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現在也不能說,皇上到時候一定不能到紫光閣,改期的話,不好措詞。
至于他另有貢品,讓他十月初九進呈,我會好好安撫他。
”
這意思是相當明顯的。
十月初六紫光閣賜宴,皇帝多半不會親臨,慈禧太後已在籌思補救之計了。
不過,這個看法如果不錯,太後萬壽又将如何?莫非皇帝也不來朝賀?
這是絕大的疑問,也是個絕大的變化!袁世凱認為皇帝的病如真已加重,固然應該趕緊作最壞打算,倘或病勢如常,而慈禧太後忽然作此表示,真意何在,更非立即探明,有所因應不可。
奕劻完全同意他的見解,于是以請屈庭桂治病為名,将他延入王府,在内書房跟袁世凱一起跟他見面。
“皇上的病,到底怎麼樣了呢?”奕劻問說:“你是每天進宮請脈的,一定比誰都明了。
永秋,你務必跟我說實話。
”
“在王爺跟宮保面前,我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敷衍的話。
皇上的病,當然輕了!呼吸慢慢恢複正常,腰痛亦減了,遺洩亦少得多。
不過尿裡檢驗出來,還有蛋白質,這是腰子有病的明證。
不過并不算很厲害!”
“你今天請脈了沒有?”
“請了。
”
“你剛才說的情形,就是你今天親眼目睹的?”
“是啊!”屈庭桂不由得眨眼,不解奕劻問這話的意思。
“永秋!”袁世凱問:‘照你說,皇上的病不礙?”
“不礙!”屈庭桂答說:“可是,要能安心靜養。
”
“那麼太後呢?”袁世凱又問:“經常鬧痢疾,也不礙嗎?”
“我沒有替太後看過,不敢說。
不過,到底七十四了!老年人的心髒,總要差一點,也容易中風。
至于痢疾,要看情形,不能一概而論。
”
袁世凱點點頭,看着奕劻問:“王爺還有什麼話要問?”
“一時也想不起。
想到了再說吧。
”奕劻又說:“永秋,咱們這會兒所談的情形,你擱在肚子裡好了。
”
“是,是!”屈庭桂急忙答應:“我知道輕重。
”
“如果皇上的病勢有變化,或者在内廷聽到什麼有關系的話,請你随時來告訴我,或告訴袁宮保也是一樣。
”
“是!”
“勞駕!勞駕!我就不留你便飯了。
”
這是暗示可以告辭了。
屈庭桂随即站起身來,奕劻卻又喊住他,親自打開紅木鑲螺甸的櫥門,裡面是各式各樣的珍玩,他挑了一隻金表,連裝得極講究的盒子,一起遞給屈庭桂。
“這是英國公使朱爾典送我的一隻表,專為跑馬用的,”他指點着說:“這裡有個鈕,一按,秒針就不動了。
我想,你數脈搏倒挺用得着!”
“太用得着了!多謝王爺。
”屈庭桂恭恭敬敬地請個安,告辭而去。
“王爺,”袁世凱的神色變得很興奮,很鄭重了,“事情已經很清楚!我有一句肺腑之言,上達王爺。
”說着,回頭望了一下。
奕勵知道他的用意,喊一聲:“來啊!”
一名聽差應聲而進。
奕劻吩咐,如有下人,一律退出垂花門,并責成他在門外看守,任何人不準進入。
于是袁世凱自己移張紅木圓凳,與奕劻促膝而坐,輕聲說道:“事情很清楚了,太後絕不能讓皇上死在她後頭。
一旦龍馭上賓,後事如何?”
“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的例子,太後總得召集禦前會議,問問大家的意思吧?”
“是的,我是請問王爺的意思。
”
“我主張立長君。
”奕劻毫不考慮地說:“讓溥倫來幹!”
“不!”袁世凱說:“王爺為什麼就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搬到甯壽宮去納福?”
一聽這話,奕劻目瞪口呆,好半天說不出話,腦子裡不期而然地浮起高宗内禅以後的種種傳說。
可是怎麼也不能把自己跟嘉慶元年以後的高宗并合成一個人。
“慰庭,”他終于開口了:“這怕不行!”
“何以見得?”
“我是疏宗。
”
“嗐!王爺怎麼妄自菲薄呢?”袁世凱說:“仁宗跟慶僖親王是同母兄弟。
當初的身分、教養,完全相同,隻為仁宗長了兩歲,所以得承大位,這一系下來,至今上而絕,那就該回頭由慶僖親王一系繼統,才算公道。
”
如說慶僖親王永璘一系繼統,則皇位應該落在載振身上。
奕劻做夢也沒有想到,袁世凱會有這樣一種說法,真所謂匪夷所思,連當事者都覺得說不過去。
“慰庭,你的好意,我父子感激至深,不過這件事怕辦不通。
”
“怎麼不通?請教王爺!”
“第一,你的說法,于古無征……。
”
“有征,有征!”袁世凱搶着說:“宋朝自太祖駕崩,兄終弟及,帝系從太宗傳到南渡以後的高宗。
以下自受禅的孝宗開始,就又是太祖的子孫做皇帝了。
”
“孝宗是太祖的子孫?”奕劻驚訝地:“我倒不知道。
”
“有書為證,不能瞎說的。
”
書架上現成的一部二十四史,袁世凱抽出《宋史》第一本,翻到《孝宗本紀》,看都不看便遞了給奕劻。
果然,書上記載得明明白白,孝宗是太祖的七世孫,秦王德芳之後。
這使得奕劻有些動心了!不過知子莫若父,載振望之不似人君,又有楊翠喜那一重風流公案,必難服衆。
所以仍是搖搖頭說:“不必,不必!徒然落個話柄,何必?”
“王爺是怕有人不服?”
“是啊!”
“為何不服?如今是擇賢,振貝子那一點不如他人?當然要反對總可以找理由,這不妨事先疏通。
”袁世凱停了一下又說:“當年世宗即位,弟兄之間還不是個個不服?但有隆科多在,還不是隻好俯首稱臣。
”
雍正之能入承大統,得力于隆科多以步軍統領掌握着兩萬禁軍,袁世凱以此作譬,是以隆科多自拟。
奕劻心想,袁世凱雖已不在北洋,但所練的六鎮新軍,除鐵良統制的第一鎮,由旗丁編組,指揮不動以外,此外五鎮,都能直接間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