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严宗种性义抄

首頁
    故畢竟無有得滅度期。

    諸佛但可為彼方便示現神通說離惡趣生善趣法。

    彼雖依教勤修善因得生人趣(乃至)非想非非想處。

    必還退下堕諸惡趣。

    諸佛方便複更拔濟。

    如是展轉窮未來際不能令其畢竟滅度。

    雖餘經中宣說一切有情之類皆有佛性皆得作佛。

    然就真如法身佛性成就少分一切有情方便而說。

    為令不定種性有性決定進趣無上正等菩提果故。

    由此道理諸佛利樂有情功德無有斷盡(雲雲)意無性有情蒙諸佛教化生善趣畢竟不得菩提。

    餘經中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皆當成佛道。

    是小分一切。

    而為令教化一類不定種性人趣向大菩提也。

    由此諸佛利生功德無有斷盡雲也。

    以此為證始教自遮上過建立無性。

    章主釋也。

    問。

    爾此文意偏為化一類不定性。

    諸佛利生德無有斷盡雲也。

    專非雲遮上過立無性為彼佛利生德無斷盡。

    何章雲由此建立無性有情耶。

    答。

    今此佛地論強為破說悉有佛性經就少分一切義為化一類不定性人說一切衆生皆成佛雲也。

    然次文由此道理諸佛利樂有情功德無有斷盡者。

    是俱為化有性無性佛利生功德無斷盡期雲也。

    故論上文雲。

    方便示現神通說離惡趣生善趣法等(雲雲)所以章主代始教宗所述更不相違哉。

    問。

    爾若始教宗非悉有佛性宗。

    付此等過自離過建立無性者。

    悉有佛性宗永被破滅。

    爾何遮此過建立悉有佛性道理耶。

    答。

    章引不增不減經文殊船若經文為證據建立無性宗返付堕邪見過了。

    後重又付五過破始教宗成立悉有佛性義。

    故章次文答雲。

    若謂衆生由有性故并全成佛。

    說有盡者(乃至)非為究竟了義也(雲雲)此答文中有七所以。

    即一牒他妨難返破彼宗。

    二引經辨過起伏難。

    三顯增減兩見因緣。

    四辨衆生界無增減義。

    五釋通始教所說諸難。

    六返難彼宗重付衆過。

    七立無性教判為不了說是七所以也。

    意于立無性教付過雲。

    若為離四過立一分無性者。

    彼終于衆生界執常。

    故返堕邪見過等破了。

    重付五過破此建立悉有佛性道理也。

    五過者(一斷受用過。

    二所化無性聖過。

    三不說三乘過。

    四行不圓滿過。

    五虛行成佛過也)問。

    爾其五過有方何。

    答雲此。

    章雲。

    又為成諸佛利他功德(乃至)虛行成佛不應理故(雲雲)意立一分無性為最後佛所化者。

    其佛但有化身小分利他行。

    無受用身佛功德。

    故有斷受用過。

    又最後純有無性者。

    無性者無得二乘果。

    況于大菩提果。

    故有所化無聖過。

    若最後有無性者不應機故不說三乘教。

    所以有不說三乘過。

    又諸佛三僧祇間修習萬行為令一切衆生證大菩提。

    而若但有無性。

    彼最後佛無化一人令得聖果。

    故有行不圓滿過。

    或一切諸佛因位時發四弘誓願之中發衆生無邊誓願度願。

    而最後但有無性。

    無濟度一人令證菩提。

    若不化度一人成佛者有虛行成佛過。

    而付此五過破始教令堕悉有佛性宗也。

    問。

    爾此等過專非過。

    所以然者。

    且付不說三乘過。

    如迦葉佛但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八字。

    不說三乘。

    或如多寶如來不說法。

    例此等佛彼最後佛不說三乘法有何妨。

    答。

    此等一途說。

    理實可說大乘法。

    故華嚴經雲。

    迦葉如來具大悲。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教。

    是故此處最吉祥(雲雲)又多寶佛有說法義。

    何以一途說疑多說乎。

    凡三世諸佛以同體大悲大願令教化衆生得三乘聖果者也。

    豈彼佛及最後佛獨無此願。

    故般若經雲。

    所有一切衆生之類(乃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雲雲)所以破立無性宗建立悉有佛性宗。

    始教宗無卻上五過。

    問。

    爾付此等過破始教了建立悉有佛性道理者。

    如上說一切衆生皆成佛了增佛界減衆生界。

    若爾還堕邪見。

    爾何可會之耶。

    答。

    不堕邪見。

    其所以者。

    一佛及十方無量諸佛經無量劫度無邊衆生皆令成佛。

    而衆生界佛界無增減義。

    故章上文引文殊般若經文雲。

    假使一佛住世(乃至)各各度于無量恒河沙衆生(乃至)皆入涅槃。

    于衆生界亦不增不減。

    何以故。

    衆生定相不可得故(雲雲)故成立悉皆成佛道理專不堕邪見。

    問。

    爾若許一切皆成佛猶可衆生界盡佛界必增。

    譬如有大鳥去東山往西嶽遠東近西。

    此亦爾也。

    又如劫城芥子數雖多三年一度取之終盡。

    于衆生界亦可有減義。

    何雲不增減耶。

    答。

    一分可爾。

    然虛空無邊際大鳥不窮其邊。

    于衆生界亦爾。

    本來定相不可得。

    于芥子有數故不可例。

    具釋此事。

    義攝中以三門分别。

    一唯事非理門。

    衆生界無盡。

    數不定故無增減。

    二唯理非事門。

    佛與衆生本來一而無二。

    故無增減。

    三理事無礙門。

    法身流轉五道名衆生。

    真該妄末妄徹真源。

    性相融通無障無礙故。

    故總論此者。

    譬如諸流流入大海大海不增流無盡期。

    此中道理亦爾。

    故無悉有佛性宗堕邪見過。

    悉破立無性宗了。

    即立量雲。

    一切有情必當作佛。

    以有心故。

    如菩薩性。

    又雲。

    無性有情必當作佛。

    于五家中随一攝故。

    如菩薩性。

    又雲。

    無性有情必當作佛。

    未成佛有情故。

    如菩薩性。

    又立量雲。

    凡有心者迷有心性。

    迷正性故。

    如迷方者。

    若無佛性不迷正性。

    如牆壁等(雲雲) 章雲。

    如是增減非是正見(雲雲)五見中何見邪。

    答。

    是邪見也。

    故章引不增不減經文雲。

    舍利弗大邪見者。

    所謂見衆生界增(乃至)起邪見心(雲雲)問。

    爾也。

    付之凡尋增減兩見是計斷常故可邊執見。

    何雲邪見耶。

    答。

    于佛界衆生界起增益損減見。

    是從颠倒妄心所起。

    所以名邪見。

    不違諸論說。

    俱舍論雲。

    一切妄見皆颠倒轉。

    并應名邪。

    而但撥無名邪見者以過甚故(雲雲)又法華經雲。

    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雲雲)此文玄贊釋雲。

    五見名邪見。

    非要撥無方名邪見(乃至)名為稠林(雲雲)所以無失耳。

    問。

    爾若增減見名邪見者。

    不增不減經說十二見(一減見。

    二斷見。

    三減見。

    四無涅槃見。

    五無餘見。

    六畢竟無涅槃見。

    七世間有始見。

    八世間有終見。

    九幻化所見。

    十無滅無樂見。

    十一無衆生界見。

    十二無聖谛見也)此十二見已異名别體。

    何總名邪見耶。

    答。

    名體雖異總從颠倒妄心起。

    故名邪見無妨。

     終教意建立定性二乘成佛道理耶。

    答。

    今所立章偏述無性有情成佛義。

    不明定性二乘作佛理。

    但終教已上宗意建立定性無性皆成佛道理。

    故必可成佛。

    問。

    爾定性二乘永滅心智根識故無還生成佛義。

    而何雲成佛耶。

    答。

    是帶方便始教意不成佛雲也。

    而終教已上真了義教意成佛無失。

    問。

    爾設終教已上意專不可成佛。

    其約無性有情有心故雲成佛可然。

    但定性二乘永灰身滅智無還生義何雲成佛。

    加以攝論雲。

    為引攝一類及任持諸餘由不定種性諸佛說一乘(雲雲)知為定性佛不說一乘。

    故不成佛。

    而何雲成佛耶。

    答。

    是論文述方便教意。

    面實回心向大必可成佛。

    故二乘回心章雲。

    彼諸論依始教門引小乘所立賴耶行相粗顯不從真起。

    故說有滅(乃至)今終教中就實而說。

    既以根本無明動如來藏成梨耶識。

    彼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