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說下去,“古人以士為四民之首,因為士心所向,民心皆從。
這些留學生出國已經好幾年,等他們回國一看,政治這樣腐敗,一定會大聲疾呼,主張改革,一唱百和,那就是人心離散之時。
到此地步,臣……臣不敢想,不忍說了。
”
說到最後,大有哽噎的模樣。
慈禧太後聽他說到留學生如此可畏,本已動容,再看到他這近乎聲淚俱下的詞色,不覺悲從中來,抽出白紡綢繡紅花的手絹,不住擤鼻子。
但皇帝的表情不同,非但并無哀戚之容,相反地顯得相當興奮,他那灰不灰、黃不黃的臉色,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紅暈。
不過心中因為久未聽得如此犀利的批評而感到痛快,所能現于形色的,亦僅此而已。
“我好久沒聽到你的話了,想不到時政敗壞到這個樣子!”慈禧太後指着皇帝說:“你問皇上,現在召見臣工,不論大小,就是知縣亦常召見,總是勉勵大家,要激發天良,實心任事。
萬想不到,竟沒有人會感動!”
“大法才能小廉,慶親王奕劻既貪且庸,身為元輔,已然如此,如何還能責備他人?”
慈禧太後一愣,感覺中從未有人敢這樣攻擊一位親王,所以一時竟無從置答,定定神才想起有一句該問:“你說慶王貪,有什麼證據?”
此一問在岑春煊意料之中,随即答說:“納賄之事,唯恐不密,授受之間,雙方都不肯落下憑證的。
不過,臣記得在兩廣總督兼管粵海關任内,查得新簡出使比國大臣周榮曜,本來是粵海關的書辦,侵蝕洋藥項下公款兩百多萬銀子,奏參革職拿辦。
那時慶王正管外務部,周犯出使,就是他保的,這不是受了賄,是什麼?”
這重公案,慈禧太後是記得的,也想起李蓮英為他辯解的話,随即說道:“奕劻人太老實,是上人的當。
”
“當國之人,何等重要?豈可以上人的當來作為辯解?”岑春煊簡截了當地說:“此人不去,紀綱無從整頓。
”
慈禧太後想了一下,姑且問道:“懿親之中,少不更事的居多,有什麼人能接他的手,你倒不妨保薦。
”
這話頗出岑春煊意外,不過他也很機警,從來君臣召對,往往在一兩句話上判榮辱。
此是何等大事,萬萬不可孟浪!
想停當了,便即答說:“軍機大臣乃皇太後、皇上特簡之員,臣何敢妄保?這次蒙皇太後、皇上垂詢時政,是以披肝瀝膽,不敢一毫隐瞞。
”
“我知道,我知道!”慈禧太後連連點頭,“你的忠心,我是早就知道的。
你還有什麼話,盡管從實回奏。
”
見此光景,岑春煊心知時機成熟了,他用低沉的聲音說道:“臣自上海動身時,想到應奏的事極多,而牽涉慶王奕劻,關系重大,不得不進京面陳。
如今雖蒙皇太後、皇上詳細詢問,還覺得未盡所懷,馬上又要遠赴四川,不知陛見何日。
臣實不勝犬馬戀主之情。
”
“是啊!我也是這麼想,四川路又遠,來去又不便,怎麼得想個法子,把你調在近處,我們君臣才常有見面的機會。
”
聽得這一說,岑春煊連連碰頭,“蒙皇太後、皇上天高地厚之恩,臣粉身碎骨,難以報答。
”他略略提高了聲音說:“以臣私心,實在想留在京裡,為皇太後、皇上做一條看家的惡狗。
”
如此自譬,真是近乎愚忠了!慈禧太後大為感動,“岑春煊,你的話說得太重了!”她說:“我們母子西巡的時候,如不是有你照料,那有今天?我常跟皇上說,總别忘了岑春煊!說實話,我久已拿你當親人看待。
近幾年你在外面帶兵剿匪,這都是别人辦不了的事,所以我不能把你帶進京來。
我這個意思,你應該知道。
”
“是!”岑春煊答說:“臣豈不知受恩深重,内外無别?不過譬如種樹,臣在外面,不過修剪枝葉,樹的根本,是在政府。
倘或根本上讓人把土挖松了,枝葉再好,經不起大風一起,根本推翻,樹都倒了,枝葉再好有何用處?臣想留在京裡,就是想替皇太後、皇上在根本上下點工夫。
”
“你說得不錯!”慈禧太後下了決心,“好在四川現在安靜了,我亦希望你在京裡辦事。
明天就有旨意,你先下去吧。
”
第二天果然有了上谕,以盛京将軍趙爾巽為四川總督,岑春煊内調為郵傳部尚書,原任尚書張百熙二月間出缺,由瞿鴻玑的安排,派林紹年署理,此時讓出來亦是件順理成章的事。
奕劻大起戒心,但看岑春煊正紅得發紫,料知反對不掉,反而很熱烈地表示贊成,而且一回到軍機處,立即派人持着他的名片,到廣西會館去報信道喜。
可是岑春煊卻不領這個情,謝恩的折子未上,先遞牌子請見慈禧太後。
隻碰頭,不稱謝,開口說道:“本部侍郎朱寶奎,市井小人,隻為善于鑽營,才能承辦滬甯鐵路,勾結外人,吞沒巨款,拿昧心錢賄賂軍機處,才能當上郵傳部侍郎。
如果該員在部,臣實在羞與為伍。
”
慈禧太後大為詫異。
她當然知道,岑春煊所說的“軍機處”,其實隻是指慶王奕劻,因為朱寶奎出于奕劻的保薦,同時也相信岑春煊所言不虛。
朱寶奎能跻身卿貳,她亦聽人說過。
造滬甯鐵路借的是英國的款子,先借三百二十五萬鎊,工程未半,經費花得光光,隻好續借六十五萬鎊。
借款的合約,比那一條鐵路都來得苛刻。
最吃虧的是,借款合約一成立,便須設立總管理處,委員共五名,中、英各二,但總工程師為當然委員,以二對三,中國變成少數,大權全落英國之手。
此事由盛宣懷創議,亦由盛宣懷經手,而從中奔走牽線的就是朱寶奎,岑春煊說他“勾結外人,吞沒巨款”,事原不假。
“朱寶奎真有劣績,當然應該革職。
”慈禧太後問道:“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