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字都不識,也不用費神分辨了。
康熙從桌上拿起一本書來,說道:「浙江巡撫進呈了一本書,叫做『明夷待訪錄』,是一個浙江人黃黎洲新近做的。
浙江巡撫奏稱書中有很多大逆不道的言語,要嚴加查辦。
我剛才看了這書,卻覺得很有遭理,已批示浙江巡撫不必多事。
」說着翻開書來,說道:「他書中說,為君乃以『一人奉天下』,非為『天下奉一人』,這意思說得很好。
他又說:『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
』這也很對。
人孰無過?天子也是人,那有一做了皇帝,就『甚麽都是對、永遠不會錯』之理?」康熙說了一會,見韋小寶雖然連聲稱是,臉上卻盡是迷惘之色,不由得啞然失笑,心想:「我跟這小流氓說大道理,他那裏理會得?再說下去,隻怕他要呵欠連連了。
」於是左手一揮,道:「你去吧。
」右手仍是拿着那本書,口中誦讀:「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
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
始而慚焉,久而安焉,天下為莫大産業,傳之子孫,享受無窮。
』」
韋小寶聽得莫名其妙,但皇帝正在讀書,又連連贊好,豈可不侍候捧場?見康熙放下書來,便問:「皇上,不知這書裏說的是甚麽?有甚麽好?」康熙道:「他說做皇帝的人,叫天下的人不可自私,不可自利,隻有他皇帝一人可以自私自利,而他皇帝的大私,卻居然沒是天下的大公。
這做皇帝的起初心中也覺不對,有些兒慚愧,到得後來,習慣成自然,竟以為自己很對,旁人都錯了。
」韋小寶道:「這人說的是壞皇帝,像皇上這樣鳥生魚湯,他說的就不對了。
」康熙道:「嘿嘿!做皇帝的,人人都自以為是鳥生魚湯,那一個是自認桀纣昏君的?何況每個昏君身邊,一定有許多歌功頌德的無恥大臣,把昏君都捧成了鳥生魚湯。
」韋小寶笑道:「幸虧皇上是貨真價實、劃一不二時鳥生魚湯,否則的話,奴才可成了無恥大臣啦。
」康熙左足在地下一頓,笑道:「你有恥得很,滾你的吧!」
韋小寶道:「皇上,奴才向你求個恩典,請皇上準奴才的假,回揚州去瞧瞧我娘。
」康熙微笑道:「你有這番孝心,那是應該的。
再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原該回去風光風光。
你早去早回,把娘接到北京來住吧。
我吩咐人寫旨,給你娘一品太夫人的诰封。
你死了的老子叫甚麽名字,去呈報了吏部,一并追贈官職。
」他想韋小寶多半不知他父親的名字如何寫法,這時也不必查問。
康熙雖然英明,這件事卻還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韋小寶固然不知父親的名字如何寫法,其實連父親是誰也不知道。
韋小寶謝了恩,出得宮門,回去府中拿了二百五十萬兩銀票,到戶部銀庫繳納;去兵部繳了「撫遠大将軍」的兵符印信;又請蘇荃替自己父親取了個名字,連祖宗三代,一并由小老婆取名,繕寫清楚,交了給吏部專管封贈、襲蔭、土司嗣職事務的「驗封司」郎中。
諸事辦妥,收拾起行,韋小寶在朝中人緣既好,又是聖眷方隆,王公大臣的送行宴會,種種熱鬧那也不必細表。
他臨行時想起二百五十萬兩銀子捐得肉痛,又派親兵去向鄭克爽讨了一萬多兩銀子的「舊欠」,這才出京。
從旱路到了通州,轉車換船,自運河向南,經天津、臨清、渡黃河、經濟甯,這一日将到淮陰,官船泊在泗陽集過夜。
韋小寶在舟中和七個夫人用過晚膳後坐着閑談。
蘇荃說道:「小寶,明兒咱們就到淮陰。
古時候有一個人,爵封淮陰侯……」韋小寶道:「嗯,他的官沒我大。
」蘇荃微笑道:「那倒不然。
他封過王,封的是齊王。
後來皇帝怕他造反,削了他的王爵,改封為淮陰侯。
這人姓韓名信,大大的有名。
」韋小寶一拍大堤,道:「那我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十面埋伏,霸王别虞姬』,那些戲文裡都是有的。
」蘇莖道:「正是。
這人本事很大,功勞也很大,連楚霸王那樣的英雄,都敗在他手裏。
隻可惜下塲不好,給皇帝和皇後殺了。
」韋小寶歎道:「可惜!可惜!皇帝為甚麼殺他?他要造反嗎?」蘇荃搖頭道:「沒有,他不造反。
皇帝忌他本事了得,生怕他造反。
」韋小寶道:「幸虧我本事起碼得緊,皇上甚麽都強過我的,所以不會忌我。
我隻有一件事勝過皇上,除此之外,甚麽都是萬萬不及。
」
阿珂道:「你那一件事強過皇帝了?」韋小寶道:「我有七位如花如玉的夫人,天下再也找不出第八個這樣美貌的女子來。
皇上後宮妃嫔雖多,卻是拍馬追我不上。
皇上洪福齊天,我韋小寶是豔福齊天,咱君臣二人各齊各的,各有所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