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七章

首頁
     “不是!”袁世凱想了一下說:“這一重公案,我受謗已久,不妨談一談當時的真相。

    ” 據袁世凱說,戊戌年七月底,他奉召進京後,八月初一召見,即有上谕以侍郎候補,專責練兵。

    八月初三晚上,譚嗣同訪袁世凱于海澱旅寓,要求他殺榮祿并派兵包圍頤和園。

    出示的朱谕,乃是墨筆所書,大意是說:“朕銳意變法,諸老臣均不甚順手,如操之太急,又恐慈聖不悅,饬楊銳等另議良法。

    ” 于是袁世凱表示,既非朱谕,亦無圍頤和園、殺榮祿之說。

    譚嗣同說:“朱谕在林旭手中,此為楊銳所過錄。

    ”袁世凱認為變法宜順輿情,末可操切。

    而譚嗣同則頗為激動,以為自古非流血不能變法,須殺盡老朽,方可辦事。

    當夜無結果而散。

     八月初五,再次召見,袁世凱陳奏,變法尤在得人,須老成持重者襄贊主持,并曾推薦張之洞,皇帝頗為動容。

     “兩位請想:康有為叫譚嗣同來勸我造反,而且這樣子造反,決無成功的可能,隻會害死皇上,我能聽他的嗎?所以一回天津,我就跟榮文忠密談,榮文忠從座位上站起來說,‘我已奉懿旨進京,這個位子就歸你了。

    ’原來楊莘伯早我先到天津,已經跟榮文忠商量好了。

    我想,照此光景,皇上是已經讓康有為害了,無端拿我去蹚了一趟渾水,真是從何說起?事到如今,我隻有表明心迹,我說,‘今日之事,皇上的處境很危險。

    如果皇上有什麼,我難逃嫌疑,唯有一死而已!’榮文忠拍拍胸說,‘皇上決計無他。

    其餘臣子,可就保不定了。

    ’這幾年頗有人不諒于我,兩位請為我設身處地想一想,這件事我除了告訴榮文忠以外,還有第二個辦法沒有?” 照他的說法,自然無瑕疵可指摘。

    不過傳說當八月初五召見袁世凱時,皇上曾寫給他一道朱谕,這一點他略而不提,即成疑問。

    隻是嚴楊兩人都不便追問下去了。

     “我這次禍起不測,看透了炎涼世态,回到河南,很想在蘇門山中,築室歸隐。

    不過,世味雖淡,到底也有忘不了的事,亦可說是一種極大的安慰,即如兩公的高誼,就刻骨銘心,沒齒不忘的。

    ” “言重,言重!”嚴修跟楊度不約而同地說。

     “還有南皮,我受了他的大德,不知何以為報。

    自兩宮升遐以來,不過短短五十天工夫,南皮已經傷透心了!我真擔心,不知此别還能重見與否?”說着,袁世凱的眼圈發紅,真的動了生死離别的哀感。

     楊度卻很注意他“傷透了心”這句話,便即問道:“莫非南皮亦大受排擠?” “排擠雖不見得,但其言不用,而且處處走絕路的樣子,南皮如何不傷心?”袁世凱探手入懷,取出一張紙攤開來,放在桌上,“兩位看,有詩為證。

    ” 詩是一首七絕,題目叫做《讀宋史》。

    “南人不相宋家傳,自诩津橋驚杜鵑,辛苦李虞文陸輩,追随寒日到虞淵。

    ”第三句四個姓下面有小字注明名字:李綱、虞允文、文天祥、陸秀夫。

     “好詩!”楊度贊歎着:“由宋太祖貫穿到祥興帝,還提到南渡,二十八字,一部宋史。

    南皮真是一大作手,七絕更是唯我獨尊。

    ” 嚴修卻不作聲端然肅坐,面色凝重異常,張之洞已經預見到大清朝的氣數将終,嚴修的感覺中,不由得浮起亡國之哀。

     “南人不相,而李虞文陸,皆為南人,辛苦追随,所為何來?”楊度又發議論:“若謂借他人杯酒,澆自家塊壘,南皮牢騷滿腹,固是就詩論詩的看法,然而與其謂之為牢騷,倒不如說他有深憂,唯恐為文陸。

    以南皮的生平而言,自然是想做虞允文,無奈處今之勢,大清朝欲為南宋而不可得,果然日暮途窮,恐怕亦隻能做文天祥、陸秀夫,而實為南皮所萬不甘心者!” 袁世凱隻知道虞允文是四川人,曾在采石矶大破金兵,卻不知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又曾持節開府,置“翹材館”延四方賢士,平生汲引的人材甚多,恰與張之洞志趣相類。

     嚴修當然深知,覺得楊度說張之洞不甘為文陸,想做虞允文,頗能道着張之洞的心事,不由得深深點頭:“晢子此論極精!” 楊度自不免得意,又喝了一大口酒,看着嚴修問道:“範公如果生在宋朝末年,到得日落虞淵,何以自處?” 雖是假設,嚴修卻很認真,面容莊肅地想了一會答說: “我自知弗能為文陸。

    能如王伯厚于願足矣!” 因為這是“言志”,袁世凱當然也很注意,便即問道: “王伯厚何許人也?” “就是做《困學紀聞》的王應麟。

    ”楊度答說。

     “淳祐元年策士集英殿,理宗想拿第七卷拔置第一,問應麟的意見,應麟看了卷子說,‘此卷古誼如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士賀。

    ’及至拆彌封,正是文文山。

    度宗朝王應麟當禮部尚書,上疏不報,辭官回鄉,很著了些書。

    大概死在元成宗的時候。

    ” 明了了王應麟的生平,也就知道了嚴修的想法,清朝如亡,他不想做殉節的忠臣,但也不會出山做官,歸隐故裡,著述為業。

    以嚴修的學行看,能如王應麟也正是他的最好安排。

     其言笃實,袁世凱不由得贊一句:“範孫真是君子人!” 這時楊度已有幾分酒意,談興益豪,便向袁世凱說道:“宮保如何?其實宮保很夠虞允文的資格,将來也許還有用武之地。

    ” 袁世凱想了一下,很謹慎地回答:“我不指望有那一天! 如果要我做虞允文,必是隻剩下半壁江山了!” “我看落日虞淵是近了!照目前親貴排滿、滿人排漢的情形看來,能不能拖到九年憲政實現之日,大成疑問。

    萬一不幸而言中,宮保,恐怕不容你嘯傲蘇門。

    請問,那時不做虞允文又做什麼人?” 喝了酒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