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帝都許的利弊都擺在面前,要曹操自己權衡。
“我早在豫州備下糧草資财,遷都至許乃吾之本志也。
”曹操毫不猶豫地作出了決定,“一旦遷徙可能會引起人心浮動,不過我甯要短痛不要長痛。
”
若換作别人坐在對面,必然要說上一句“将軍英明”之類的話。
可是董昭卻不用那一套,隻是微微點頭。
其實馬屁也有雅俗之分,他這一點頭已勝似千百句贊美之言。
曹操頗感振奮,卻不無憂慮:“董承兵馬大損不足為患。
然而楊奉近在梁縣,聞其兵精,又得韓暹為佐。
還有張楊尚在河内,不會有礙于我吧?”
董昭打開了話匣子:“楊奉在朝中缺少黨援,而将軍獨來觐見。
将軍得封鎮東、費亭之事,皆奉所定,而且在您進京之際他下令約束士卒不可為亂,足見他對将軍深信。
您可以遣使者厚遺答謝,以安其心。
就讓使者對他說‘京都無糧,欲車駕暫幸魯陽,魯陽近許,轉運稍易,可無乏糧之憂’。
從洛陽至魯陽必過他的駐地梁縣,楊奉有勇無謀不會見疑,彼此使者往來,足以诓他中計。
到時候将軍突然改道向東,他追趕不及焉能掣肘将軍?”
“妙計!就依公仁之言。
”
“至于張楊,此人胸無大志,隻想安享一郡之地罷了。
前番在洛陽修下宮殿,卻不願在京主政理事,轉而又歸河内,足見其愚昧無知!誠不可與将軍争鋒。
”說這話時恐怕董昭都忘卻了,自己從袁紹手下逃出,也曾為張楊效力過一載。
曹操并不深究連連點頭:“公仁所言句句珠玉。
試問一旦天子至許,吾當如何收拾人心?”
董昭把手一拱:“賞有功、讨有罪、矜死節,招賢納士歸攏兵權,百官總己為聽!”
百官總己為聽,此可真非常之語!曹操帳下也有諸多智士,荀彧莊重、程昱狡黠、毛玠深邃、滿寵率直、薛悌剛毅,卻沒有一個人敢說出這麼露骨的話,他詫異地看了董昭一眼。
就是因為這麼一句“百官總己為聽”奠定了董昭在曹操手下的命運,雖然會委以鷹犬之任,但絕不會被授予高官重用!
董昭也覺得剛才的話有些鋒芒太露了,趕緊不動聲色轉移了話題:“将軍遷都之意已決,然而目前尚不可以軍勢逼迫百官,在下深知議郎丁沖、劉邈與将軍相厚,尚書仆射鐘繇也曾在李傕面前力保将軍。
您不妨請這幾位大臣散播遷都之意,遊說朝中文武,使他們甘願相随。
”
“丁幼陽吾之故舊,可謂莫逆之交。
劉老大人在揚州之時就承其關照,改日我需親自拜會。
至于鐘元常嘛……還請公仁替我美言。
”
“自當效命。
”董昭謹慎一躬。
曹操站起身來踱了幾步,語重心長道:“今朝中列公久負大義,随天子出生入死,吾仰慕得緊,應該去拜會幾位老臣才是。
另外昔日太傅馬日磾奉使而出薨于外,也應當迎回靈柩加以表彰才是。
”
“報!”忽有兵丁隔着帳簾報事。
“什麼事,就在外面講。
”曹操嚷道。
“諾!太尉楊公派人請将軍往他帳中飲宴。
”兵丁回禀道。
曹操一愣——剛說要拜會幾位老臣,楊彪卻主動約請自己了。
他回頭瞅了一眼,卻見董昭緊皺眉頭,擡起雙手連連搖擺。
曹操已明其意,轉身對帳簾道:“你去跟太尉使者說,我還有許多軍務尚待處置,改日再前往拜谒!”
“諾!”
“慢着!”曹操又囑咐道,“人家可是三公手下,說話要客氣委婉些。
若敢怠慢分毫,留神你的腦袋!”
“小的不敢。
”随着一聲怯懦的答應,那兵似乎走了。
董昭點點頭,剖析道:“河南窮困已非一日,哪兒有什麼蔬肴美酒,更談何宴席?請您赴宴是假,欲加說教是真。
”他剛才說了過激的話,所以這會兒便有分寸多了,其實說楊彪欲加說教還算好的,伏兵暗算也未可知。
即便他不點破曹操也猜得出來。
天子對他外熱内冷,一些大臣也對他滿懷戒心,離毛玠昔日所言“奉天子以讨不臣”的目标還差得遠呢。
曹操頭腦很清楚,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這個時候必須戒急用忍。
所有的小毛病先扔到一邊,先把朝廷遷到豫州許縣再說,以後的日子還長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