
顯而易見,那批妖魔精怪捏造事實,污蔑仙家信譽,必是别有用心……”他說到這裡,停頓一下,随即提高了聲調,繼續道:“還有一件可惡的事情,令人不能忍受,那就是這批醜類,借此理由,在迎賓館内大嚷大鬧,除口出污言,毀壞公物外,到處亂撒大小便,又随地嘔吐,弄得室内屋外,走廊過路,尿屎滿地,污物狼藉,臭氣溢揚,大礙衛生,世外仙境,迎賓聖地,卻給蕞爾麼魔如此糟蹋,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又稍停片刻,大聲道:“本龍王派遣天醫星君率領仙役神使,秘密抽取了那些尿屎和污物的樣品,經過化驗,結果真相大白。
原來尿是新尿,屎乃舊屎,盡是魚肉所消化的糞料,絕非瓜果,糕餅之類的糟粕,顯然那些污物都是他們随身攜帶而來,故意亂抛在迎賓館内外。
僞造茶叙供應變質不潔之物的證據,這種做法好比人間的流氓硬裝榫頭一樣,真是幼稚可笑之至……”
于是他怒發沖冠地道:“小小的妖魔精怪,竟敢鬥膽前來裝仙佛神聖的榫頭,實是罪大惡極,豈有此理?所以本龍王提議:為了維護天國的尊嚴,仙佛二國的名譽,必須查出那批搗亂的首惡份子,立即斬首示衆,以警效尤,不知在座各位的意見如何?”
五洋龍母贊成敖順的主張,補充道:“這批妖孽,怙惡成性,頑劣不化,對天上仙佛神聖,尚敢藐視侮辱,那麼,對下界兆姓不知更要作惡到怎樣程度了,若不立即誅滅,何以見天道的嚴正?”真武大帝附和地道:“水國兩位道友所言極是。
查此輩妖物,每仗通天教主之勢,兇勢日趨高漲,欺壓善良,為時已久,何止今日一次?現在我們乘此機會,誅其元兇,并應傳布宇宙列國,揭其罪惡,也好稍遏魔國的銳氣。
如果諸位同意,我倒願作先驅,立即趕赴迎賓館,不妨擔任一次劊子手,讓我身邊的斬妖誅魔寶劍發個利市。
”
真武大帝為了在天廷會議時,給玉猴打傷,吃了大虧,休養多年,才得痊愈,但胸中怨氣始終難消,日日要想報仇,惜無良策,如今魔國考生犯了天律,而他适逢其會,又有權發言,豈肯錯過時機?何況他存着打不着主人,打其奴仆也好的心理,所以竭力贊成敖順的主張,并慫恿群仙諸佛,衆神聖也同意這樣做法,甚至大開殺戒,也在所不惜,可見他對魔國怨恨之深。
這時,敖順聽到五洋龍母與真武大帝都擁護自己的意見,心中甚喜,但茲事體大,那兩個附議者并非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